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2.3.2《小二黑结婚(节选)》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2.3.2《小二黑结婚(节选)》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7:06:36

文档简介

课题 《小二黑结婚》(节选)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小二黑结婚》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的文章。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学生获得对中国革命和革命先辈的理解和共鸣。本课是一篇小说,通过讲述小二黑和小芹与封建旧、恶势力反抗、斗争,追求婚姻自由获得胜利的故事,讴歌了农民反对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的胜利!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人物、环境的基础上思考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学习本单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使小说表现出乡土小说的“本色美”,在学习时要注意从细节上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品格。
学 情 分 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概括文本的方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小说的题材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但是对于如何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对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点拨。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赵树理及其作品《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语言的风格。 思维提升与发展: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分析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与感受作者在讴歌新社会的胜利,讴歌农民的胜利,讴歌反对愚昧、落后、迷信斗争的胜利,讴歌农民对封建恶霸势力的胜利的思想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赵树理小说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重点 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旨。
难点 品赏赵树理小说简洁明快、幽默生动、极具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有这样一个作家,在蜚声文坛时,他宣布:"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同学们知道这个作家是谁吗? 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教学 知人论世 1、作者: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等,大多反映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难得变革的题材。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 2、补充: 赵树理是“ 山药蛋派 ”的创始人,他的创作理念,代表了“山药蛋派”的文学追求: 写农民看得懂的书,出农民买得起的书 。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 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等,人称“ 西李马胡孙 ”,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作品题材大多围绕 农村生活 ,语言 朴素、凝练, 作品 通俗易懂, 语言主要采用山西民间的乡音土调,具有 浓厚的民族风格 和 鲜明的地方色彩 。 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主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掌握文体特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问快答: 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小节? 二黑和二诸葛是什么关系? 小芹和三仙姑是什么关系? 二黑和小芹是什么关系?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描写对象是谁? 快问快答的方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同时以人物关系设问,有助于理清学生思路。
再读文本, 理清结构 1、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节的内容。 一、二诸葛的神课:二诸葛占卦,俩女人滚成一团 二、恩典恩典:二诸葛失灵,区公所碰一鼻子灰 三、看看仙姑:三仙姑梳妆,区公所接受教育 四、怎么到底:恶霸受惩罚,俩青年终成眷属 2、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情节结构示意图。 明确: 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情节,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细读文本,赏析形象 阅读《小二黑结婚》节选,请划出对二诸葛、三仙姑的相关的描写,分角色演读。 示例:二诸葛: (1)他就指着小二黑骂道:“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 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 (2)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二黑一眼道:“由你啦 ” (3)区长道:“干什么 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 ”二诸葛不说话了。区长问:“你就是刘修德 ”二诸葛答:“是!”问:“你给刘二黑收了个童养媳 ”答:“是!”问:“今年几岁了 ”答:“属猴的,十二岁了。” 三仙姑: (1)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 (2)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他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3)到了区上,交通员把她引到区长房子里,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 2、学校文学社举办“触动心灵——最打动我的人物形象评选”活动。请你推荐《小二黑结婚》(节选部分)中的一位典型人物。(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合作探究,最后请学生代表分享交流。) 分析示例: (1)推荐二诸葛: 二诸葛听说小二黑被捆走了,非常着急,但他不是赶紧想办法,而是做起了“事后诸葛亮”,用迷信的说法解释这一切,多年的愚昧落后生活使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卦上,结果却是一个凶卦──“恐怕有些危险了”。这些话语和行为都表现了他的胆小怕事和落后迷信。 而第二天在区政府,他面对儿子和区干部,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边是对着小二黑大耍家长威风,蛮横不讲理,比如:他就指着小二黑骂道:“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 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二诸葛的脾气又上来了,瞪了小二黑一眼道:“由你啦 ”一边对区长却是恭恭敬敬,比如:区长道:“干什么 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 ”二诸葛不说话了。区长问:“你就是刘修德 ”二诸葛答:“是!”问:“你给刘二黑收了个童养媳 ”答:“是!”问:“今年几岁了 ”答:“属猴的,十二岁了。”这一段,答话简洁,有问必答,把他谨小慎微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恩典恩典”。旧时代平民向官吏求情,常说“恩典恩典”。这里,二诸葛仍用旧的眼光来看边区政府的区长,所以他坚持着“命相不对”的观点,面对区长的批评教育,直喊“请区长恩典恩典”。简单的一个词,却凸现了他思想的落后,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集中表现了他在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做惯了奴隶的心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滑稽可笑之外,却也增添了一些同情。 小结二诸葛: “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思想落后、迷信 包办儿子婚姻——专制落后的封建家长观 “恩典恩典”——胆小怕事、奴性心理 为儿子“求官”,救难民为童养媳——关爱儿子,善良质朴 (2)三仙姑: 不合时宜的打扮——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米烂了”,跳大神——装神弄鬼,诈人财物 妒忌女儿的美貌,极力反对其婚姻——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3)小芹、小二黑 有觉悟的农村新青年,自由恋爱,反抗压迫,追求解放,又能把握分寸,张弛有度。 3、到这里,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形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他们的了解,给他们的形象定一下位。 明确: 二诸葛、三仙姑:落后农民典型 小二黑、小芹:新型农民典型、进步力量代表 区长:新政权代表 金旺、兴旺:恶势力代表 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以读促思,学会从细节赏析人物形象,学习这一人物写法;落实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对话作者,体悟主旨 1、提问:小说的主题是在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如果不是,那是讴歌什么呢?(提示:联系故事背景进行思考探究) 明确:本文通过讲述小二黑和小芹与封建旧、恶势力反抗、斗争,追求婚姻自由获得胜利的故事,作者讴歌了农民反对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的胜利! 2、补充(故事背景):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 岳冬至 和 智英祥 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 岳冬至 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篇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故事背景去理解作品内涵,把握小说主题。
品读语段,赏析语言 情境:赵树理说过,他写小说深知“群众的语言最丰富”,而“能不能多用群众的语言来写东西”,又是“”普及工作中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写进作品里的语言应该尽量跟口头上的语言一样,口头上说,使群众听得懂,写成文字,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众看得懂,这样才能达到写作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请朗读下面的语段,分析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 (1)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2)……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3)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4)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二诸葛不说话了。区长问:“你就是刘修德?”二诸葛答:“是!”问:“你给刘二黑收了个童养媳?”答:“是!”问:“今年几岁了?”答:“属猴的,十二岁了。” 分析: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不管从叙述语言还是描写语言,作者都同样用极其群众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所以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的一大特色是: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幽默而又充满乡土气息。 赵树理说:“说话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习惯。”赵树理写小说多年,深知群众的语言最丰富,所以,在作品中,他尽量采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本文中的语言是农民所熟悉的,符合他们的日常对话习惯,具有通俗晓畅、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本文运用经过作者精心加工的群众的口头语言,使得小说充满了乡土气息。 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分析理解小说体现出的“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体会小说语言的通俗性。
拓展阅读 阅读《小腿疼闹社房 》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小说是如何塑造小腿疼这样一个滑稽、可笑、可悲的人物形象的? 明确:①通过粗俗的语言表现出小腿疼的愚昧无知的形象。如“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②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小腿疼的蛮横不讲理。如: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体现了人物的蛮横; ③运用讽刺或反讽手法,表现人物的愚昧、可悲。如:讽刺“小腿疼”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等。 2、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个人惯用的语言手段鲜明突出,散发着“山药蛋派”的特有的乡土风情。请结合文本概括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①叙述语言完全口语化: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 ②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描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 ③使用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血盘儿”“过来过去”等。 ④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掌握抓住细节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深入理解赵树理小说语言特有的乡土风情。
作业布置 "年年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小二黑与小芹追求的自由恋爱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走向幸福的婚姻殿堂,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请你为二位新人的婚礼写一段祝福词,100字左右。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二黑结婚》(节选) 二诸葛、三仙姑:落后农民典型 小二黑、小芹:新型农民典型、进步力量代表 区长:新政权代表 金旺、兴旺:恶势力代表
附文:《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贴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
“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
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
“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
“我什么时候骂过你?”
“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
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
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的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
“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
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
“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哩!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
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
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
“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
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
“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
“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
“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
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
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有删改)(共30张PPT)
香港回归
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
课件研究所
高中语文课件
蜚声文坛时,他宣布: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作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
以一个有觉悟的农民眼光关照农村,认识农村,表现农村。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学习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了解赵树理及山药蛋派。
01
熟悉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02
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
03
香港回归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中国现代小说家。
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
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等,
大多反映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难得变革的题材。
( 1906-1970 )
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 山药蛋派 ”的文学流派。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
香港回归
知识链接
赵树理是“ 山药蛋派 ”的创始人,他的创作理念,代表了“山药蛋派”的文学追求: 写农民看得懂的书,出农民买得起的书 。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 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 西李马胡孙 ”,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作品题材大多围绕农村生活,语言朴素、凝练,作品 通俗易懂,语言主要采用山西民间的乡音土调,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
“ 山药蛋派 ”
香港回归
1)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小节?
2)二黑和二诸葛是什么关系?
3)小芹和三仙姑是什么关系?
4)二黑和小芹是什么关系?
5)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描写对象是谁?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任务一
对话文本,梳理情节
香港回归
小二黑结婚(节选)
一、诸葛的神课
二诸葛占卦,俩女人滚成一团
二、恩典恩典
二诸葛失灵,区公所碰一鼻子灰
三、看看仙姑
三仙姑梳妆,区公所接受教育
四、怎么到底
恶霸受惩罚,俩青年终成眷
香港回归
二诸葛相信
“命相不对”
三仙姑强调“前世姻缘”
干涉儿子自由
二诸葛收起八卦
包办女儿婚姻
三仙姑不再装神
小二黑、小芹
喜结良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任务二
细读文本,赏析形象
香港回归
1)阅读《小二黑结婚》节选,请划出对二诸葛、三仙姑的相关的描写,分角色演读。
2)学校文学社举办“触动心灵——最打动我的人物形象评选”活动。请你推荐《小二黑结婚》(节选部分)中的一位典型人物。
—— 二诸葛
香港回归
SHANGXIXINGXIANG
1)“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2)包办儿子婚姻
3) “恩典恩典”
4)救难民为童养媳
—— 思想落后、迷信
—— 专制落后的封建家长观
—— 胆小怕事、奴性心理
——善良质朴
——三仙姑
香港回归
SHANGXIXINGXIANG
1)不合时宜的打扮
——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2) “米烂了”,跳大神
——装神弄鬼,诈人财物
3)妒忌女儿的美貌,极力反对其婚姻
——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区长问小二黑道:“刘二黑,你愿意不愿意!”小二黑说:“ 不愿意? ”
区长说:“你不问我替你问!于小芹,你娘给你找的婆家你愿意跟人家结婚不愿意?”小芹说:“ 不愿意!我知道人家是谁? ”
小芹和小二黑各回各家,见老人们的脾气都有些改变,
托邻居们趁势和说和说 ,两位神仙也就顺水推舟
同意他们结婚……
有觉悟的农村新青年 ,自由恋爱,反抗压迫,追求解放,又能把握分寸,张弛有度。
——小二黑、小芹
香港回归
SHANGXIXINGXIANG
香港回归
落后农民典型
ROLE ANALYSIS
二诸葛、三仙姑
香港回归
新型农民典型
ROLE ANALYSIS
小二黑、小芹
进步力量代表
香港回归
新政权代表
ROLE ANALYSIS
区长
香港回归
恶势力代表
ROLE ANALYSIS
金旺、兴旺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任务三
对话作者,体悟主旨
香港回归
小说的主题是在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
如果不是,那是讴歌什么呢?
香港回归
故事背景
BACKGROUND STORY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
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篇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香港回归
主题归纳
Main Idea Induction
本文通过讲述小二黑和小芹与封建旧、恶势力反抗、斗争,追求婚姻自由获得胜利的故事,作者讴歌了农民反对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的胜利!
WEILEWANGQUEDEJINIAN
小说中的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看黄道黑道”。当今社会,青少年盲目相信“星座文化”。
香港回归
拓读谈己见
宇宙间的星球,是客观的存在,自古以来,人类就密切关注星空,
探讨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产生了天文学,这是科学。但是星座的说法不是科学,不能把星座的说法当成科学一样完全相信 。
01
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热衷星座的青少年是不是当代版的二诸葛?
信不信星座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完全属于个人自由。但前提是不要盲信,不要因此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一味相信星座,把星座中的说法奉为圭臬,甚至因此干扰了生活,这就陷入了迷信的深坑。这跟二诸葛动辄“论-论阴阳八卦”没什么不同,是一样荒唐可笑的。
02
香港回归
作业
“年年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小二黑与小芹追求的自由恋爱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走向幸福的婚姻殿堂,时间定格在这一刻。
请你为二位新人的婚礼写一段祝福词,100字左右。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扑鼻的泥香,水乡的月色,林间的小道,袅袅的炊烟,老人、村妇,还有鸡鸭、黄牛和老狗,这样祥和静谧的农村美景,一直备受历代文人青睐,他们将笔触伸到鸡犬相闻的农村,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称为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
香港回归
乡土文学是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带有浓厚 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作者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写作对象的小说。
乡土文学
香港回归
现代乡土小说发展时期
“五四乡土小说”
以 为代表的
鲁迅
“三十年代乡土小说”
以 为代表的
沈从文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
以 为代表的
赵树理
香港回归
鲁迅 —— 《故乡》《祝福》《阿Q正传》等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一、“五四”时期的乡土文学 ——批判愚昧
沈从文——湘西地域小说 《边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
二、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 ——返归自然
香港回归
“山药蛋派”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彭德怀
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座谈会,讨论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最后得到一致意见,以为赵树理的创作精神和他的文学成果,应当成为延安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方向,号召文艺工作者“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为抗战以来文艺作品的杰出者” ——郭沫若
茅盾认为《李有才板话》“标志了向大众化的前进的一步,这也是标志了进向民族形式的一步”。
三、四十年代乡土小说 ——改良人生、历史变革中的农民
香港回归
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商州情结”、莫言《红高粱》、高晓声、汪曾祺、刘绍棠、陈忠实、苏童……
第一,以进城衣民为摹写对象, 描绘进城农民的生存境况;
第二,以乡土文化的塑造为主题,以乡土文化的淳朴、善良对抗城市的市 场化冲击, 或者体现出作家的某种精神追求;
第三,以市场化背景下的农村为对象, 刻画转型期农村的变革以及农民的种种生存苦难、希望,带有意识形态的渗透的意味。
四、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别了不列颠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