13.2 致大海——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优化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uān)(________)宾夺主 (xuān)风和日(________)
②(yǎn)(________)旗息鼓 (yà)(________)苗助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以借鉴的艺术精粹。
B.尼泊尔官方宣布将重新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这项活动预计耗时两年,费用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
C.为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海外得到进一步传播,我们要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的作用,注重内外并举、融媒联动,用好网上网下两个阵地。
D.不像网络平台那样,传统文学期刊应该是一个可以聚集优秀作品、聚拢优秀作家、引领文学创作、吸引读者文学品位的优质平台。
3.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下列删除冗余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王开岭
①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个体单位。
②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③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④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⑤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⑥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通信、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世纪前那些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⑦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⑧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⑨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有删改)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5.第⑥段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本文题为“对悲剧的深沉纪念”,请联系全文说说“深沉”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名字
【瑞典】特朗斯特罗姆 田鑫鑫译
我开着车,睡意袭来,停在路边一棵树下。
蜷缩在后座,很快睡着了。多久?数小时。黑暗降临。
突然惊醒,不知道我是谁。完全清醒,却不知我是何人。
我在哪?我是谁?我只是在后座沉睡的那件东西,像布袋里的猫,惊慌失措。我是谁?
很久以后我才回过神来。我的名字回到我身边,像天使回到天空。
一把小号,在城堡的高墙外吹响《莱奥诺拉序曲》【注】,拯救我的脚步,
沿着长长的楼梯奔来。我来了!是我!
我至死也忘不了那十五秒,那地狱般的虚无。几英尺外的公路上,
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
【注】《莱奥诺拉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剧《菲岱里奥》创作的序曲,曲子结尾号声响起,自由的光辉照在主人公身上,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解放。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俄】普希金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它会死去,
像大海拍击海堤,
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
像密林中幽幽的夜声。
它会在纪念册的黄页上
留下暗淡的印痕,
就像用无人能懂的语言
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纹。
它有什么意义?
它早已被忘记
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
它不会给你的心灵
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
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
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有删改)
7.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可分为“入睡”“睡醒”“回神”三个部分,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个特别短暂的生命体验,深刻地揭示了名字对于人的意义。
B.《名字》主要描写一个突然睡醒的人的心境,以名字连接“睡着的自己”和“睡醒的自己”,在这中间有十五秒地狱般的虚无,令“我”感到惊慌失措。
C.《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一诗中“有人在思念我,/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一句意在表明无论何时“我”的名字对人都很重要。
D.《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一诗中说“我”的名字“它会死去”“它会……留下暗淡的印痕”“它早已被忘记”,都在说明平时“我”的名字对“你”没有什么意义。
8.下列对这两首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一诗笔墨极为自然,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表达多用短句,简洁有力,生动凝练。
B.《名字》中,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沉睡的那件东西”和“布袋里的猫”,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失去名字的那十五秒内的感受。
C.《名字》中,“一把小号,……我来了!是我!”这一段仿佛音乐剧般“上演”了我的心路历程,让喜悦之情得以升华。
D.《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它会死去,像大海拍击海堤,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名字的意义会随着人的逝去而消失。
9.结合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名字”意义的理解。
10.《名字》中谈到“我的名字回到我身边,像天使回到天空”,如果整首诗在这里停止,一个受惊的过程已经得到诗意的书写。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下面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燕子认得那座新房的主人,他们比去年又老了许多。白发像往事一样缠绕在女主人的头顶,皱纹像枯藤一样爬嵌在男主人的前额。它们在新房内飞了几圈,好似闯入了一间黑屋子里,沉闷和压抑使它们窒息。它们多想看看房梁和青瓦,看看墙角的绿苔和窗框上的蛛网,可这一切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四壁的惨白。月光照不进来,___①___。即使在白天,也是一间暗室,藏满了发霉的旧底片。燕子很失落,它们深知,自己和时光都再难回到从前。
它们窃窃私语一阵,商量着到村里的其他人家去筑巢。它们挨家挨户地选址,发现大多数人家的房屋也都变成了楼房,似一个个的城堡。即使尚有未被改造过的老房子,也都门扉紧扣,没有人住了。它们从窗孔钻进去,像两个光阴的偷盗者,试图盗出那本泛黄的族谱和压在香案下的那册老黄历。遗憾的是,族谱和黄历都被房主的后人投进了炉火,就连祖宗的牌位也变成了黑色的焦炭。
燕子议论纷纷,像两个异乡人在谈论春天的花季和细雨。它们决定唱一支歌就离去,___②___。它们唱黄土是黄的,唱黑夜是黑的,唱叶子飘落地上,唱露水挂在草尖,唱夕阳染红暮色,唱山风催老黄花……
1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拟人 排比 B.借代 对偶 排比
C.比喻 反复 对偶 D.拟人 夸张 借代
1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1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它们唱黄土是黄的,黑夜是黑的,叶子飘落地上,露水挂在草尖,夕阳染红暮色,山风催老黄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喧;暄;偃;揠
解析: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第一组是对“喧”和“暄”的辨析,“喧”是指声音大或者吵杂。“暄”的本意主要是指温暖。所以是“喧宾夺主”的“喧”是口字旁,指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风和日暄”的“暄”是日字旁,指微风和畅,阳光温暖。第二组是对“偃”和“揠”的辨析,“偃”字从人,从匽(yǎn),匽亦声。“匽”意为“帝王退休”,引申为“退休”。“人”与“匽”联合起来的“偃”也就可以表示为“退休之人”。转义:1.人仰面躺下,仰卧。2.停止,休息。3.倒下,倒伏。所以“偃旗息鼓”的“偃”是人字旁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或停止做某事。“揠”字从手,从“匽”(yàn)匽亦声。“匽”为“堰”省。“堰”意为“水坝”。“手”与“匽”联合起来表示“垒砌水坝”。本义:垒砌水坝。所以“揠苗助长”的“揠”是手字旁,是指用围田蓄水的办法为禾苗供水,帮助禾苗生长。但供水过头,水位过高,反而会造成秧苗烂死。
2.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也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B.重复赘余。“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重复赘余,可删去“大概”或“左右”。C.正确。D.表意不明、搭配不当。“不像网络平台那样”表意不明,可改为“不同于网络平台”;“吸引读者文学品位”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吸引”改为“提高”。故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习惯,老师们应是坐着开会的,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的”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故⑤比⑥更有鉴别意义。
4.答案:首先,指出人们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并分析其弊端;然后,提出感受和叙述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最后,指出重视“个”对人和生命的重大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理解文章每一个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述思路。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人们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即重大轻小、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第②③段,写数字让人疏远了悲剧,麻木了心灵。第④⑤段,写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是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要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第⑥⑦段,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的具体做法。第⑧⑨段,提醒人们要注重“小”,重视不幸人群中的“个”。然后据此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5.答案:举例证明叙述灾难和悲剧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强调这样纪念会使每一个参观者产生心灵的震撼;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依据。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理解段落所表述的相关内容、体现的意义及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等。第⑥段主要介绍了“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的具体做法:注重“个”的清晰等。从结构的角度分析,这段话主要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
6.答案:关怀个体生命(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体验悲剧(唤起人们人道主义的感受);记住历史、正义和真理的同时,学会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
解析:答题时要先明白“深沉”一词是针对“纪念”而言的,并且对象限定在“对悲剧”的范围之内。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首先,从文章开头看,可知开头批判的正是“不深沉”的表现,于是可知答案应从其反面出发,即从关怀个体生命出发。其次,根据文章第④⑤段内容,可知体验悲剧是“深沉”的表现之一。再次,根据“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等内容可知,这是“深沉”的又一个方面。
7.答案:C
解析:“意在表明无论何时‘我’的名字对人都很重要”错。细读诗歌,不难发现,诗歌上文说“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其含意是只有在对方“孤独、悲伤的日子”里,“我”的名字才会给人带来安慰,才对人显得重要。
8.答案:B
解析:“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失去名字的那十五秒内的感受”错。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沉睡的那件东西”和“布袋里的猫”等客体,间接地表达了“我”失去名字时的惊慌失措。
9.答案:①对自己来说,名字是一种身份认同。它的存在相当于在抚慰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追问:我是谁?但一个人的名字也会被忘记,自己一旦忘记名字,就会变成一个与自我无关的客体,就会生出恐惧。就如《名字》里“那十五秒”对于“我”而言是地狱般的虚无。②对他人来说,“我”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或是一道暗淡的印痕,就像《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说的,不会给人“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最多在他人“孤独、悲伤的日子”给他人带来些许的心灵安慰。
解析:回答本题要结合两首诗中诗人对于名字意义的理解。《名字》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突然睡醒的人的心境,以名字连接“睡着的自己”和“睡醒的自己”,在这中间有十五秒地狱般的虚无,令人感到惊慌失措。因为诗人想不起自己是谁,也就是失去了名字后,人竟然会成为一个与自我无关的客体。《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普希金很关心“我的名字”对于他人的意义。“我”的名字“它会死去”,它会“留下暗淡的印痕”,甚至“它早已被忘记”,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这样,“我”就会给孤独、悲伤的“你”带去心灵慰藉。
10.答案:内容上:①引入《莱奥诺拉序曲》,丰富了诗篇内容,升华了诗人的喜悦之情。②“我至死也忘不了那十五秒,那地狱般的虚无”,再次强调了失去名字带给诗人的恐惧感之强烈。③整件事情发生在行车路上,上文仿佛是一个疲倦之人停下了行车的脚步,而“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表明初醒的我,即将重新投入生活的世界。结构上:①重新拥有名字时的喜悦与失去名字时的恐慌形成了对比,突出强调名字对诗人的重要意义。②结尾再次回到路上,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解析:“为什么还要写下面的内容”也就是要厘清下面的内容在全诗中的作用。这需要从整体上厘清诗歌后半部分在内容、结构上与前半部分的关系。在内容上,小号吹奏起《莱奥诺拉序曲》,暗示着诗人重获名字时如同获得自由的喜悦之情;而公路上“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暗寓诗人重新投入了生活的洪流。在结构上,奏起《莱奥诺拉序曲》时诗人的喜悦狂奔和前文“像布袋里的猫”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名字对诗人的重要性;汽车重新飞奔在“几英尺外的公路上”与前文写自己在路上开着车首尾呼应。
11.答案:A
解析:“白发像往事一样缠绕在女主人的头顶,皱纹像枯藤一样爬嵌在男主人的前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沉闷和压抑使它们窒息”“它们窃窃私语一阵,商量着到村里的其他人家去筑巢”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唱黄土是黄的,唱黑夜是黑的,唱叶子飘落地上,唱露水挂在草尖,唱夕阳染红暮色,唱山风催老黄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使用借代、对偶、反复、夸张的修辞手法。
12.答案:①灯光透不出去;②永不再归来
解析:①处,从句子结构上看,要与前文的“月光照不进来”相照应,而由前文“好似闯入了一间黑屋子”可知,里面的光也透不出去,故①处可填“灯光透不出去”之类的语句。②处,该处所填语句语意上要与前文形成承接关系,由前文“它们决定唱一支歌就离去”可知,可填“永不再归来”之类的语句。
13.答案:①原文用的是“唱……”的动宾结构,突出了“唱”这一行为;②几个短句并列构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③能更好地展现出燕子对此地的热爱、留恋,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活泼。
解析:原文中的句子是动宾结构,“唱……”构成排比,句式整齐一致,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富有气势,能更好地表现情感、突出形象。修改后的句子,一个“唱”字领起下文几个并列的宾语,宾语过多,给人堆砌、拥挤之感,难以形成节奏。
14.答案:①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②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解析: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拉上了窗帘,此举喻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时黑暗的社会背景;又分别以三支蜡烛和阳光喻指四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据此可推断,教授认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在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时,“阳光洒满教室”,与前文形成对比,据此可知,教授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