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草》课件+教案+练习+音频素材(打包6套)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草》课件+教案+练习+音频素材(打包6套)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2 19:55:30

文档简介

《草》精品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焦灼( ) 踉qiàng( ) yùn( )怒 火燎( ) 抽噎( )
二、请默写两句有关“草”的古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画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树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①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轻烟,②消失得销声匿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你说出下列各段话分别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1)他深情地注视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折磨,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他觉得心头像刀在绞,眼睛一阵酸涩,竟然连敬礼也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自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经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的课文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是以_______________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
五月花烈士公墓到了。    墓地被松柏树守护着。地上萌生了茸茸的草芽儿。墓地中心有一块青石巨碑。我们朝那里走去。   石碑上赫然地刻着“黑流河战斗殉难烈士纪念碑”一行字。下面刻满了烈士的姓名。我一个个看下去。忽然,一个名字跳进我的眼睛——“罗同”!我被震动了。回过头看着表情肃穆的罗市长,充满敬重地问:   “和您重名?”   “不,就是我。”   “我不明白……”   “37年前我们在这里打过一次恶仗。当时我是副营长,我带领的167名同志在突围中全部牺牲了,当然,也包括我……后来,我苏醒了,是被大雨浇醒的。我发现自己还活着,只是肚子被炮弹皮炸开了。我拼命往前爬,老乡的担架把我救了。在兄弟部队医院里我活了下来,可是我所在部队的同志们却以为我牺牲了……解放后,在这里建立纪念碑,把我的名字和死去的同志们刻在一起了。你来看——”市长指着石碑告诉我,“这个刘二牛,他是个大个子机枪手,忒勇敢,我们都叫他‘牛歪把子’;这个鲁新刚是个通讯员,好机灵的一个小鬼头,才17岁;这个马光是个排长,读得一肚子好诗文……”   我眼里涌满了泪水。   市长又说话了:“解放后,我和一位诗人一起来这里瞻仰公墓,那正是五月,满地开着黄的、红的蒲公英和别的什么花,那诗人便说把公墓叫作‘五月花烈士公墓’吧。就是那天,我才看到碑上有我的名字。我痛哭了一场。能和自己那些死去的战友们在一起我真幸福……” ????市长声音有点哽咽。我感到血在胸膛里激荡。   过了几分钟,市长问我:“你说,一个死去的人会不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种种要求?”   “不会。”我小心地回答道。  “会不会要好车坐,好房子住,要当大官,要利用权力搞特殊?”   “不会。”   “是的,不会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死人——和我的那些战友一样--死了30多年了。现在你看到的我,只不过是死去的我和我死去的战友们派出来为人民作事的仆人——是一个灵魂——你懂吗?”市长问。   “懂了!”我说。??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线索和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和自己那些死去的战友们在一起,我真幸福。”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罗同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干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导航】
1.认识到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重温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感受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信胜利前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感受和学习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3.懂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道理,逐步做到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4.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资料链接】
1.关于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6年又陆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写作背景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咯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4.关于《草》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王愿坚小说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草》就是这十篇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
【积累仓库】
1.课文补充注释
(1)四下里(sìxiàli):四处。也说四下。
(2)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3)捂(wǔ)着肚子:用手盖住或封闭起来。
(4)心像火燎:烧。
(5)僵住:僵持,相持不下。
(6)惶惑:疑惑畏惧。
(7)拽(zhuài):拉。
(8)端详(duānxiang):仔细地看。
(9)切勿(wù):务必不要。
(10)抽噎(yē):抽搭,一吸一顿地哭。
(11)光火:(方言)发怒,恼怒。
(12)一霎(shà):一会儿;短时间。
(13)顿时:立刻。
(14)一气: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15)花天酒地: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
(16)宽慰:宽解安慰。文中是放心、舒畅的意思。
形近字比较
喘气(chuǎn) 挎包(kuà)
湍急(tuān) 跨越(kuà)
揣测(chuǎi) 垮台(kuǎ)
踹(chuài) 胯下(kuà)
端正(duān ) 侉子(kuǎ)
【探究中心】
1.小说为什么以“草”为题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以“草”为题,简洁、醒目。一是交代全篇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红军长征过草地,部队饥寒交迫,只能吃野菜、野草。二是揭示了情节发展的线索,小说情节就是围绕“草”先后写了长征战士误食毒草,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的过程。三是引发思想的火花,主人公对“吃草”的一番议论,充满睿智地揭示了革命真理。所以小说以“草”为题目,凝练、精当。
这篇小说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快难走的草地的经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正文前面引语中的“最甜”一词如何理解?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小说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请根据这一点,分别用简短语句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高潮部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战士误食有毒野菜,班长杨光摸黑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恳求医生前往救人,医生却有紧急任务在身。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高潮。杨光惊醒了昏迷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44):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高潮部分,周副主席毅然尝试有毒的野菜,以充当第一手资料。作者这里充分描写了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如“举起”、“看了看”、“咬下”、“抖动”“吐掉”等,刻画了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4.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
第二,本文采取倒叙的方法,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篇首以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打开帷幕,接着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束全文。这样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第三,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例如,全文结尾写道:“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这个特写镜头中运用的神态描写的词语,与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了周副主席心系战士生命安危的高尚人格和指挥若定、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袖风范。
第四,本篇文章从一个普通红军战士的角度赞颂了以“周副主席”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全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周副主席”在整个长征中担负着艰巨的重任,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致体力不支而倒下,自己已处于昏迷状态,却不顾个人安危,坚持要尝试有毒野菜,并迅速布置了处理措施,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看出了周副主席令人敬佩的精神境界。
【语言平台】
1.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
这些动词,准确地表现了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
2.“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杨光不安地走过去。他深情地注视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折磨,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他觉得心头像刀在绞,眼睛一阵酸涩,竟然连敬礼也忘了。这些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思路分析:当得知病重而昏迷的是周副主席时,杨光先是“立时惊住”(表明出乎意料,感到突然而精神紧张),接着感到“惶惑”(表明惊慌而不知所措),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他深感“不安”(表明心神不安定,深感内疚)。当见到首长病容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表明对周副主席的无比关切和忧虑,充满爱戴和敬重之情)。
这段描写杨光的心理活动,形象、细腻地摹写了他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时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革命领袖的无限爱戴、敬仰之情。
3.“革命斗争,需要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思路分析:这番议论语重心长,充满哲理,显示了周副主席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这段议论教导战士们要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4.“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
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以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艰苦奋斗
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意义。
5.“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
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这段话中两个“伟大”的含义?这段描写表
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
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
席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崇敬的心情,
周副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极端关注战士生命健康,无限忠诚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品质,使杨光无比敬仰并深受鼓舞,而周副主席评说吃草“我们正因为吃草吃得强大
了,吃得胜利了!”的教导,则使他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走向胜利的信心。
【拓展窗口】
毛泽东同志总结长征的伟大意义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大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学习检测站】
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草》这篇小说围绕“   ”这一线索,先后安排了      、
          、        、          等几个情节,着重刻画了         的光辉形象。
2.课文正文前的引语中的“这里是最甜的地方”“最甜”一词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二、选择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高潮是(   )
 A、杨光拦住担架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B、周副主席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
C、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
D、小说对周副主席的神态描写,倾注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关切、崇敬之情。
三、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1.“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2.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答案:
一、1、草 (战士)误食毒草  (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议毒草  周副主席。2、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B
三、
1.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崇敬之情,周副主席
的伟大精神使杨光深受鼓舞,周副主席的教导也使他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
走向胜利的信心。
2.肖像描写,表现了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
3.语言描写,表现周副主席善于抓住时机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焦灼”“踉跄”“愠怒”“蔫巴”“抽噎”“惶恐”等词语的音形义。
(2)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蕴涵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周恩来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爱戴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预习指导:
1.看文题,猜想以此为题可能写什么内容?
2.读课文5遍,了解作者。
3.在书上作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结合书后词表内容朗读抄写直至掌握。(掌握字词)
4.作者是如何结构全文的,请编写结构提纲。(理清结构)
5.作者写作内容及目的是什么?(明确中心)
6.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个性化解读)做读中提示。(不少于3处)
7.不懂之处做标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柳叶儿》中作者儿时吃柳叶儿的情形与滋味吗?那可不是一种好味道:苦涩!但它可以给人填肚子,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可是在长征途中,当大家面临饥饿时,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吃草,你想过草的味道吗?而且其中的可能还会有毒。读完王愿坚的小说《草》,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展示)
1.我掌握了:(掌握课文中字词诗句等默写)
焦灼(zhuó) ? 飒飒(?sà?) 蔫巴(niān)? 抽噎(yē) 绽(zhàn)开 ?
火燎(liáo)? 愠怒(yùn) 霎那(shà) 酸涩(sè)
湿漉漉(lù?lù)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2.我知道了:(概括课文内容)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周副主席得知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我了解了:(理清课文的结构)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高潮)
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4.我不理解的地方:
我的困惑是:
(三)、集体讨论,释疑解难
1.朗读题记,藏族同志为何在此建糖厂?
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他们以吃草的苦,换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甜。
2.题记中“最甜”的内涵是什么?
①糖甜。
②我们要继续革命传统(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甜美的生活。
3.探究红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又怎么会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①领导指挥若定,方针明确,教育有方。
②红军团结一致,意志坚定。
③在实践中成长。
4.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歌咏周副主席个人安危于不顾、沉重冷静、指挥若定的精神风范,赞美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正面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对前辈的崇高敬意!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写法,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周副主席关心战士的动人事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学习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体会作者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展示)
(二)、质疑探究
1.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片断一(8-16节):杨光:“狂喜”、“横倒身躯滚”、“紧紧抓住”、“焦急地叫起来”、“伸开手拦住了路口”——勇于承担责任,救人心切。
片断二(18-20节):杨光:“立时惊住”、“惶惑”、“不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片断三(31-32节):周副主席:“举起”、“慢慢放进嘴里”、“闭住” 、“不停地抖动着”、“浓眉皱紧”、“嚼一阵”——以身试毒草,直面风险,不怕困难。
2.抓佳句,品评语言艺术
(1)“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
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之情。
(2)“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4)“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流露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对吃草者无比强大的赞美之情!
(5)“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为周副主席带病指挥成功而感到欣慰,赞美周副主席指挥若定的神采与气质。
(6)“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形象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之情和他从周副主席的教导中获得的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年青人(杨光)思想走向成熟的首肯。
(三)拓展延伸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总结与反思
这一节课我们分析、欣赏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文章当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生动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仰之情。
(五)作业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

王愿坚
误食毒草→持草求救→尝草辩识→议草救人
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
不顾个人安危
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附加资料:
作者简介: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课件12张PPT。草
王愿坚作者作品介绍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给划线字注音:焦灼 火燎 愠怒 蔫巴 拽住
撕掠 抽噎 飒飒 霎时 踉 跄 zhuóliáoyùnniānzhuàilüèyēsàshàliàng qiàng开端(1—5):战士误食有毒野草中毒,
班长杨光摸黑向上级报告。 发展(6—16):杨光恳求医生前往救人,
医生有紧急任务在身。?? 发展和高潮(17—36):杨光惊醒了昏迷中
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对中毒提出处理意见。 结局(37—44):杨光和其他战士从周副
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中,获得巨大力量,
立即执行命令。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 1、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2、正文前的引语中的“最甜”一词 ,有什么深刻含义? 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阅读课文: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
3、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 现力。写作手法: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
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
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
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
制胜的重要性。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
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3、“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 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的多。” 体现了革命战士“苦中作乐”的高尚情操,强调了革命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吃草,流血,是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他们生活困苦,但精神是富有的,高尚的,因此从本质上讲红军是强大的。拓展练习:
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
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
课件22张PPT。草王愿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3、理清文章的线索。 展示预习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情节包括哪几个方面?
人物、情节、环境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小说层次的划分依据一般都是根据情节结构。3、作者简介:王愿坚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4、重点字音 焦灼( )?
踉踉跄跄( )?
愠怒( ) 霎那( ) 蔫巴( )?抽噎( ) 飒 ( )酸涩( )zhuóliàng?qiàngyùnshàniānyēsàsè5、重点词语①警戒:
②焦灼:
③踉跄:
④愠怒:
⑤惶惑:
⑥蔫巴:
⑦抽噎: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
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非常着急。走路不稳。愤怒,生气。疑惑,畏惧。枯萎。抽搭。整体感知请用简要的语言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知识介绍 线索:是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胳,它把作品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是人、事、物,可以是时间、空间,还可以是人的情感等。明确线索全文以 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草”食草——辨草——尝草——议草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
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根据情节划分课文的层次。第一部分(1—5)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6-16)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17—36)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
第四部分(37—结尾)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故事的结局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品评人物 1、杨光在战友们中了毒后,他有什么行动?(3节)他“摸黑冲”然后‘”跑“、“走”、“爬”,最后“昏”了
过去,这些动词的运用表现了杨光救人心切,
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的意志。这里采
用的是动作描写。精彩赏析:杨光、周副主席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表现杨光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2、杨光得知担架上的危重病人就是周副主席时,他的心理活动(18~20节)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作了用力的铺垫。 3、作者写周副主席观察有毒野菜时
的动作和神态如何?这里的描写有何
作用?(26节)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
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4、描写周副主席尝野菜时的动作、神态的
词语。这些词语能表现周副主席什么样的
精神?(31~32节)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1、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作业课外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 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