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4 23:07:53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文章在写百草园时还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妈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诫“我”不可随意应答陌生人的话,使“我”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作者意在表明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意在以此批判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答案】C
【知识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分析】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 具体来说:
第一是增添神秘色彩:通过讲述美女蛇的故事,作者为百草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引人入胜。这种神秘色彩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让读者对百草园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二是 丰富情节:美女蛇的故事为原本平静的百草园生活增添了波折和变化,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这种丰富的情节设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是吸引读者:美女蛇的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孩子们。这种故事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
A、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B、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C、无误;
D、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内容方面 1、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 2、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结构上:1、 点明主旨。2、 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其次,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句段的作用,不能只写作用空洞描述。
2.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A、人迹罕至: 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使用正确。
B、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使用正确。
C、大事渲染: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使用正确。
D、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 与此处的感彩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浙江绍兴参观了一处文人故居,有同学想选择一幅隶书作品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主要有以下特点:1. 结构稳定:隶书的笔画结构非常稳定,线条粗细相对均衡,字形规整,整体呈现出一种严谨、稳重的感觉。2. 线条粗细变化:隶书的笔画粗细变化非常明显,有的地方笔画粗重,有的地方则细弱,这种变化使得隶书字体更加生动有力。3. 横平竖直:隶书的笔画横平竖直,非常整齐划一,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总之,隶书是一种非常规整、严谨、稳重的字体,具有很高的书写价值和艺术价值。A是楷书,C是行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和区分,近几年此类题目较多,学生应重视起来。书法题进入中考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首先,要熟悉掌握并能辨析不同的汉字字体。 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欣赏名家名作,了解我们对著名书法家的一些定性的评价,如:欧阳询: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柳公权: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幼挺拔,世称“柳体”。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
4.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恭敬(jìng) 惭愧(kuì) 鉴赏(jiàn) 人声鼎沸(dǐng)
B.倜傥(dǎng) 淋漓(lín) 盔甲(kuī) 疲倦不堪(kān)
C.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
D.争执(zhí) 激荡(dàng) 奥秘(ào) 花团锦簇(cù)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无误;
B、倜傥(dǎng) —— tǎng;
C、无误;
D、无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5.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荒芜:(田地、园林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B攀比: 不切实际地比附 。C诚惶诚恐: 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D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这里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色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删去“再”。C动词“提高”和宾语“精神”搭配不当,可把“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改为“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D同时使用“通过”和“让”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大王庙
杨绛
那年秋天, 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
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就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贼,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趁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毽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毽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地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 。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7.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
8.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有何异同 请分别列举一点。
11.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
【答案】7.“我”和女伴玩游戏,“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并且叫喊了出来;女生在“女生间”拜“孙光头”的像;“我”为了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树影,女生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同座女生上课偷吃热白薯;“我们”听老师怪声地读书;“我们”每天上课之前做体操。
8.示例: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赏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同学假装抹鼻子,其实是偷吃白薯的情态,表现了女同学的机灵调皮。
9.“我”是一个天真可爱、不迷信、做事认真的孩子。抒发了作者对在大王庙里上学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0.同:都用教鞭体罚学生。
异:孙先生常用教鞭打学生的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鞭不常用。孙先生学问低,把古文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博学,而且读书投入。
11.示例一: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表明这些学生非常不懂事,老师严厉是为学生好,这些学生感恩。
示例二: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不喜欢严厉的老师,通过迷信活动来让老师倒霉,体现了孩子的天真。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
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文本情感的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7.结合“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孙光头把子日’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分别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我”和女伴玩游戏,“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并且叫喊了出来;女生在“女生间”拜“孙光头”的像;“我”为了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树影,女生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同座女生上课偷吃热白薯;“我们”听老师怪声地读书;“我们”每天上课之前做体操。
8.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作用是:能够更加生动准确的把握事物特征描写的更加传神,使读者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然后从文章中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然后结合句意,分析该句描写的情景,以及对刻画人物性格或突出主题的作用。如:“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这个细节写出了孙老师的学问低。
故答案为: 示例: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赏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同学假装抹鼻子,其实是偷吃白薯的情态,表现了女同学的机灵调皮。
9.对童年的“我”的评价,可以结合文中对“我”的描述来分析,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从“我”和女伴玩游戏、“我”做体操可以看出“我”的天真可爱,做事认真;从“我”要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可以看出“我”的不迷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抒发了“我”对在大王庙里上学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不迷信、做事认真的孩子。抒发了作者对在大王庙里上学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0.结合文中对孙先生的描述,可知孙先生用教鞭体罚学生,这与私塾先生寿镜吾一样,但寿镜吾先生有教鞭不常用,结合“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分析,孙先生常用教鞭敲学生的头,结合“孙光头把子日’解作儿子说””分析得出孙先生学问低,常讲错,而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渊博的宿儒。
故答案为: 同:都用教鞭体罚学生。
异:孙先生常用教鞭打学生的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鞭不常用。孙先生学问低,把古文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博学,而且读书投入。
11.看法要言之成理。若不赞同,可以从孩子不尊重老师,缺少感恩之心来表述理由;若理解,可以从孩子小,不懂事,贪玩,有童心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示例一: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表明这些学生非常不懂事,老师严厉是为学生好,这些学生感恩。
示例二: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不喜欢严厉的老师,通过迷信活动来让老师倒霉,体现了孩子的天真。
三、语言综合运用
12.(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
推荐词:   。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野草;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知识点】主题活动;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调查某种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可以上网查阅,也可以询问师长,还可以到图书馆进行查阅。据此分析可作答。
(2)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3)细读第一则材料可知,本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甘于奉献。第二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简朴。综合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1)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点评】⑴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开展走进“三味书屋”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3.【对对联】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对课”的经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对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三味书屋内读书习字描绣像别有情趣
14.三味书屋里的戒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让当时学生最怵的打手板“法器”;后来随着新学的兴起,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戒尺也随之而去。如今,网上又热销起戒尺,不少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请结合下图(当下的戒尺),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3.(示例)百草园子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14.(示例)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知识点】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13.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三味书屋内”是地点,“读书”“习字”“描绣像”都是在三味书屋里做的事,“别有情趣”概括做这些事获得的快乐。据此分析写在百草园子里做的事赏景、捕鸟、听故事,最后概括获得的快乐。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百草园子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14.结合网上热销的戒尺得警戒作用及上面所刻的语录的内涵及目并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及。比如: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文章在写百草园时还写了美女蛇的故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妈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诫“我”不可随意应答陌生人的话,使“我”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作者意在表明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意在以此批判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2.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3.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浙江绍兴参观了一处文人故居,有同学想选择一幅隶书作品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4.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恭敬(jìng) 惭愧(kuì) 鉴赏(jiàn) 人声鼎沸(dǐng)
B.倜傥(dǎng) 淋漓(lín) 盔甲(kuī) 疲倦不堪(kān)
C.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
D.争执(zhí) 激荡(dàng) 奥秘(ào) 花团锦簇(cù)
5.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B.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大王庙
杨绛
那年秋天, 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
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就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我是贼呀!”
“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
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我是贼呀!得逃啊!”
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贼,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
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
我告诉她们:“贼得趁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
她们说:“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毽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毽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地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 。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7.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大王庙上学的哪些难忘的事
8.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都生动传神,请任选一例赏析。
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中的孙先生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有何异同 请分别列举一点。
11.你如何看待学生拜画像要“钝”死老师一事
三、语言综合运用
12.(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
推荐词:   。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开展走进“三味书屋”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3.【对对联】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对课”的经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对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三味书屋内读书习字描绣像别有情趣
14.三味书屋里的戒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让当时学生最怵的打手板“法器”;后来随着新学的兴起,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戒尺也随之而去。如今,网上又热销起戒尺,不少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请结合下图(当下的戒尺),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分析】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 具体来说:
第一是增添神秘色彩:通过讲述美女蛇的故事,作者为百草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引人入胜。这种神秘色彩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让读者对百草园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二是 丰富情节:美女蛇的故事为原本平静的百草园生活增添了波折和变化,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这种丰富的情节设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是吸引读者:美女蛇的故事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孩子们。这种故事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
A、 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B、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C、无误;
D、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节,以及吸引读者,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内容方面 1、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 2、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结构上:1、 点明主旨。2、 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其次,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句段的作用,不能只写作用空洞描述。
2.【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A、人迹罕至: 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使用正确。
B、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使用正确。
C、大事渲染: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使用正确。
D、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 与此处的感彩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主要有以下特点:1. 结构稳定:隶书的笔画结构非常稳定,线条粗细相对均衡,字形规整,整体呈现出一种严谨、稳重的感觉。2. 线条粗细变化:隶书的笔画粗细变化非常明显,有的地方笔画粗重,有的地方则细弱,这种变化使得隶书字体更加生动有力。3. 横平竖直:隶书的笔画横平竖直,非常整齐划一,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总之,隶书是一种非常规整、严谨、稳重的字体,具有很高的书写价值和艺术价值。A是楷书,C是行书。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和区分,近几年此类题目较多,学生应重视起来。书法题进入中考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首先,要熟悉掌握并能辨析不同的汉字字体。 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欣赏名家名作,了解我们对著名书法家的一些定性的评价,如:欧阳询: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柳公权: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幼挺拔,世称“柳体”。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
4.【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
A、无误;
B、倜傥(dǎng) —— tǎng;
C、无误;
D、无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5.【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荒芜:(田地、园林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B攀比: 不切实际地比附 。C诚惶诚恐: 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D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这里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色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6.【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删去“再”。C动词“提高”和宾语“精神”搭配不当,可把“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改为“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D同时使用“通过”和“让”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答案】7.“我”和女伴玩游戏,“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并且叫喊了出来;女生在“女生间”拜“孙光头”的像;“我”为了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树影,女生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同座女生上课偷吃热白薯;“我们”听老师怪声地读书;“我们”每天上课之前做体操。
8.示例: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赏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同学假装抹鼻子,其实是偷吃白薯的情态,表现了女同学的机灵调皮。
9.“我”是一个天真可爱、不迷信、做事认真的孩子。抒发了作者对在大王庙里上学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0.同:都用教鞭体罚学生。
异:孙先生常用教鞭打学生的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鞭不常用。孙先生学问低,把古文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博学,而且读书投入。
11.示例一: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表明这些学生非常不懂事,老师严厉是为学生好,这些学生感恩。
示例二: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不喜欢严厉的老师,通过迷信活动来让老师倒霉,体现了孩子的天真。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
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文本情感的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7.结合“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孙光头把子日’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分别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我”和女伴玩游戏,“我”拈阄儿拈得“贼”,拔脚就跑,并且叫喊了出来;女生在“女生间”拜“孙光头”的像;“我”为了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树影,女生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看同座女生上课偷吃热白薯;“我们”听老师怪声地读书;“我们”每天上课之前做体操。
8.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作用是:能够更加生动准确的把握事物特征描写的更加传神,使读者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然后从文章中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然后结合句意,分析该句描写的情景,以及对刻画人物性格或突出主题的作用。如:“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这个细节写出了孙老师的学问低。
故答案为: 示例: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赏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同学假装抹鼻子,其实是偷吃白薯的情态,表现了女同学的机灵调皮。
9.对童年的“我”的评价,可以结合文中对“我”的描述来分析,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从“我”和女伴玩游戏、“我”做体操可以看出“我”的天真可爱,做事认真;从“我”要证明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可以看出“我”的不迷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抒发了“我”对在大王庙里上学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不迷信、做事认真的孩子。抒发了作者对在大王庙里上学的时光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0.结合文中对孙先生的描述,可知孙先生用教鞭体罚学生,这与私塾先生寿镜吾一样,但寿镜吾先生有教鞭不常用,结合“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分析,孙先生常用教鞭敲学生的头,结合“孙光头把子日’解作儿子说””分析得出孙先生学问低,常讲错,而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渊博的宿儒。
故答案为: 同:都用教鞭体罚学生。
异:孙先生常用教鞭打学生的头,寿镜吾老先生的教鞭不常用。孙先生学问低,把古文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寿镜吾老先生非常博学,而且读书投入。
11.看法要言之成理。若不赞同,可以从孩子不尊重老师,缺少感恩之心来表述理由;若理解,可以从孩子小,不懂事,贪玩,有童心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示例一: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表明这些学生非常不懂事,老师严厉是为学生好,这些学生感恩。
示例二: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不喜欢严厉的老师,通过迷信活动来让老师倒霉,体现了孩子的天真。
12.【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野草;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知识点】主题活动;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调查某种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可以上网查阅,也可以询问师长,还可以到图书馆进行查阅。据此分析可作答。
(2)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3)细读第一则材料可知,本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甘于奉献。第二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简朴。综合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1)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点评】⑴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答案】13.(示例)百草园子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14.(示例)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知识点】诗歌对联;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13.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三味书屋内”是地点,“读书”“习字”“描绣像”都是在三味书屋里做的事,“别有情趣”概括做这些事获得的快乐。据此分析写在百草园子里做的事赏景、捕鸟、听故事,最后概括获得的快乐。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百草园子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14.结合网上热销的戒尺得警戒作用及上面所刻的语录的内涵及目并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及。比如: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