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周末提优 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精神传承(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周末提优 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精神传承(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1: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末提优 4
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精神传承
总分:50 分 建议用时:45 分钟 得分: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京津冀爆发特大暴雨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暴雨斗争,全力防洪防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任劳任怨,行而(bùchuò),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第一线。这是举世无双的奇景,更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的写照。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灾救灾中因公(xùnzhí)。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诚信仰,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无我境界,以及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优秀品格。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①京津冀 ______________ ②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
③(bùchuò) ______________ ④(xùnzhí) 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对于“汛”字的笔画不熟悉,想知道第四画是什么,你使用网络软件帮他进行查询。第一步:用音序检字法检索,先输入音节_______________,找到“汛”字。第二步:查到第四画是_______________。(2 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何处见精神□时穷节乃现!曾记否,长征开始,曾是中国革命遭遇的“最艰危时刻□而当时留守苏区的陈毅元帅又处于艰危中的艰危!梅山被围、身负重伤,二十多天徘徊于生死线上,可他,留给历史的却是这样的金石之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梅岭三章》)
(1)依次填入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 ,” ! B. ? ,” ”
C. , ”, ! D. ? ”, ”
(2)请根据你对《梅岭三章》的学习,将合适的诗句填写在文段的横线上。(4 分)
3.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前往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帮助同学们解决下列问题。(4 分)
(1)有位同学制作了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流程图,请你将流程图中缺少的文字内容补充完整。(2 分)
(2)老师制作了此次研学活动的任务表,请你结合任务要求补充任务名称。
(2 分)
任务环节 任务名称 任务要求
一 “观”战役雕塑 观看纪念馆中陈列的浮雕和雕塑,感受解放军和民兵们的英雄气概
二 ①____________ 观看展出的照片和实物,了解当年的战场形势及石家庄解放的光辉历程
三 ②____________ 听讲解员讲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重温光荣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4.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他曾作《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四首小令,下面是其中的两首。请你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6 分)
天净沙·甲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①,玉人罗扇轻缣②。
天净沙·乙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③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簟(diàn):竹席。②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③飞鸿:天空中的大雁。
(1)根据诗歌内容,可以判断甲、乙两处横线上的题目应该是(2 分) ( )
A. 甲:夏 乙:秋 B. 甲:春 乙:秋
C. 甲:夏 乙:春 D. 甲:冬 乙:春
(2)请结合知识卡片,以第一首小令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4 分)
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所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 分)
【甲】见课文《诫子书》。
【乙】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注] 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节选自曾国藩《诫子书》)
[注] 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修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内省不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3)【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了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 分)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 分)
中国人民的心
杨 朔
①已经是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初,头一阵子落过场大雪,冬天早来了。谁知近来一变天,飘飘洒洒又下起细雨来,冰雪化了,到处化得泥汤浆水的,走路都插不下脚去。原先封得严严实实的大江小河,又化了冻,边边岸岸的冰上浮着层水,只有背阴的地方冰还比较结实,时常可以看见朝鲜小孩蹲在小爬犁上,双手撑着两根小棍,飞似的滑来滑去。
②这一天,雨不下了,怪阴冷的。晚间我坐在灯下读书,这时我接到个电话。我不清楚是谁给我打的电话,他说:“你知道吗?今天傍晚在安州车站牺牲了个战士。”
③我去看那位烈士时,他已经装殓好,平平静静躺在那儿。他的神情很从容,像是睡觉。我定睛望着他的脸,我不认识他,但我又十分熟悉他。他的面貌一点儿不惊人。谁要以为这样的人身上准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东西,那就错了。
④他只是个顶简单的中国人,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他的一生。他叫史元厚,山东长清人。他像所有贫苦的农民一样,生下来过的就是苦日子;也像所有机灵的孩子一样,有时会想出很可笑的法子,对地主报个小仇。譬如说,把地主的南瓜挖个洞,往里拉粪;还有一回,把毛毛虫的毛撒到地主的被窝里,害得地主黑夜睡觉,浑身刺得又痒又痛。到后来,他长大了,就参加了部队。
⑤史元厚家里有老父老母。这对老人像所有父母一样,总怕儿子冷了不知添衣服,饿了不知道吃。千里迢迢,也要托人捎去做娘的连宿打夜带着灯做的老山鞋,还要在信上千叮咛万叮咛,就怕儿子晚上睡觉不盖被,受了凉。
⑥一九五三年二月,史元厚跟着队伍到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队伍一到,立时打坑道,挖工事,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准备。史元厚挖战壕磨得手起了血泡,扛木头把肩膀都压破了皮,照样像匹小骡驹子,又踢脚,又撒欢。春天的夜晚,还是森凉森凉的。史元厚站在山头的哨位上,守望着朝鲜的国土。一听见半空中飞机响,枪就握得更紧。山风一吹,飘起股青草的香气,他忽然会想起家。这种带点儿泥土气息的草味,他从小便闻惯了。一时间,仿佛他警卫着的不是朝鲜,而是他的本乡本土。他想象得出家里人正在做什么。父亲一时出现在他的脑子里。老人家披着棉袄,擎着根麻秸火,咳嗽着,正在给牛拌夜草。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呜摇着纺车。
⑦转眼到了冬天,朝鲜前线又飘了雪花。有一个蒙古族文工团来看望、慰问史元厚那个部队,都住在宿营车上,就停在安州车站附近。史元厚和几个战士被派去担任警戒。
⑧车站背后是一带土山,叫龙潭岭。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龙潭池,夏天常有人在里边洗澡,一跳下去不露头,足有一丈多深。眼下冻了冰,像镜子一样亮,变成孩子们最留恋的滑冰的好地方了。
⑨黄昏时候,文工团的同志将要到别处去了。警卫战士都打好背包,下了宿营车,打算回本连去,背后忽然有人追上来喊:“你们一位同志掉到水里去了!”
⑩大家急着往回跑,只见那龙潭池塌了一大块冰,岸上丢着史元厚的枪,史元厚的衣服,人却不见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坐在水边上,浑身上下滴着冰水,哭都哭不出声。
原来这个小孩刚才蹲在爬犁上滑冰,说声不好,一下子陷下去了。他的两手扒在冰上,水浸到脖颈子,眼看就要沉底了,哭着喊起来。
一个志愿军飞跑上来。这就是我们的史元厚同志。他扔下枪,脱了衣服,几步滑到小孩跟前,伸手去拉那小孩,轰隆一声,冰又塌了,两个人都落到水里去。只见史元厚在水里钻了钻,露出头来,双手托着那个小孩,一转眼又沉下去。他又钻上来,又沉下去。第三次钻上来时,他用尽力气一推,把小孩推到冰上,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
朝鲜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礼,把烈士的遗体葬到龙潭岭上。岭下临着龙潭池,史元厚就是在这儿把他的生命最后献给了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又把龙潭岭改叫“史元厚岭”,龙潭池叫“史元厚池”。千秋万代,望见这片山,这片水,朝鲜的子孙就会想起这个人来。史元厚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这是一个战士应得的尊荣。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颗伟大的心却依旧跳动着,跳
动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坎里。好同志,我写的不只是你,我写的正是中国人民的心。
(选自《三千里江山》,有删减)
(1)请你梳理史元厚烈士的典型事迹,完成下面的内容。(3 分)
看望烈士,初识史元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厚葬烈士,深切缅怀。
(2)结合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5 分)
小冀:我觉得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是第lm 段,我们在朗读上要如何设计才能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呢?
小北:我觉得第 段的画线句中“__________”一词要重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冀:对于第 段最后一句“他自己却沉了底,再也浮不上来了”,语调和语气上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为什么这么处理?
小北: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在于讲述史元厚保家卫国和奋勇救人的故事,写他童年的经历和他的父母对他的牵挂有什么作用?(3 分)
(4)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人民的心”的理解。(4 分)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7.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请阅读下面从长篇小说《悟空传》中摘录的一段话,结合名著《西游记》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2 分)
“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周末提优4
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精神传承
1. (1)① jīng jīn jì ② rènláo-rènyuàn ③不辍 ④殉职(每空1 分)
(2)xun(xùn) (每空1 分)
2. (1)D(2 分)
(2)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每空1 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3. (1)②点击公众号下方的“服务”选项 ③点击“预约参观”选项(每空1 分)
(2)①“看”历史实物 ②“寻”红色记忆(每空1 分)
4. (1)A(2 分)
(2)雨过天晴,流水波添,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荫一直垂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时光。(2 分)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清爽的夏日情景,表达了对清爽夏日的喜爱和恬静、悠闲、愉悦的心情。(2 分)
5. (1)①明确、坚定 ②增长 ③修养 ④自我检查、反省(每空1 分)
(2)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②(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心里就会十分坦荡。(意思对即可,每题2 分)
(3)静 俭 慎独(每空1 分)
【参考译文】
【乙】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事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自我修养的方法,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面对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心里就会十分坦荡。自己的心情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和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保持自身的道德操守的基础。
6. (1)贫民出身,加入部队 跟随部队,来到朝鲜,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准备 跃入龙潭池,勇救朝鲜儿童(每空1 分)
(2)示例:“依旧”(1分) “依旧”一词表示仍然,表现史元厚虽然去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2 分) 语调要平缓,语气要悲壮。(1 分)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史元厚为了救朝鲜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行动践行了一个战士的使命,这是一件悲壮的事。(1 分)
(3)运用插叙的手法,丰富人物形象,(1分)交代史元厚成长期间的表现及父母对他的惦记和关心,表明史元厚是一个简单而又平凡的中国人。(1 分)照应了上文“我不认识他,但我又十分熟悉他”,因为他是众多抗美援朝战士之一,也是最平凡的中国人,这才是他的伟大之处。(1 分)
(4)“中国人民的心”指的是所有中国人一致爱国、爱人民的心。(1 分)史元厚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抗美援朝战士,但他把朝鲜当成自己的家乡来守卫,把朝鲜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同胞一样来挽救,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2 分)作者通过记叙一个普通的战士,抒写出全部中国人民的心声:我们爱国家、爱人民,但我们决不妥协。(1 分)
7. 示例:人生要有所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胜利的终点。(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