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同步练习
1.(多选)以下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种要素
D.在各种力中,只有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2.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B.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C.物体在地球任何地方重力大小都相等
D.挂在绳子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子对它的拉力
3.跳高运动员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的跨越式、剑式和背越式过杆姿势过杆,重心最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 )
图1
A.跨越式 B.剑式 C.背越式 D.以上均不正确
4.下列哪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 )
5.一个铁球在空中飞行,所受重力为120N,方向竖直向下,试画出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并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6.物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29.4 N,则用天平测此物块质量时,示数为多少?当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对物块所受的拉力而言,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g取9.8 N/kG)
答案与解析
1.ABC 【解析】 由力的物质性可知,一个力对应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由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由力的三要素可知选项C正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选项D错误.
2.B【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也可以表述为垂直水平面向下,A错。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包括重力的大小,B对。同一物体,处在地球表面的不同位置,重力大小一般不同,C错。用绳子悬挂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绳子对它的拉力大小,但两力性质不同,D错。
3.C【解析]】在三种过杆的姿势中,跨越式、剑式姿势过杆时重心均在横杆之上,而背越式过杆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重心与杆接近,甚至低于杆,所以选项C正确.
4. C【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球的重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C正确。
5.【解析】要严格按以下步骤画力的图示。
(1)选定标度:选4mm长的线段表示30N的力。
(2)用一圆形表示铁球,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上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4倍于标度即16mm的线段。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标上重力的符号G。也可以按照图乙所示那样,不画铁球,而用O点表示铁球,画出重力G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用一圆形表示铁球,从铁球上向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G=120N即可。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铁球。
6. 3 kg 弹簧测力计 物块 29.4 N
【解析】 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
物块的质量m===3 kg
所以天平示数为3 kg
拉力的受力物体为物块,施力物体为弹簧测力计
物块在向上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物块受到的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和物块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示数为29.4 N.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大杨树三中 武士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一个力,会画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会用县挂法确定不规则薄板重心的位置,会求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等探究活动让学生来体验力的产生原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作用的相互性。
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来探究确定不规则薄板重心的位置。
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对知识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科学猜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这一观点。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
学案,课件,粉笔,锯条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足球运动员踢足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守门员接住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三种情况下,球所处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由初中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得出:这是由于足球受到力的作用。
教师自然引入:力是我们初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节课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力的有关概念和重力的概念。
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学生阅读教材P51(力和力的图示部分),完成学案,让学生浮现初中知识,找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
2.结合课件简单介绍力的概念,
介绍力的性质
(1)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相互性
结合孤掌难鸣解释相互性
(3)矢量性
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3.力的作用效果
⑴再次展示足球的三个图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⑵展示图片:弹簧形变,大雪压树枝,足球打在运动员的脸上,让学生说明力具有什么作用?
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教师利用课件引领学生完成拉力的图示
例题:小孩用80N的拉力拉小车,拉力的图示。
总结做图的方法:1、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2、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3、线段的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4、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练习:请同学们作出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 N的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二)、重力
1.产生原因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下落?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水为什么向低处流?
这里教师提问,让学生得出结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使物体产生重力。
2.让学生阅读教材P51—52页的重力部分,完成学案,先学后教。
3.重力的大小
课件展示计算公式和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并说明这是重力的方向。
强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里的竖直不等同于垂直。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他们的区别。
课件展示铅垂线,让学生了解应用。
5.重心
课件展示:直尺为什么静止在指尖上?飞鹰为什么会停在支点上?引入重心概念。
课件展示图片:⑴几种规则形状,引导:这几种物体的重心在一个位置吗?⑵汽车装桶的图片,引导:汽车在装桶的过程中,重心有没有发生改变?
让小组讨论:中心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补充: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视频展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补充:结合课件,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案
课堂小结
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
???????总结方式:a、自己总结??b、小组总结?
?????????????????c、可以总结知识方面的,也可总结学习技能方法方面的
检测
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检测。
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课件18张PPT。足球的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3.1 重力 相互作用大杨树三中:武士元1、概念:一、力2、力的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孤掌难鸣说明了什么现象?3)、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三个图分别描述力具有什么作用?这三幅图又显示力具有什么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1、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2、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3、线段的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4、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FF = 80N水为什么向低处流?重力的方向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的应用a.检查墙壁是否竖直T型尺b.检查工作台是否水平物体的重心1.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悬挂法测重心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运动状态:只要物体的 变化了,不管是 还是 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 来描述。
2.形变: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 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力的定义: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 称做力。
4.力的三个特征:物质性→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力联系两个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和 ;相互性→人推墙,人也感觉到墙的作用,所以物体之间的作用是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矢量性→力的三要素是 , , ,由此可见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 。
5.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6.力的作用效果: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 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 物体的运动;也就是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这是力的动态效果;力的静态效果是使物体产生 。
7.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 , 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 。
二.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
2.重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其中g是 ,大小随纬度的升高而 。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
4.重心定义: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
5.位置分布规律: 重心在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的确定用 。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是 、 、 、
。重力是 在地球表面的一种表现,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只有约 ,即原子核的大小。
四.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决定。
D.物体受力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3. 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
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
A.壮汉、汽车 B.壮汉、绳索
C.绳索、汽车 D.汽车、绳索
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5.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
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6.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 N,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该拉力.
答案
力和力的图示
1.速度,大小,方向,速度 2.形状 3.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物体,受力物体,相互的,受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 5.弹簧秤,牛顿,牛,N 6。加快,阻碍,运动状态,形变 7.长度,方向,箭尾,作用线,大小标度
二.重力
1.重力 2.G=mg,自由落体加速度,增大 3.竖直向下 4.重心 5.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悬挂法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10-15m
四.检测
1.A 2.B 3.C 4.AC 5.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