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21:42:4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课前导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视频
壹 甲午中日战争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整体感知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左宝贵、左宗棠、丁汝昌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运用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甲午中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背景)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明治维新,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史》
背景一(根本原因):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甲午中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背景)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丰岛海面清军运兵船和驻守牙山的清兵,丰岛海战爆发,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背景二(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战争爆发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如何?(经过)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①丰岛海战 战争爆发
②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③黄海海战 丧失黄海制海权
④辽东半岛战役 徐邦道
⑤威海卫战役
①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半岛战役
⑤威海卫战役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
壹 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战役
左宝贵
回族抗日英雄。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黄海海战
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民族英雄。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速撞向敌舰。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牺牲。
辽东半岛战役
徐邦道
清末名将,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清朝晚期将领,北洋水师提督。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因令在港内待援,最后援军未至,拒绝劝降,自杀殉国。
素养提升:历史细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众生相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壹 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延伸: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材料一: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材料三: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①双方军事实力差距;②清政府消极防御,避战求和;③清政府统治腐败(根本原因)
④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战事准备充分。
材料二: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
材料三: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
李鸿章
伊藤博文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这些条款分别有哪些危害?
方面 内容 影响
割三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失去更多领土
加重人民负担
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破坏最大
与今天中国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有什么不同?
被迫屈辱
主动招商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对比前几次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2 100万银元 800万两白银 2亿两白银
开放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他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伸入腹地
新增设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
——《纽约时报》评论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维护自身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问题探究:
日本
辽东
列强干预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曾经多次议商采取联合行动,但由于各怀鬼胎,迄未联合成功。12月间……对战争仍皆采取观望的态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急于扩张远东势力的俄、德两国感到机会到来,便一变观望态度而为积极的行动,并将法国拉到一起,于是有三国联合干涉之发生。
(1)漫画中的渔夫、剪刀和鱼分别代表什么?
(2)西方列强为何此时才参与?
(3)三国干涉还辽反映的实质是?
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各国列强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手段)。
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英国 九龙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 福建
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路权的斗争更加剧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
列强还争夺开采中国矿山的权利。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也无从发展 。
抢夺权利
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左侧《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顾及侵略中国。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问题探究: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开始的标志。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其他国家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没有影响到列强的利益,因此也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美国在华虽无势力范围,但凭借这一政策,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
——康广仁《与易一书》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走上思想解放之路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拓展延伸:中国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了日本。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康有为和梁启超走上变法之路
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民族意识觉醒)
当堂小结
当堂测评
1.(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D
当堂测评
2.(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C
当堂测评
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合法化、规模化,并取得在中国采矿及修筑铁路等特权,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C
当堂测评
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B
谢谢倾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左宝贵、左宗棠、丁汝昌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甲午中日战争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材料二: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分析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制定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进而分析出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而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契机,成为导火索,学生研读史料,独立思考,完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过渡:以此为借口日本于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探究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如何?(经过)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以及教材内容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了解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通过时间事件梳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素养提升:历史细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众生相
(设计意图)展示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民族英雄,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抗敌事迹,感悟英雄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感悟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知识延伸: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材料一: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材料二: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
材料三: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双方军事实力差距;②清政府消极防御,避战求和;③清政府统治腐败(根本原因)④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战事准备充分。
(设计意图)学生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贰】《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这些条款分别有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地图以及教材,自主阅读课本,梳理归纳《马关条约》内容以及各个条款带来的危害,进而分析出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产生的危害是最大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而联系现实,分析今天中国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的不同,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对比前几次不平等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港口、其他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马关条约》割地增多、赔款增加、深入腹地、新增设厂,进而得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并通过史料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事由:三国干涉还辽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分析三国干涉还辽,了解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各国列强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手段)。
(设计意图)图文史料分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顾及侵略中国。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问题探究: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设计意图)结合图文史料分析门户开发政策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拓展延伸:中国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却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了日本。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设计意图)结合前后知识,分析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出路,进而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决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战略原因,也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请同学们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壹 甲午中日战争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难在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在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本节课将结合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突出情感价值观教育。并通过谈话、探索、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党积极性、主动性。
这课我主要做了三方面努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打破传统对《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重新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由于木课内容繁多,在个别教学环节上处理不得当。如没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在对新教材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同时,课堂之上师生互动没能自始至终的进行,虎头蛇尾,在课堂后半部分整体氛围略显沉闷。在部分教学环节问题的设置上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导致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未能完全达成。
通过课堂实践,真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