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课件(6张ppt)+教案+学案+反思共4份(陈绪文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课件(6张ppt)+教案+学案+反思共4份(陈绪文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13 14:47:01

文档简介

《弹力》教学设计
执教:陈绪文 时间 :2015/10/20

课 题
§3.2 弹力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材内容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
(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
2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3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弹力的产生原理。
2:探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正确判定弹力方向。
教学方法
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 联系实际 观察 合作 归纳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
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
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 学 用 具
教具准备
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 ,等等。
教 学 活 动
(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
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2010年世锦赛由何雯娜、陆春龙领衔的中国队加冕了男女团体三连冠。今天老师带了个“迷你”蹦床,让同学们来感受这项运动。请一位同学来尝试下这项运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手机直播)
生:感觉到受到力的作用。
师:从蹦床的角度看,有怎样的变化?
生:发生了形变。
师:什么叫形变?有哪些形式?请同学们通过桌面上的弹簧(拉、压),扭曲线槽、橡皮泥来体会一下。
生1:
生2:
从而得出: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不能够恢复原状。
师:回答的非常棒!同学们体会的很丰富。(注意观察)在学生的体验中观察有的学生拉弹簧是用力过大。请这位同学回答:你的弹簧怎么不能发生弹性形变啦?
生:
得出: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变。
师:说明弹性形变也有一定的条件。比如(手拿弹簧测力计)测过重的力就会损坏测力计。
师:是不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呢?如果同学们来压课桌(在桌脚稳定的情况下),看一看桌面有没有发生形变?
生:没有。
师:是不是这样那?我们来演示一下。介绍装置(PPT)。请这位女生来演示。
生:也发生了形变。
师:是什么形变啊?
生:弹性形变。
师:为什么?
生:撤去外力,光斑又回到了原来位置。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桌上都有一个玻璃瓶,你手捏玻璃瓶,横向、侧向捏玻璃瓶你看见玻璃形变了?
生1:没有。
师:要想看到可以想想办法?把带有细管的橡皮塞塞进去看一看,在横向、侧向捏瓶子试试看。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横向捏水柱上升,侧向捏水柱下降。
师:说明什么?
生:形变。
师:什么形变?
生:弹性形变。水柱最终又回到了原来位置。
师:那么绳子那?用力拉绳子,绳子有没有发生形变那?老师来演示一下。(简单介绍装置)你看到了什么?
生:木条翘起来了。
师:什么说明?
生:绳子发生了弹性形变。
师:通过这些形变现象,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生1:
生2:
最终得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可以发生形变。(掌声那?鼓掌)
师:同学们体验了这么多形变,当你的手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有什么感觉呢?(弹簧、压桌、捏瓶、拉绳演示)
生: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为什么会有?(提示:拉弹簧松手演示)
生1:
生2:
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师: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

(二)教学过程第二步:探讨弹力产生原理
师:那么要产生弹力,同学们想想,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那?我们可以结合刚才的实验来谈谈。
生1:
生2:
如果学生说:发生形变。可以请另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觉得对吗?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得出: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
师:我们以刚才的蹦床运动为例(回放视频),蹦床对同学有力的作用吗?
生:有。
师:为什么会有?
生:蹦床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同学产生力的作用。
师: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再以手压桌面为例。手与桌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
生:压力和支持力。
师:为什么会有?(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右图)
生: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
师:它们是不是弹力那?
生:是弹力。接触并弹性形变。
师:谁给了书本的支持力?谁又给了桌面的压力?
生:
研究
弹性形变
恢复形变
弹力
桌面对手
手对桌面
得出: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书本产生力的作用。压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桌面产生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讲的非常好!它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吗?
生:不同物体上。支持力作用在书本上,压力作用在桌子上。
师:太棒了!按照相同的方法,谁来给我分析一下绳子的拉力那?(演示绳子拉物体,并画出右图)
生:
得出:绳子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拉力也是弹力。
研究
弹性形变
恢复形变
弹力
绳拉手
师:perfect!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来总结一下弹力产生的原因?
生:
得出:弹性形变(施力物体)→恢复原状(施力物体)→弹力(受力物体)
师:知道了弹力产生的原因。我们来研究弹力,要从几个方面(角度)来研究呢?
生1: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生2:力是矢量(大小、方向)
师: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弹力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第三步:弹力的方向
师:那我们如何来研究弹力的方向那?我们刚刚学过重力(手拿小球),如果要你来研究重力的方向,应该如何探究?
生:让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研究弹力的方向?并且还要排除重力的干扰因素。
生:讨论。
得出:在水平面上。
师:还要让它动起来。今天老师制作了一个教具。同学们来看看。
师:演示(手机直播)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球轨迹与接触面垂直。
师:小球为什么会沿这个方向运动?
生:弹力是这个方向。
师: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应该垂直于接触面。
师:那么木条为什么对小球的弹力垂直接触面?(同时画出情境图)
可以提示:(如果学生回答不出)从小球受到弹力的原因角度分析。
生:木条与小球接触,木条发生弹性形变(老师标出方向),要恢复原状(老师标出方向),对小球产生了弹力作用(标出方向)。因此我们就不难分析书本与桌面间的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了。
得出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师:棒极了!接下来同学们自主完成学案“活动三”,总结弹力的方向。
生:讲解。老师根据学生讲解在黑板上作出弹性形变方向、恢复形变方向、弹力的方向。
师:根据上述实例,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弹力的方向?
生:
最终得出:弹力的方向是与施力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形变的概念。
板书:形变
(体验活动)
让学生动手得出形变的几个概念。
板书:类型(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弹性限度。
通过微小形变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中的放大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强调:会对与它接触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有力的作用
板书:弹力的概念
板书:弹力
强调:弹力又是接触力。
板书:弹力的条件
引入弹力方向
板书:弹力方向
绘图解释(黑板作图)

第二节 弹力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形变
2、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常见弹力的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
难点:微小形变的放大,弹力方向的理解
【课堂活动】
活动一:认识形变
1、形变
①概念: 。
②分类:

③有弹性的物体在发生形变后一定能恢复原状吗?

④一切物体都可以能发生形变吗?

活动二: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2、弹力
①概念: 。
②条件: 。
③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

▲如图一,书本与桌面有力的作用吗?
▲谁给了书本力的作用?如何产生的? ▲谁又给了桌面力的作用?如何产生的?
图一 ▲它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吗?
▲如图二, 物体与细绳间有力的作用吗?
▲谁给了物体力的作用?
▲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
图二
总结:弹力产生的原因: 。
活动三:探究弹力的方向
3、弹力方向
①以“图一”为例:
研究
弹性形变的方向
恢复形变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
桌面对书
书对桌面
②以”图二”为例:
研究
弹性形变的方向
恢复形变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
绳拉物体
③总结:弹力的方向: 。
活动四:课堂巩固
画一画:请在下图作出物体受到的弹力示意图。
《弹力》教学反思
陈绪文
这节课知识容量大,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在初中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体现五环节色彩的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自我学习──点播解惑──探究实验──总结规律──合理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基础部分的理论,通过全班同学的自我学习基础知识,讨论困惑,提出问题,学生自我解决,无法解决的教师再最后点拨解决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了5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和2个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通过对实验的再次挖掘。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通过演示,学生感悟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了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课件6张PPT。第二节 弹力主讲:陈绪文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形变1、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2、类型: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时不能回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物理思想——放大思想(光放大法)1、概念:2、条件: 第二节 弹力二、弹力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第二节 弹力 3、方向:
与施力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