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课件(18张ppt含视频和动画)+教案+反思(王建波)共5份(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第五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课件(18张ppt含视频和动画)+教案+反思(王建波)共5份(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14 00:54:30

文档简介

2015江苏省评优课教学心得—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江苏省大港中学 王建波
一直以为蜕变需要经过如炼狱般灼热的考验,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温暖的自由。从蛹到茧,再到成蝶,每一步既艰难又扎实,带着温暖的关怀,走向自由翱翔的蓝天。
2015年江苏省评优课已经落幕了,回首这段时间感触颇深。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要呈现给学生的是知识?思想?方法?如何来呈现,如何实现学生目标的达成,如何来检测学生的所学?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直在困扰着我。如何在一节课上把这些都自然,完美的统一,变成学生的内化,就要求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外延,应该非常清晰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这些悄悄地教给学生,则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果为过程
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只要会用左手定则来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用F=qVB来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教材上有些知识内容没有介绍推理过程,是直接给出的。为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讲”为“学”,把教学目标的重点由学习具体的物理知识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直接给出了洛伦兹力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判断安培力的左手定则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实验、去发现总结规律,由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得出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也可用左手定则来判断这一结论。避免了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被动地被拖着走的现象,而不需要再一次把洛伦兹力作为一个完全全新的力再次探究,学生能主动思考,自觉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体。在推导洛伦兹力大小F=qVB时,把推导过程大胆地交给学生,通过知识再现、设疑提问和学生讨论等方法,实现知识迁移,再通过学生板演点评学生的推导过程,得出关系式F=qVB,使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启发,受到激励,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把结果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延伸,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在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具有掌握知识、分析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实验为载体
物理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探究和验证,实验一定要简单明了,能说明问题,而不能让学生造成新的疑惑。我从书本实验,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流在磁场中发生偏转而说明磁场对运动电荷存在作用力,引出课题,非常直观。通过与安培力的对比得出是否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洛伦兹力的方向,再用阴极射线管来验证,再总结归纳左手定则,使学生带着目的去听课,去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在研究洛伦兹力大小的时候,通过亥姆赫兹线圈来演示垂直的时候受力做大,平行的时候不受力,效果明显。在最后讲应用的时候,把电视机拆开,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看到不加磁场时粒子打在屏上为一个亮点,加磁场后开始偏转。学生兴趣很浓。实验能很好的把理论和事实结合,使学生理解物理更透彻。
三、问题为纽带
课堂提问是一种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思维并使教学有序有效地朝着教学目标发展,相反,问题缺乏思维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过频过急而使学生被动地跟着问题转,或使学生不知所云,无从回答,就会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低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实际上已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下的教学,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设疑提问,有助于形成结论。例如,在讲到安培力时:磁场为什么会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对谁的作用力。在讲到洛伦兹力时:电子束偏转说明了什么?这个力是谁对谁的作用力?这样就使提问具有了比较性和探讨性,使学生能容易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有头绪。种种类似问题的设计,既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又要使学生在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过程中,就能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徘徊在数不尽的路口之间,总免不了有迷惘,有伤痛,有欢乐也有忧愁。这个时候,我感恩,感恩有这样的机会,虽然一直在煎熬中,但真是这样的煎熬才能使我们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