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反思共3份(殷文俊)(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反思共3份(殷文俊)(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14 00:48:30

文档简介

《弹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 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形变、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平时也有一些初步的接触。而且高中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配有很多插图,内容直观、感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感觉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采取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关键。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压弯的撑杆引入,继而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研究弹簧的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思考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得出胡克定律。
  三、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习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弹力有了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以及掌握弹力的定量计算。弹力产生原因、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形式,并且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图象计算劲度系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微小形变,培养学生“用放大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2.养成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五、重点难点
  1.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1
体会不同物体的形变
演示实验1:微小形变放大
引入新课
表演魔术:丝巾变棒
问题1:这些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问题2:弹簧在外力作用下一定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吗?
(演示实验)弹簧在较大的力作用下几乎被拉直,不能恢复原状。
与学生一起来揭秘魔术弹棒的奥秘,体会弹棒的作用力,引导学生逐步得出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问题3:为什么魔术弹棒会对手产生力?什么是弹力?
问题4: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会发生形变吗?是弹性形变吗?
演示光杠杆实验,发现了物体确实发生了形变
要研究弹力,需要从力的三要素入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处。力的方向的判断需要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一起来研究。
学生感到新奇,猜测魔术的原理
分组体验物体的不同形变,讨论总结形变的种类
思考弹棒的原理,探讨弹力的特点
猜想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太小,看不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的课题弹力
注重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2:探究弹力的方向
例题
分组实验2: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水球放在木板上,橡皮筋挂着水球,让学生注意观察物体所受弹力的特点。

问题5:物体的弹力大小比较复杂,我们先来研究比较简单的物体-弹簧,弹簧的弹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用图片展示现有的实验器材
问题6: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讨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总结学生发言,投影仪展示实验方案


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问题7:同学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实验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一起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在导学案上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总结出弹力的方向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行的实验方案,小组派代表发言,集体交流
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实验仪器

小组合作,实验数据填入表格,描点画图,探索规律

将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体验。

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组得到的实验结论,总结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公式,劲度系数的特点
问题8:弹力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通过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课后请大家应用今天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索其他弹性材料(如橡皮筋等)的弹力的影响因素
课本P56 问题与练习 5,6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
希望同学根据书本在课后去找资料、同学间相互讨论来完成一篇关于弹力大小的规律的小论文。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胡克定律,在发现中锻炼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和方法两个方面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
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九、板书设计
弹力

课件16张PPT。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二节 弹力人教版
必修 1殷文俊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一、形变1、形变2、种类弹性形变: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范性形变: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
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二、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1、弹力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微小形变放大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微小形变放大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二、弹力两物体接触处,在受力物体上。4、方向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接触面二、弹力4、方向F2 (球对板)F1 (板对球)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方向桌面向上向上向下球向下球向下向上桌面相同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接触面二、弹力4、方向F2 (球对板)F1 (板对球)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方向桌面向上向上向下球向下球向下向上桌面相同绳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绳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接触面二、弹力4、方向F2 (球对板)F1 (板对球)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方向绳向上向上向下球向下球向下向上绳相同F1 (绳对球)F2 (球对绳)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绳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接触面二、弹力4、方向F2 (球对板)F1 (板对球)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方向绳向上向上向下球向下球向下向上绳相同F1 (绳对球)F2 (球对绳)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3、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怎么测量?
4、如何记录数据?
5、数据怎么处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2、学习用图像处理数据,并分析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尺、铁夹、钩码实验步骤1、安装弹簧,安装刻度尺
2、测量弹簧原长
3、多次测量弹簧负重长度,读取
数据填入表格
4、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三、胡克定律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公式F=kxk—劲度系数 单位:取决于弹簧本身的结构x— 形变量 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N/m应用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谢谢! 殷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