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4 23:31:49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一箪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答案】lún;yuè;yùn;xǐng;dān;wǎng;dài;gōng;d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故答案为:lún ; yuè; yùn ;xǐng ;dān ;wǎng ; dài ;gōng ;dù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
(1)而
①温故而知新:   
②博学而笃志: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曲肱而枕之:   
(2)其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乐在其中矣:   
(3)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答案】(1)表顺承关系;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
(2)代词,他们的;代词,这
(3)介词,为了,替;动词,做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1)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如:学而不思则罔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如: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如: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如:博学而笃志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余闻而愈悲。
(2)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1、“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3、“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6、“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文言文中“为”的用法: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如:可以为师矣
2.以为,认为。如: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判断词,是。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故答案为: (1)① 表顺承关系 ② 表并列关系 ③ 表转折关系 ④ 表修饰关系
(2)代词,他们的;代词,这
(3)介词,为了,替;动词,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3.(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1 《论语》十二章)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④温故而知新 新: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⑦曲肱而枕之
肱:   
⑧博学而笃志
笃:   
【答案】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迷惑;有害;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胳膊;忠实,坚守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③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④句意为: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体会).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⑤句意为: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⑥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逝: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
⑦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
⑧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故答案为:同“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信:诚信;新的理解和体会;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胳膊;坚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将下表中的孔子档案补充完整。
孔子档案
名字:名   ,字   
朝代:   
出生地:   
身份:   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政治思想:”   ”“礼”等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等
后人对他的尊称:   、   等
课文中出现的孔门弟子有:   、   、   等
【答案】丘;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儒;教育家;仁;因材施教;”圣人”;“至圣先师”;曾子;颜回;子夏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孔子 (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故答案为:丘;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儒;教育家;仁;因材施教;”圣人”;“至圣先师”;曾子;颜回;子夏。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5.借助课文注释,填写《论语》一书的资料卡片。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共   篇。宋代把它与《   》《   》《   》合称为”四书”。
【答案】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0;大学;中庸;孟子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论语》 《论语》乃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综合多种版本而成,凡二十篇,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故答案为: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0;大学;中庸;孟子。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二、阅读理解
阅读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饭疏食   
三军可夺帅也   
及为相   
阖户启箧取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0.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答案】6.吃;改变;等到;打开
7.C
8.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像流水一样。
10.《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论语十二章;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4)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 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6.①句意:吃粗粮。饭:吃;②句意: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夺:改变;
③句意:等到做了宰相。及:等到;
④句意: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启:打开。
故答案为: 吃
改变
等到
打开
7.A.凭借,介词/拿,动词;B.但、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不译,表顺承关系的连词;C.都是代词;D.爱好,动词/乐趣,名词。
故答案为:C
8.结合“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分析,“既薨”省略了主语“赵普”,“薨”是谓语,故在“薨”后断句;“家人发箧视之”中“家人”是主语,“发箧视之”是动宾词组,是两个连续的动作,不可中断,故在“之”后断句;“则《论语》二十篇也”是在解释“之”;再结合句意“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可断句为: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故答案为: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如(像)”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及(等到),次日(第二天),临政(处理政事),处决(处理决断)” 要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像流水一样。
10.结合【甲】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论语》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结合“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论语》还告诉我们如何处事和提高个人修养;据此可知,《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
结合【乙】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知,赵普晚年读《论语》,对他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综上可知,《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故答案为: 《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在河边感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改变志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1)句中重点词: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句中重点词: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句意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句中重点词: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
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句中重点词: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句中重点词:志,志向。
句意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故答案为:
(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fgb】【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习《<论语>十二章》后,你们班举行了以“走近孔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请你查阅资料,写出另外三部。
(2)孔子故乡——山东曲阜的汽车站门口有一句标语,该标语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下,哪一句用在此处最恰当。
【答案】(1)《大学》《中庸》《孟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 文学常识的积累。“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四部书。
(2)本题考查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汽车站门口的标语应表示欢迎远方朋友到来之意,因此可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
故答案为:(1)《大学》《中庸》《孟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解答时要结合提供的要求,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名句中正确运用,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一箪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细解】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
(1)而
①温故而知新:   
②博学而笃志: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曲肱而枕之:   
(2)其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乐在其中矣:   
(3)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3.(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11 《论语》十二章)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④温故而知新 新: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⑦曲肱而枕之
肱:   
⑧博学而笃志
笃:   
4.将下表中的孔子档案补充完整。
孔子档案
名字:名   ,字   
朝代:   
出生地:   
身份:   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政治思想:”   ”“礼”等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等
后人对他的尊称:   、   等
课文中出现的孔门弟子有:   、   、   等
5.借助课文注释,填写《论语》一书的资料卡片。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共   篇。宋代把它与《   》《   》《   》合称为”四书”。
二、阅读理解
阅读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饭疏食   
三军可夺帅也   
及为相   
阖户启箧取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0.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精彩练习】11《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fgb】【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习《<论语>十二章》后,你们班举行了以“走近孔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请你查阅资料,写出另外三部。
(2)孔子故乡——山东曲阜的汽车站门口有一句标语,该标语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下,哪一句用在此处最恰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lún;yuè;yùn;xǐng;dān;wǎng;dài;gōng;dù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故答案为:lún ; yuè; yùn ;xǐng ;dān ;wǎng ; dài ;gōng ;dù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1)表顺承关系;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
(2)代词,他们的;代词,这
(3)介词,为了,替;动词,做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1)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如:学而不思则罔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如: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如: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如:博学而笃志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余闻而愈悲。
(2)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1、“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3、“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6、“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文言文中“为”的用法: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如:可以为师矣
2.以为,认为。如: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判断词,是。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故答案为: (1)① 表顺承关系 ② 表并列关系 ③ 表转折关系 ④ 表修饰关系
(2)代词,他们的;代词,这
(3)介词,为了,替;动词,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3.【答案】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迷惑;有害;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胳膊;忠实,坚守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③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
④句意为: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体会).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⑤句意为: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⑥句意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逝: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
⑦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
⑧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故答案为:同“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信:诚信;新的理解和体会;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胳膊;坚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答案】丘;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儒;教育家;仁;因材施教;”圣人”;“至圣先师”;曾子;颜回;子夏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孔子 (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故答案为:丘;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儒;教育家;仁;因材施教;”圣人”;“至圣先师”;曾子;颜回;子夏。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5.【答案】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0;大学;中庸;孟子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论语》 《论语》乃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综合多种版本而成,凡二十篇,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故答案为: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0;大学;中庸;孟子。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诵,加深记忆。
【答案】6.吃;改变;等到;打开
7.C
8.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像流水一样。
10.《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论语十二章;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4)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 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6.①句意:吃粗粮。饭:吃;②句意: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夺:改变;
③句意:等到做了宰相。及:等到;
④句意: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启:打开。
故答案为: 吃
改变
等到
打开
7.A.凭借,介词/拿,动词;B.但、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不译,表顺承关系的连词;C.都是代词;D.爱好,动词/乐趣,名词。
故答案为:C
8.结合“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分析,“既薨”省略了主语“赵普”,“薨”是谓语,故在“薨”后断句;“家人发箧视之”中“家人”是主语,“发箧视之”是动宾词组,是两个连续的动作,不可中断,故在“之”后断句;“则《论语》二十篇也”是在解释“之”;再结合句意“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可断句为: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故答案为: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 《论语》 二 十 篇 也
9.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如(像)”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及(等到),次日(第二天),临政(处理政事),处决(处理决断)” 要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像流水一样。
10.结合【甲】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论语》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结合“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知,《论语》还告诉我们如何处事和提高个人修养;据此可知,《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
结合【乙】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知,赵普晚年读《论语》,对他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综上可知,《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故答案为: 《论语》中的内容,涉及到学习、处事和个人修养,对赵普处理政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所以他处理政事速度很快。
11.【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在河边感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改变志气。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1)句中重点词: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句中重点词: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句意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句中重点词: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
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
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句中重点词: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句意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句中重点词:志,志向。
句意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故答案为:
(1)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答案】(1)《大学》《中庸》《孟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 文学常识的积累。“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四部书。
(2)本题考查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汽车站门口的标语应表示欢迎远方朋友到来之意,因此可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
故答案为:(1)《大学》《中庸》《孟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解答时要结合提供的要求,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名句中正确运用,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