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试卷(A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过关练习(二))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里。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震hàn 的力量,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我们感受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在她的引导下,“我”huǎng 然大悟: ——原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名称,从此“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得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也使得"我”有了jié 然不同的生活,总是企 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咬文嚼 字,更要学会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独持的感受。
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 自:
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不逾矩 逾:
人不堪其忧 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用课文中的句子填空。
(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自勉及勉励弟子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
(4)人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也是极其困难的。正如孔子所说:“ , 。”
二、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 谓: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务:
③见往事耳 见: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甲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两句。
10.甲诗、乙文和丙文都涉及读书方法,如果要将这些读书方法运用在学习中,你会如何运用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2024·昌吉模拟)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即将迎来与你的13281次见面。你好,城市追梦人。
此时此刻,与你相约,给彼此一个炽热的微笑,共许一个殷殷的心愿。因为我们相信,虽然生活会有狂斓,但只要步履坚定,毫不泻气,生活就总会给你制造沉甸甸的惊喜;因为我们相信,纵然会有狂斓 ,但只要你A( ),就有人与你并肩守望。
这一年,我们改变生活,也被生活改变;这一年,我们心怀梦想,泪湿眼眶,也见证梦想照进现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然前进道路中会有无精打采之时,但每一个倔强的你,都无比珍贵,因为是你用坚定,穿透这一切的伤痕累累。
这一年,融合赋能,与城市共同成长。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与产业深入融合;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而我们也在锐意改革,守正创新,不再蹑手蹑脚。
这一年,快与慢交相辉映,新与旧和谐共生,破与立统筹推进。从时尚京剧秀到草莓音乐节,从文化生活节到亚欧时装周,从相声演出季到经典文化剧目,从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到新年音乐会……以文化城,以文兴城,乌鲁木齐文旅市场火爆,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突破,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每一个城市追梦人震聋发聩,对未来充满期待。
(节选自《乌鲁木齐晚报2024新年献词》,有删改)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倔强(juè) B.炽热(chì)
C.沉甸甸(diàn) D.蹑手蹑脚(niè)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狂斓 B.泻气 C.眼眶 D.震聋发聩
(4)填入文中A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异想天开 B.身临其境 C.强聒不舍 D.不折不挠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如今《论语》的地位依旧很高,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
12.【语言美】以下句子出自《论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进行赏析,并探究《论语》的语言特点。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人物美】《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读下列句子,并回答问题。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子描写的人物是谁?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4.【智慧美】有人说:“《论语》看似闲聊,却透着大智慧。”请你结合《论语》中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撼;恍;截;qǐ;jiáo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需要注意“撼”、“恍”字的偏旁,“嚼”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áo”。
故答案为:撼 ;恍 ;截 ; qǐ ;jiáo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的能力。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2.【答案】拟人;排比;对偶
【知识点】拟人;排比;对偶
【解析】【分析】①“低唱”“弹琴”这两个动词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②三个“也行”句排在一起,构成了排比句。③认真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上下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①拟人;② 排比;③对偶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3.【答案】从;;多次自我检查;;越过;;能忍受;;喜爱,爱好。
【知识点】论语十二章;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有朋自远方来”中“自”是“从”的意思,全句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指“多次自我检查”,句子翻译为“我每天多次自我检查”。“不逾矩”中“逾”是“越过”,整句为“不会越过规矩”。“人不堪其忧”中“堪”是“能忍受”,翻译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是“喜爱,爱好”,此句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故答案为:从;多次自我检查;越过;能忍受;喜爱,爱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①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知识点】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三军”:军队的统称。“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②“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定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故答案为: ①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默写识记掌握程度。考点:《论语》十二章。重点及易错字:罔;殆。
故答案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背诵中的“理解默写”题型。理解默写题首先要熟记熟背古诗文篇段;其次要正确理解全文,弄懂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根据题干中提示语以及题目要求来确定该填写什么,做到不写错别字。
6.【答案】(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逝、罔、殆、择
故答案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对某人说;事务;了解;另,另外
8.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描绘了其中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在学习中,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之余,也应该涉猎一些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历史等知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生活杂感;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观书有感;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这些读书方法如何运用。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甲】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乙】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丙】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7.①翻译为:孙权对吕蒙说。 谓:对某人说
②翻译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务:事务
③翻译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④翻译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外,重新
故答案为:对某人说;事务;了解;另外,重新。
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温、故、为、者、才略、复、吴下阿蒙”。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9.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比喻,写池塘像镜子一般,清澈透明,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描绘了其中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乙】温故知新,强调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
【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强调了解历史,获得新感悟。
即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尽头,吸收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同时要从旧的知识中复习巩固获得新感悟。另外要多读历史等课外书,开阔眼界等。
故答案为:在学习中,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之余,也应该涉猎一些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历史等知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11.【答案】(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A
(3)C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可,注意“健、势、载”等字的正确写法。
(2)A.有误,“倔强”读作 jué jiàng 。
BCD.正确。
(3)A.有误,应写作“狂澜”。
B.有误,应写作“泄气”。
C.正确。
D.有误,应写作“振聋发聩”。
(4)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实现不了。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根据“纵然生活会有狂斓”“有人与你并肩守望”的语境,可知此处指对生活的困难的态度,因此用“不折不挠”最恰当。
故答案为:(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A;(3)C;(4)D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答案】12.第②句长短句错落有致,简洁明了,通过日常饮食宣扬即使生活平淡,甚至窘困,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的观点。《论语》以叙事为主,语言凝练简洁,浅显易懂,用意深远。
13.①颜回。他是一个生活朴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②曾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对待朋友的道理。
14.《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在人物的对话中蕴含人生哲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博学而笃志”提醒我们要坚定志向等。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论语十二章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翻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12.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语》中句子的赏析能力以及对《论语》语言特点的总结归纳。对于所选的三个句子,要求从表达方式、句式结构、传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答案以第二句为例,指出其长短句结合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丰富的观点。总结《论语》的语言特点时,强调其以叙事为主,语言简洁凝练、浅显易懂但又蕴含深刻的道理。
故答案为: 第②句长短句错落有致,简洁明了,通过日常饮食宣扬即使生活平淡,甚至窘困,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的观点。《论语》以叙事为主,语言凝练简洁,浅显易懂,用意深远。
13.本题重点考查对《论语》中涉及人物及相关言论的理解和把握。第一小问通过所给句子判断出描写的人物是颜回,并从其生活状况和态度中总结出他安贫乐道的品质。第二小问明确这两句话是曾子所说,理解其传达的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待友的道理。故答案为: ①颜回。他是一个生活朴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②曾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对待朋友的道理。
14.本题旨在探讨对《论语》所蕴含智慧的理解。指出《论语》通过语录体和人物对话的形式,看似平常却包含诸多如向他人学习、坚定志向等深刻的人生哲理。
故答案为:《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在人物的对话中蕴含人生哲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博学而笃志”提醒我们要坚定志向等。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试卷(A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过关练习(二))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里。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震hàn 的力量,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我们感受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在她的引导下,“我”huǎng 然大悟: ——原来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名称,从此“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得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也使得"我”有了jié 然不同的生活,总是企 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咬文嚼 字,更要学会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独持的感受。
【答案】撼;恍;截;qǐ;jiáo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需要注意“撼”、“恍”字的偏旁,“嚼”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áo”。
故答案为:撼 ;恍 ;截 ; qǐ ;jiáo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的能力。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2.(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拟人;排比;对偶
【知识点】拟人;排比;对偶
【解析】【分析】①“低唱”“弹琴”这两个动词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②三个“也行”句排在一起,构成了排比句。③认真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上下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①拟人;② 排比;③对偶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3.(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 自:
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不逾矩 逾:
人不堪其忧 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答案】从;;多次自我检查;;越过;;能忍受;;喜爱,爱好。
【知识点】论语十二章;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有朋自远方来”中“自”是“从”的意思,全句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指“多次自我检查”,句子翻译为“我每天多次自我检查”。“不逾矩”中“逾”是“越过”,整句为“不会越过规矩”。“人不堪其忧”中“堪”是“能忍受”,翻译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是“喜爱,爱好”,此句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故答案为:从;多次自我检查;越过;能忍受;喜爱,爱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①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知识点】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三军”:军队的统称。“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②“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定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故答案为: ①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七年级上册语文1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默写识记掌握程度。考点:《论语》十二章。重点及易错字:罔;殆。
故答案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背诵中的“理解默写”题型。理解默写题首先要熟记熟背古诗文篇段;其次要正确理解全文,弄懂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根据题干中提示语以及题目要求来确定该填写什么,做到不写错别字。
6.(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用课文中的句子填空。
(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自勉及勉励弟子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
(4)人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其实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也是极其困难的。正如孔子所说:“ , 。”
【答案】(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逝、罔、殆、择
故答案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权谓吕蒙曰 谓: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务:
③见往事耳 见: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甲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两句。
10.甲诗、乙文和丙文都涉及读书方法,如果要将这些读书方法运用在学习中,你会如何运用
【答案】7.对某人说;事务;了解;另,另外
8.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描绘了其中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在学习中,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之余,也应该涉猎一些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历史等知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生活杂感;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观书有感;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这些读书方法如何运用。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甲】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乙】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丙】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7.①翻译为:孙权对吕蒙说。 谓:对某人说
②翻译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务:事务
③翻译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④翻译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外,重新
故答案为:对某人说;事务;了解;另外,重新。
8.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温、故、为、者、才略、复、吴下阿蒙”。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9.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比喻,写池塘像镜子一般,清澈透明,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半亩大的方形池塘比作一面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描绘了其中倒映着天光云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乙】温故知新,强调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
【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强调了解历史,获得新感悟。
即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尽头,吸收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同时要从旧的知识中复习巩固获得新感悟。另外要多读历史等课外书,开阔眼界等。
故答案为:在学习中,要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之余,也应该涉猎一些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历史等知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2024·昌吉模拟)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即将迎来与你的13281次见面。你好,城市追梦人。
此时此刻,与你相约,给彼此一个炽热的微笑,共许一个殷殷的心愿。因为我们相信,虽然生活会有狂斓,但只要步履坚定,毫不泻气,生活就总会给你制造沉甸甸的惊喜;因为我们相信,纵然会有狂斓 ,但只要你A( ),就有人与你并肩守望。
这一年,我们改变生活,也被生活改变;这一年,我们心怀梦想,泪湿眼眶,也见证梦想照进现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然前进道路中会有无精打采之时,但每一个倔强的你,都无比珍贵,因为是你用坚定,穿透这一切的伤痕累累。
这一年,融合赋能,与城市共同成长。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与产业深入融合;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而我们也在锐意改革,守正创新,不再蹑手蹑脚。
这一年,快与慢交相辉映,新与旧和谐共生,破与立统筹推进。从时尚京剧秀到草莓音乐节,从文化生活节到亚欧时装周,从相声演出季到经典文化剧目,从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到新年音乐会……以文化城,以文兴城,乌鲁木齐文旅市场火爆,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突破,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每一个城市追梦人震聋发聩,对未来充满期待。
(节选自《乌鲁木齐晚报2024新年献词》,有删改)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倔强(juè) B.炽热(chì)
C.沉甸甸(diàn) D.蹑手蹑脚(niè)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狂斓 B.泻气 C.眼眶 D.震聋发聩
(4)填入文中A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异想天开 B.身临其境 C.强聒不舍 D.不折不挠
【答案】(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A
(3)C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可,注意“健、势、载”等字的正确写法。
(2)A.有误,“倔强”读作 jué jiàng 。
BCD.正确。
(3)A.有误,应写作“狂澜”。
B.有误,应写作“泄气”。
C.正确。
D.有误,应写作“振聋发聩”。
(4)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实现不了。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根据“纵然生活会有狂斓”“有人与你并肩守望”的语境,可知此处指对生活的困难的态度,因此用“不折不挠”最恰当。
故答案为:(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A;(3)C;(4)D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4)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基础练)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如今《论语》的地位依旧很高,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
12.【语言美】以下句子出自《论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进行赏析,并探究《论语》的语言特点。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人物美】《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读下列句子,并回答问题。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子描写的人物是谁?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4.【智慧美】有人说:“《论语》看似闲聊,却透着大智慧。”请你结合《论语》中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2.第②句长短句错落有致,简洁明了,通过日常饮食宣扬即使生活平淡,甚至窘困,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的观点。《论语》以叙事为主,语言凝练简洁,浅显易懂,用意深远。
13.①颜回。他是一个生活朴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②曾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对待朋友的道理。
14.《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在人物的对话中蕴含人生哲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博学而笃志”提醒我们要坚定志向等。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论语十二章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翻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12.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语》中句子的赏析能力以及对《论语》语言特点的总结归纳。对于所选的三个句子,要求从表达方式、句式结构、传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答案以第二句为例,指出其长短句结合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丰富的观点。总结《论语》的语言特点时,强调其以叙事为主,语言简洁凝练、浅显易懂但又蕴含深刻的道理。
故答案为: 第②句长短句错落有致,简洁明了,通过日常饮食宣扬即使生活平淡,甚至窘困,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的观点。《论语》以叙事为主,语言凝练简洁,浅显易懂,用意深远。
13.本题重点考查对《论语》中涉及人物及相关言论的理解和把握。第一小问通过所给句子判断出描写的人物是颜回,并从其生活状况和态度中总结出他安贫乐道的品质。第二小问明确这两句话是曾子所说,理解其传达的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待友的道理。故答案为: ①颜回。他是一个生活朴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②曾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诚信,真诚对待朋友的道理。
14.本题旨在探讨对《论语》所蕴含智慧的理解。指出《论语》通过语录体和人物对话的形式,看似平常却包含诸多如向他人学习、坚定志向等深刻的人生哲理。
故答案为:《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在人物的对话中蕴含人生哲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博学而笃志”提醒我们要坚定志向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