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一课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第一课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0: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悦纳语文
学好语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海的女儿》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
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
上海1943
消失的旧时光
一九四三
在回忆的路上
时间变好慢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消失的旧时光
一九四三
回头看的片段
有一些风霜
老唱盘
旧皮箱
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著一片玫瑰花瓣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爱与痛的边缘)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1995-2005夏至未至)
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们留下了什么,用来在岁月的年轮上,标记出我们曾经年轻的宽度?
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
——朱学坤《语文的魅力》
有钱,任性: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你咋不上天呢: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天高地阔,吾欲观之。
丑的都睡了,帅的还醒着:玉树临风前,驴骡正酣眠。
你这么牛,你家里人知道吗:腹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明朝文学家徐渭)
音趣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译文: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屋顶之下,一个“女”。表现女性柔弱,不宜在外,“宜室宜家”,才是安全的。
字趣

屋顶之下,豕表示猪,代表牲畜,说明农业社会里一个家庭必须有一定的家畜。

表示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秋天里人们为过冬而发愁。
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 赏
已     花
时       归
醒        去
微       马
力     如
酒 飞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句趣
老和尚与小和尚来到一条小河旁。岸边站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面对河水,面有愁色。老和尚问道:“施主,要过河吗?我可以背你。”女子道谢,伏在老和尚背上。三人过河后,小和尚问:“师傅,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可以这样?”老和尚平静地说道:“阿弥陀佛。我心里早已把她放下了,你的心里怎么还有她?”
文趣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语文是文章交际中的智慧得体
语文-----
不仅是一种“使用”的交际工具,更应是一种“享用”的思想智慧和精神文化。
初中的时候,
一节课教你和面,
作业和面;
一节课教你擀皮,
作业擀皮;
直到教会你包饺子,
考试就考包饺子。
高中了,
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
作业是回家蒸包子;
考试的时候,
考的是烙馅饼。
你要学会举一反三,
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规律。
高中,该靠思维吃饭了。
初高中的区别
初中语文VS高中语文
一、
作文:有深度,有思想,有逻辑
二、
课内:知识的迁移,思维方法
三、
课外:积累,系统性
你对当下高考的形势了解多少?
你真的懂高考吗?
高考形势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3选择题(每题3分)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7选择题(每题3分)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语 文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9课
一课包含几篇文章,且篇幅变得更长:
《齐桓晋文之事》1681个字
《鸿门宴》1837个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251个字
......
第一单元: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第三单元: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声声慢》
第六单元:
荀子《劝学》
韩愈《师说》
第七单元:
苏轼《赤壁赋》
姚鼐《登泰山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经·邶风·静女》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李煜《虞美人》
秦观《鹊桥仙》
必修上册背诵篇目:
拓展阅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整本书阅读必读书目:
必修上册:费孝通《乡土中国》
必修下册:曹雪芹《红楼梦》,不



1.认真听课,抓重点记笔记
2.善于倾听他人发言,抓取有用信息
3.学会倾听、抓要点 、听弦外之音
1.参加课堂,积极表达自己观点
2.生活中多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
3.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
1.大声朗读,便于理解记忆
2.多读名著、报刊杂志,拓宽视野
3.默读 速读 泛读 精读 诵读 ……

1.注意书面整洁 2.看书先动笔
3.多思考为什么,随时记录思考结果
4.改写、仿写、评写 独立写、写片段、写诗填词、写散文、写小说、写剧本
高中语文基本学习方法
了解单元组成
每单元学习请注意
单元导读、
单元学习任务
了解单元组成
每一课学习请注意
课下注解
学习提示
了解单元组成
准备:
名著阅读要提前
注意单元学习活动要求
1、费孝通
《乡土中国》
2、留意
家乡文化生活现象
3、每课注意 语言积累
积累素材积累素材清醒理智不被信息裹挟
不知道自己方向的人,无论哪个风向来的风都是逆风,认清方向才能远航。
保持理智清醒、独立自由、不盲从跟风。
怎么背?
分层背诵;
化整为零地背诵;
先抓要点,然后连贯地背诵;
经常复习运用
多记多背
=
书写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不求绝对美观,但求工整
注意书写=
(二)培养两个敏感
1.语言敏感
普通说法:肯德基
文艺一点的说法:
文艺到闹心的说法:
文艺到闹心且骗稿费的说法:
那个让我每每用食指夹起松脆可口的薯条时,
都会在心里虔诚的感谢那位耄耋美国老人的地方。
真正让我留恋的,不是充满了美国西海岸凉爽海风的可乐,或者洋溢着哥斯达黎加轻柔阳光的橙汁,而是那最近推出普度众生般的加一元换双层堡的惊世之作。
要问我为何三过麦当劳而不进,只因心有所属
2、生活敏感
“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
“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坚毅的品格
在《读者》上,有这样一个算式。
90%x90% x 90% x 90% x 90%=?
=59.049%
别总甘心于差不多,
埋没了优秀的自己。
凡事只求差不多,
日积月累会差很多。
用100%的劲头
要有坚毅的品格
勤奋+坚持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雅,足以成长。
学会读书
学会生活
学会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