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探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探究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9 21: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2022课标内容: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1.序幕——      
(1)过程: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2)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      。
3.开始标志: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4.变法内容:
项目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制造了“       ”事件,变法失败。
6.影响:变法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问题探究1:戊戌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材料一: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问题探究2:从谭嗣同的言论中,可以学到他的哪些精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1.1895年5月《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下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教育近代化运动 B.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标志甲午战争失败
2.1895-1898年,中国社会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强学报》等,它们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3.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蓬勃开展 D.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4.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晋升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冗员
5.《戊戌政变记》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戊戌变法(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编制国家预算
C.裁撤政府冗官冗员 D.发展工、农、商业
6.一首描绘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诗中写道:“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场)该诗中提到的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左宗棠 ③邓世昌 ④谭嗣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反映该运动( )
A.结束了我国君主专制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影响 D.使得清政府实现了富国强兵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B.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C.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D.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们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会解脱,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并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运动。
(3)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材料料三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封建皇帝”是谁?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何时开始?请举例2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人物。
反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有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材料一: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 (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下卷)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科举士子、封建官僚、八旗子弟
问题探究2:变法精神: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1.B
2.B
3.B
4.B
5.A
6.C
7.C
8.D
9.(1)特点:由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目的:与外国竞争或“分洋商之利”;辅助军事工业。
(2)评价: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原因: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历史作用:宣告中华民族的觉醒(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历史事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皇帝:光绪皇帝。
时间:1898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反思:
原因: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②操之过急、违背规律、脱离现实③缺乏群众基础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