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导言:大单元架构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4课时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1:八国联军为何要侵华?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2:义和团运动为何兴起?
材料: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传教士活动猖獗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3:义和团是怎样的一个团体?
义和团——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起来的反帝斗争组织。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4:义和团采取哪些方式来反抗列强?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求仙拜神
拆掉铁路
拔掉电线杆
毁坏蒸汽轮船
迷信
盲目排外
扶清灭洋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表达了反帝斗争意识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5: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材料: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利用义和团,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6:八国联军真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吗?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7: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西摩尔率兵进攻天津
廊坊阻击战
大沽口守军抗击联军舰队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廊坊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聂士成
(1836—1900)
将军驱骑刀光寒,
一跃桥头此生瞻。
聂公当年激扬处,
多少青松配雨寒。
——题于聂士成就义100周年所建铜像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8:列强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
并请八国联军“助剿”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慈禧太后西逃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832—1904)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9:这场战争以怎样的形式收尾?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Q10:《辛丑条约》又提出了哪些不合理要求?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内容 辛丑条约 危害
拆炮驻兵 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赔款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禁反帝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标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课堂小结
Q1:八国联军为何要侵华?
Q2:义和团运动为何兴起?
Q3:义和团是怎样的一个团体?
Q4:义和团采取哪些方式来反抗列强?
Q5: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Q6:八国联军真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吗?
Q7: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Q8:列强侵华罪行?
Q9:这场战争以怎样的形式收尾?
Q10:《辛丑条约》又提出了哪些不合理要求?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当堂测试
1.(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
2.(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A
D
当堂测试
3.(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近代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一千多个。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下列表述与下图《清朝末年东交民巷使馆区图》密切相关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B.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投资设厂合法化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D.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武力影响和控制之下
D
当堂测试
4.(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发展轨迹如下图。图中A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华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洋军阀统治
A
当堂测试
5.(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用学历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4课时 八国联军来侵华,泥足深陷辛丑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学习目标】
知道义和团运动的时间、背景、口号和影响,了解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影响,认识到《辛丑条约》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聂士成、廊坊阻击战等为国牺牲的爱国英雄,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熟悉内容:结合目录对本册书整体有个认识。读一次课文,包括“相关史事”“知识拓展”“课后活动”,可以标注不太理解的问题,上课解决。预习完成后,把你想到的,想说的记录下来。自主学习,填写完成《学案》知识清单,在书上标注勾画重点知识。
二、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
Q1:八国联军为何要侵华?
Q2:义和团运动为何兴起?
Q3:义和团是怎样的一个团体?
Q4:义和团采取哪些方式来反抗列强?
Q5: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Q6:八国联军真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吗?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学习任务(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
Q7: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Q8:列强侵华罪行?
Q9:这场战争以怎样的形式收尾?
学习任务(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Q10:《辛丑条约》又提出了哪些不合理要求?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内容 辛丑条约 危害
拆炮驻兵 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赔款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禁反帝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课后检测:
1.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出近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是( )
A.勇于创新,倡导民主科学 B.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
C.与时俱进,学习西方技术 D.英勇斗争,反抗外来侵略
3.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是( )
A.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B.军阀割据的动乱局面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施行统治之善政,乃万事之最难者,况欲制御此亿万之众,岂能速以轻便之心行之乎?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冲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5.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6.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与该漫画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7.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 )
A.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B.刺激清朝的士大夫阶层首提政治改良
C.引发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9.“‘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一纸奴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条约在此签订,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材料中的“条约”使( )
A.开放了沿海城市 B.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金冲及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内而宫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让外人为宗旨”,已经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条约( )
A.允许列强在华设厂 B.割地赔款
C.海关关税中外协定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1901年秋,李鸿章上奏朝廷:“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若再好勇斗狠,必有性命之忧矣。”此时清政府“外修和好”、不再“好勇斗狠”主要表现在( )
A.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通商口岸开设外资工厂 D.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1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将其补充成《海国图志》一书
B.《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内争国权,外惩国贼”的呼喊
13.历史时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现在现实环境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块石碑见证一场残暴的战争】
材料二:旅顺,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刻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是他们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恶。这块石碑,见证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四: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
(2)与材料二中这座城市石碑雕刻内容有关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上①②处的时间、③处战争名称、④处条约名称填写完整。
(5)“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后反思】
在基础知识方面,我掌握了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学到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感悟到了
我还有些困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A C C D D A D D B B
1.C
【解析】根据题干“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表明外国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说明当时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项正确;开始崛起用词不准确,在此之前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活动,也有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众对侵略的抵抗,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而非被侵略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此情况下,义和团运动揭竿而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显示了中华民族英勇斗争,反抗侵略的伟大精神,D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新式军队,排除B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1年三元里抗英,1860年太平军抵抗洋枪队,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些事件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A项正确;军阀割据的动乱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反映的反抗斗争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据题干信息“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瓦德西的话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让列强认识到统治中国并非易事,从而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影响,并非对清政府的直接冲击,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已经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后,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因义和团运动而产生矛盾冲突,而是关注于统治中国的难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指义和团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C项正确;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而太平天国运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自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与“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不符,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等可知,列强仍站在“中国长城”之外,同时都在幻想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属于19世纪的事件,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1860年,属于19世纪的事件,排除B项;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仅涉及中日两国,属于19世纪的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0年”“‘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的是义和团运动过程中,北京像无政府一样,美国等国的共同行动是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这使得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已经提出政治改良的主张,排除B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开始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这与题干中的“1900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解析】从题干图片可知,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列强每次侵略之后,中国人民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更能彰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虽然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时序性比调整前更突出,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题干探索的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因此,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关注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而不是为了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排除B项;从题干教学设计中,无法直接揭示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调整前的教学内容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解析】根据材料“1901年9月7日,一纸奴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条约在此签订,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就已经被迫开放沿海城市,排除A项;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据题干“《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驯服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这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D项正确。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排除A项;《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条款,赔款是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普遍存在的条款,排除B项;海关关税中外协定出自《南京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帝国主义派兵保护铁路沿线要地,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侵略者可以随时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B项正确;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通商口岸开设外资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体现的是外交内容,无法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及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历史事实,“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是对该不平等条约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A项是魏源在编撰书籍的活动,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C项是三民主义的思想内容,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D项是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发出的口号,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1)战争:鸦片战争;条约:《南京条约》;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新权利: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①:1840年;②:1894年;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马关条约》;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解析】(1)战争:根据材料“……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战争:根据材料“旅顺,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刻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是他们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恶”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新权利: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内容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条约: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填空:①:根据材料“《南京条约》”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
②:根据材料“1895”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结束于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
③:根据材料“1900、1901”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④:根据材料“1895”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结束于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启示:本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获得的启示有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