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迷娘(之一)》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课标对外国诗歌的学习要求如下: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迷娘(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也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这篇作品选取了欧洲独特的意象,运用了反复等手法,表达了回乡这一世界性的主题。这首诗歌不长,学生了解了背景之后,能激发内心情感,提高品味诗歌的能力,有开阔视野的作用。
教 材 分 析 《迷娘》是部编高中语文课本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外国诗歌经典作品。歌德的《迷娘》,是歌德最喜欢的诗歌之一,其抒情特色和动人的诗意深深吸引着诸多大家,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教学而言,这首诗的艺术技巧和浓厚的情感表达十分值得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意象的关系,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情感节奏,加深对中西文化不同的理解。
学 情 分 析 高一必修上第一单元接触过现代诗,对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些赏析现代诗的方法。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学习难点在于: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学生缺乏一定了解,且阅读时由于中西方意象的含义的选取、组合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表层,对于意象或诗歌主题的深层挖掘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方法提炼,对于阅读外国诗歌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教师激发,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外国诗歌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重点 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 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介绍:在巴黎成为欧洲文坛中心的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就已是备受文人推崇的国度。19世纪以来各大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纷至沓来,人人都渴望在意大利寻求创作的灵感。 (播放图片,之后总结。) 总结: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种旅行。此刻让我们出发,开启伟大诗人的心灵之旅。从心出发,温暖你的旅程,让我们走进意大利的故事。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情境感,调动学生多重感官。
新课教学 歌德的经历和思想对阅读本篇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重点介绍“歌德出走意大利”的故事,学生既增加了常识,又为接下来的阅读做了铺垫。
活动任务一:作者和背景介绍 教师出示: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之于德国,好比莎士比亚之于英国。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歌德对当时德国社会态度具有两重性。他厌弃德国社会的庸俗气。
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重点介绍:1775年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德国)公国枢密顾问。1786—1788年间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 1786年,歌德突然只身逃到意大利,他并不是因为被政治迫害,也不是被仇家追杀或外逃躲债,之所以说他逃走,是因为在魏玛生活十余年的歌德感觉自己的创作热情枯竭了,他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为自己提供新的灵感源泉。后来,歌德在意大利获得了重生,这就是有名的歌德出走意大利的故事。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
活动任务二: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 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身体到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此刻让我们出发,开启意大利之旅。 旅游准备——了解意大利代言人 教师出示: 他是第一位出版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意大利游记的著名作家。从1786年到1788年,他几乎游遍了意大利,而且更是深入游览了西西里岛。在当时,西西里还鲜有人知,与如今闻名海内外的热门度假圣地相去甚远。正是他写下了最著名的西西里宣传语“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因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意大利的美丽之源。”(互动,他就是——歌德。) 教师总结:十年的重复,对于歌德来说,这是一份逃离;
是对枯燥无味生活的挣脱;
或是一场渴望的盛大的旅行。
让我们开启代言人歌德笔下的《迷娘》之旅。 教师出示: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
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迷娘的出生亦有着一段故事。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 教师总结:没有家的人内心始终是空虚的,孤独的灵魂下是对家的渴望。 原生家庭极度缺爱的人,会对爱情抱有幻想。 我们一起来走进迷娘的世界,探索她内心的背后…… 让我们听一听迷娘之歌,请看视频。(播放德语版“迷娘曲”音乐会视频) 教师提问:阅读诗歌,并思考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每一小节都表现了迷娘所渴望的什么 答案: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植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故乡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的回乡之路。 第一站:意大利植物大赏
提问:请画出诗歌第一小节描写的意象。 (教师出示图片,之后介绍“希腊神话”中关于“桃金娘”的故事) 教师介绍: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 意为“赞美”,罗马人视之为智能、护卫与和平的象征。) 提问:联系迷娘的身世,思考第一小节表达了迷娘内心怎样的渴望,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答案: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的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教师评语: 东西方诗歌似乎是有隔阂。我们一开始或许看不到桃金娘所象征的浪漫含义,就像西方人读到我们写爱情的“蒹葭苍苍”,他们可能也不明白。因为诗歌是讲究意象的,我们彼此对所属文化的意象不熟悉。 但反过来,无论是桃金娘静立、还是蒹葭苍苍,关乎人类爱情的风花雪月从未改变,花前月下的爱的追求一直是人类不变的话题。 (教师补充意大利雏菊、紫罗兰、迷迭香等植物文化意义,照应小站主题。) 第二站:意大利独特建筑 提问:阅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个家是怎样的?为什么? 为什么谈到大理石像?称呼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迷娘的这个家是宽敞明亮的,因为她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需要一个稳定富裕的生活来结束她的不安和不幸。这种不安和不幸在没有生命的大理石像上也被映射出来,大理石立像的凝望,温柔慈爱,好像在擦去迷娘这么多年一个人身上浇灌的风雨,迷娘许许多多的至暗时刻都像大理石像一样,无法言说。此刻的称呼变化,体现了迷娘内心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恩,他将她赎买,更将她救赎,有了威廉·麦斯特,她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稳定的庇护所。 (教师补充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介绍文化意义,照应小站主题。) 第三站:意大利山川风貌 提问: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在于还乡。迷娘要回的乡是怎样的?怎么理解“父亲”这一称呼?中国人有没有还乡的执着? 怎么理解诗歌的主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评语:迷娘要回的家在巍峨险峻的山冈,但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迷娘回家的决心,在这样的路上,威廉·麦斯特起到了保护迷娘一样的父亲的作用,三次称呼的变化体现了迷娘内心的需求,她对威廉·麦斯特有着深层的依恋,三次变化体现出她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感情的浓度始终在加深,迷娘回家的执着始终不变,她对美好的追求始终不变。中国人也崇尚回乡,“落叶归根”“安土重迁”,回乡是全世界普遍的追求。歌德将自己对意大利的向往,借迷娘之口体现出来,歌德的苦难、人类的苦难都渴望有一个救赎的出口,这个救赎是侠义精神,是回乡,是希望。 (教师补充意大利白露里治奥古城、悬崖国家公园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地理风貌。) 辩证思考:也有人说,这首诗歌中的三个称呼指的是同一个人?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歌还有哪些特色?可以组内交流。 答案: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副歌部分,“你可知道……”“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随你前往!”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前半部分寓情于景,后半部分直接抒情,两者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②复杳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层层递进,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体现出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音乐的旋律美感,使诗歌结构变得更加严谨。 提问:意象的“穿插”是意象流动的重要体现。这一意象“穿插”的表现总是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即他在呈现出一个“画面”时,总是带有强烈的内在情感,而这种内在情感往往又溢于言表。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 答案: 1.本诗的前四行通过使用大量的意象构成了一整幅画面,后三行,则是直接抒情,画面和抒情的穿插是意象流动的表现。
2.诗歌的三个小结,在画面和情绪之间不断变化,使得画面和情绪依次呈现,层层递进,互为衬托,并在最后一节达到顶峰。
了解歌德对意大利这座城市的渴望与追求,作品中迷娘对回到故乡意大利的执着也就不难理解。 对迷娘身份和经历的介绍,让接下来的研读变得有迹可循。 感知诗歌,体会诗歌中意象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抓住诗歌称呼的变化,体会迷娘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教师将中国诗歌的主题等进行引入,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发展,提高比较分析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该篇诗歌的“意象流动”,是本首诗的重要特点。
拓展 延伸
迷娘(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 一切欢乐, 我仰望苍穹, 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结合歌德生平,分析该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苦难”“形只影单”“一切”无不表达出他对生活得失以及在人生都上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写出他对理想的渴望和向往,“远方”“远”又表现出他内心的不确定和惶恐。 后四句,“五内具焚”“头晕目眩”又写出了理想遥不可及的挫败心情。 全诗首尾呼应,以抒情的口气表达作者渴望安恬、平静的心情,预示着诗人脱离“狂飙突进”精神,开始向“古典和谐”的转变。 加深对作者的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总结 家,是年少时的居所,是少年叛逆的逃离,是青年内心的一道软肋,是年老渴望回去的故乡。家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的居所。 “少小离家老大回”“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同学们,志行千里,家无负担。
升华情感
作业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机会以歌德为镜,更好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时代。请查询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以读促写,训练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迷娘 故国的植物
故乡的房子
回乡的远路(共47张PPT)
古老的意大利
在巴黎成为欧洲文坛中心的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就已是备受文人推崇的国度。19世纪以来各大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纷至沓来,人人都渴望在意大利寻求创作的灵感。
佛罗伦萨是艺术的天堂,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这里夜景还保留着欧洲中世纪的模样,
仿佛穿越了空间时间有着一份古老与辉煌,也承载了美食的传承。
路越来越窄,灯越来越暗,
脚步越来越响,又悄悄放轻。
罗马仿佛一个英勇的骑士蓄势待发,而佛罗伦萨却以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边缓慢地行走着,边奏响了和谐、优美的乐音。
佛罗伦萨是一座精致的城市,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着一种漫不经心的优雅。静静地站在阿诺河畔。或是伏在旧桥之上,就足以带给你恍若隔世的感受。
诗人徐志摩曾将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因其浪漫清冷的气质。
波提切利在这里画出了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出生、成长。
但丁则在这里遇见了他的梦中情人毕雅特里斯,成就了诗作《新生》的诞生。
相比于相爱的人乘坐贡多拉穿过威尼斯的叹息桥
爱情就会永恒的传说
佛罗伦萨的廊桥因但丁和她邂逅却无终的爱情多了几分伤感
佛罗伦萨的美好不是令人窒息的,也不足以叹为观止,只是静静流淌的岁月,在向你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你很难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庸庸碌碌毫无意义,也许会激起新的动力,也许会找到真爱。这座城市,会让你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奇迹。
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
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
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种旅行。
此刻让我们出发,开启伟大诗人的心灵之旅。
从心出发,温暖你的旅程,让我们走进意大利的故事。
课程研究所
该作品有喜剧收场的法国版和悲剧式的德国版两种,前者是为上演喜剧的巴黎喜歌剧院所写的。由于当时的成功,又为别的歌剧院(特别是德国)写作悲剧式的终场。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学习目标
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之于德国,好比莎士比亚之于英国。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
歌德对当时德国社会态度具有两重性。他厌弃德国社会的庸俗气。
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1775年
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德国)公国枢密顾问。
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
1786—1788年
他是第一位出版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意大利游记的著名作家。
从1786年到1788年,他几乎游遍了意大利,而且更是深入游览了西西里岛。在当时,西西里还鲜有人知,与如今闻名海内外的热门度假圣地相去甚远。正是他写下了最著名的西西里宣传语
1786年
歌德突然只身逃到意大利,他并不是因为被政治迫害,也不是被仇家追杀或外逃躲债,之所以说他逃走,是因为在魏玛生活十余年的歌德感觉自己的创作热情枯竭了,他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为自己提供新的灵感源泉。后来,歌德在意大利获得了重生,这就是有名的歌德出走意大利的故事。
而本课我们要学习的《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
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十年的重复,对于歌德来说,这是一份逃离;
是对枯燥无味生活的挣脱;
或是一场渴望的盛大的旅行。
让我们和歌德一起开启歌意大利之旅。
看看意大利的代言人——歌德,
他笔下的作品《迷娘》中的意大利吧。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
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背景
迷娘的出生亦有着一段故事。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
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
背景
没有家的人内心始终是空虚的,孤独的灵魂下是对家的渴望。
原生家庭极度缺爱的人,会对爱情抱有幻想。
我们一起来走进迷娘的世界,探索她内心的背后……
让我们听一听迷娘之歌。
点击听歌
阅读诗歌,并思考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每一小节都表现了迷娘所渴望的什么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植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故乡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的回乡之路。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第一站:意大利植物大赏
请画出诗歌描写的意象
01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雅典国王在他妻子被酒神抢走之后娶了他前任妻子的妹妹淮德拉,然而造化弄人,淮德拉爱上了希腊国王之子希波吕托斯,可希波吕托斯却一口回绝她,羞愧的淮德拉便上吊自尽,希腊国王误解了他的儿子,认为是他害死了妻子,气愤的他求海神杀了自己的儿子。
希波吕托斯在临死之际告诉了父亲真相,然而已为时已晚。悔恨万分的希腊国王把儿子与妻子一同葬在了桃金娘树下,因为桃金娘见证了淮德拉对爱情挣扎的过程,出于不安与焦躁,她生前曾经常用手指拉扯桃金娘的幼枝,揉碎它那发光的叶片。
一起来读一段故事
联系迷娘的身世,思考第一小节表达了迷娘内心怎样的渴望,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的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思想提纯
桃金娘
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
高耸的月桂
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为“赞美”,罗马人视之为智能、护卫与和平的象征。
东西方诗歌似乎是有隔阂。我们一开始或许看不到桃金娘所象征的浪漫含义,就像西方人读到我们写爱情的“蒹葭苍苍”,他们可能也不明白。因为诗歌是讲究意象的,我们彼此对所属文化的意象不熟悉。
但反过来,无论是桃金娘静立、还是蒹葭苍苍,关乎人类爱情的风花雪月从未改变,花前月下的爱的追求一直是人类不变的话题。
老师评语
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的美与爱;质朴,美德,盛夏的清凉“。
希腊神话记述,女神维纳斯,其夫远行,依依惜别,止不住的泪珠滴到泥土上,第二年春天此地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就是紫罗兰。所以,欧洲青年男女相恋,常赠紫罗兰,表示朴素谦逊、诚实、爱慕之意。
意大利有首歌曲便是《紫罗兰》。
意大利浪漫花大赏:
意大利——雏菊,意大利人认为它们有着君子之风,且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古罗马神话中,雏菊是美丽的森林精灵贝尔帝丝的化身花,贝尔帝丝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淘气鬼,所以雏菊代表着活力满满,而受到这种花祝福的人,也可以有着天真快活的人生。
意大利风物大赏
迷迭香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它的花语是回忆和怀念。它的叶子具有强烈的香气,且长久不散。
此外,迷迭香还有其他的寓意。例如,它被视为象征忠诚和爱情的植物,因为它常常被用来制作婚礼上的花束,同时,迷迭香也象征着勇气和决心,这是因为它在极度干燥和炎热的环境下仍能顽强生存的特性。
意大利风物大赏
ROSEMARY
关于迷迭香,还有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的是有关爱情的传说。据说,一位年轻的意大利农夫非常爱一位富家女子,但由于身份差异,女子家中拒绝了农夫的求婚。尽管如此,农夫仍然每天在女子家门口放一束迷迭香,表达他对女子的痴心爱意。最终,女子被农夫的忠诚和坚持所感动,决定与他私奔。他们两人便在迷迭香花丛中私奔,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让人们对迷迭香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深深的情感。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第二站:意大利独特建筑
01
这个家是怎样的?
为什么谈到大理石像?称呼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个人越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迷娘的这个家是宽敞明亮的,因为她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需要一个稳定富裕的生活来结束她的不安和不幸。这种不安和不幸在没有生命的大理石像上也被映射出来,大理石立像的凝望,温柔慈爱,好像在擦去迷娘这么多年一个人身上浇灌的风雨,迷娘许许多多的至暗时刻都像大理石像一样,无法言说。
此刻的称呼变化,体现了迷娘内心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恩,他将她赎买,更将她救赎,有了威廉·麦斯特,她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稳定的庇护所。
思想提纯
意大利经典建筑大赏
米兰大教堂坐落于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名列世界五大教堂。
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于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 Madonnina(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由Giuseppe Perego建造,是米兰市的象征。
整个教堂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米兰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建于十三世纪,它著名的红色穹顶出现在无数代表佛罗伦萨的明信片上。
走进教堂,其中瓦萨里绘制的穹顶画《末日批判》最为著名,但如何把这些画作不着痕迹地镶嵌在屋顶,至今仍无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圣母百花大教堂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第三站:意大利山川风貌
0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在于还乡。迷娘要回的乡是怎样的?怎么理解“父亲”这一称呼?中国人有没有还乡的执着?
怎么理解诗歌的主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迷娘要回的家在巍峨险峻的山冈,但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迷娘回家的决心,在这样的路上,威廉·麦斯特起到了保护迷娘一样的父亲的作用,三次称呼的变化体现了迷娘内心的需求,她对威廉·麦斯特有着深层的依恋,三次变化体现出她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感情的浓度始终在加深,迷娘回家的执着始终不变,她对美好的追求始终不变。
中国人也崇尚回乡,“落叶归根”“安土重迁”,回乡是全世界普遍的追求。歌德将自己对意大利的向往,借迷娘之口体现出来,歌德的苦难、人类的苦难都渴望有一个救赎的出口,这个救赎是侠义精神,是回乡,是希望。
思想提纯
意大利地理风貌大赏
白露里治奥古城,距离罗马城约2个多小时的路程,是一座有2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它坐落于火山岩顶上,宽200米,长约300米,有一条狭长的桥与外界相连,两边都是山谷,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天空中的城堡,所以也被叫作“天空之城”。
白露里治奥古城
五彩斑斓的悬崖国家公园——五渔村国家公园
它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拉斯佩齐亚省,由马纳罗拉、马焦雷等五个悬崖边上的彩色村庄及三个岛屿组成,被认为是“人类不破坏自然风貌,塑造和改造环境的典范之作”,是世界自然遗产景点,也是到意大利必去打卡的景点之一,它的周围还有有名的葡萄庄园。
五渔村国家公园
也有人说,这首诗歌中的三个称呼指的是同一个人?你怎么看?为什么?
辩证思考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浓厚的感情,你觉得其中有哪些独特的写作技巧?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副歌部分,“你可知道……”“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随你前往!”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前半部分寓情于景,后半部分直接抒情,两者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②复杳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层层递进,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体现出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音乐的旋律美感,使诗歌结构变得更加严谨。
每个优秀的诗人都有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套语言模式来进行诗歌创作。而在这个人的语言模式之中,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它们在诗内部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意象的流动转换,重点在于意象在这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应用于诗歌文本之中,并使得读者接受或理解这一主题或思想、感情与感受的传递。
即一种清澈而明亮的意象组合所带来的那种画面感和流动感——概括来说就是意象的流动转换,李犁在其著作中《诗是什么》说过一段比较准确的话:“意象的流动转换,是一个诗人依据自身的审美情感,和意象间的内在艺术关联,使诗思的表象不断发展、流动、深化的过程。”
意象
关系
其中意象的“穿插”是意象流动的重要体现。这一意象“穿插”的表现总是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即他在呈现出一个“画面”时,总是带有强烈的内在情感,而这种内在情感往往又溢于言表。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
1.本诗的前四行通过使用大量的意象构成了一整幅画面,后三行,则是直接抒情,画面和抒情的穿插是意象流动的表现。
2.诗歌的三个小结,在画面和情绪之间不断变化,使得画面和情绪依次呈现,层层递进,互为衬托,并在最后一节达到顶峰。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一切欢乐,
我仰望苍穹,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拓展延伸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苦难”“形只影单”“一切”无不表达出他对生活得失以及人生上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写出他对理想的渴望和向往,“远方”“远”又表现出他内心的不确定和惶恐。
后四句,“五内俱焚”“头晕目眩”又写出了理想遥不可及的挫败心情。
全诗首尾呼应,以抒情的口气表达作者渴望安恬、平静的心情,预示着诗人脱离“狂飙突进”精神,开始向“古典和谐”的转变。
结合歌德生平,分析该诗歌的主题。
家,是年少时的居所,是少年叛逆的逃离,是青年内心的一道软肋,是年老渴望回去的故乡。家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的居所。
“少小离家老大回”“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同学们,志行千里,家无负担。
请查询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机会以歌德为镜,更好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时代。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