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11: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1.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单元结构
课标要求: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了解戊成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梳理
Q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背景:
背景:
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火器”,即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中国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1851-1864年
1856-1860年
19世纪60-90年代
1894年
1898年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单元梳理
Q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领导 阶级
代表 人物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央: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康有为、梁启超等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恭亲王 奕
康有为
梁启超
单元梳理
Q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主张 (口号)
目的
学习 层次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变法图强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单元梳理
Q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
洋务运动
主要活动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1.前期: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②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2.后期:③开办民用企业;④筹建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单元梳理
Q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
戊戌变法
主要活动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1.进行“公车上书”,组织学会,创办《时务报》《国闻报》
2.百日维新: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具有影响的报纸。
单元梳理
Q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评价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性质
评价
失败根本原因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积极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只引进先进的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自救道路行不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4:19世纪中期中国边疆危机有哪些?
西北危机
(阿古柏、英、俄)
西南危机(法)
东南危机(美、日)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4:19世纪中期中国边疆危机有哪些?
1.西北地区:
①1875年 发兵平乱,采取“ ,缓进急战”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② 年在新疆设行省,新疆建省,巩固了 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西南、东南地区
背景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矛头直指中国。
时间 1883年底
战况 ①马尾海战:战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 击退法军。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 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法国内阁倒台。
战果 ①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年, ② 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强化管辖,推动台湾经济。
左宗棠
先北后南
1884
西北
刘铭传
冯子材
1885年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国家
原因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1.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1.根本原因: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
重大事件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4.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徐邦道)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
①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半岛战役
⑤威海卫战役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大事件
1.廊坊阻击战
2.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牺牲),义和团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 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最大,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单元梳理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
失败原因 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此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列强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客观原因:列强综合国力强大,制度先进,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清朝经济、武器落后
3.主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单元提升
单元总结
主线一: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Q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
Q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
Q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评价
主线二:民族危机的加剧
Q4:19世纪中期中国边疆危机有哪些?
Q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比分析(时间、国家、原因、重大事件、结果、条约、影响、失败原因)
单元测评
1.(2024·江西·中考真题)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与“中兴之臣”评价相符的是( )
A.领导禁烟运动 B.倡导自强求富
C.签订《马关条约》 D.发起公车上书
2.(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单元测评
3.(2024·重庆·中考真题)19世纪60年代初,奕?等人委托英国人赫德和李泰国从国外购买炮舰。李泰国用了100多万两银子,在英国订造了8艘船舰,他要求清政府必须任命英国人阿斯本为中国海军司令,并由他来转达皇帝意旨,其他中国官员不得过问。材料反映了( )
A.清朝的官场腐败盛行 B.近代中国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C.洋务运动受列强干预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向外扩展
4.(2024·陕西·中考真题)“致远(舰)药弹尽,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材料描述的战况发生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C
C
单元测评
5.(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1895年,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与之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班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板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归入的栏目是( )
A.革命先烈 B.禁烟英雄 C.变法志士 D.甲午英烈
C
D
单元测评
7.(2024·河南·中考真题)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8.(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C
C
单元测评
9.(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斥洋务派满足于练兵、制器、开工厂、修铁路等,“变法不知本原”。据此,梁启超主张( )
A.全盘否定洋务 B.推翻封建帝制
C.推行政治变革 D.进行文学革命
10.(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 )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