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5: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作文
立意
目录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立意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另一种情况,在新型材料作文中,如果出现一组词,它们或者相对,或者相反,或者相近,或者有比较明显的其他关系的话,这往往就是关键词
单则材料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类型:
(1)重复出现的词(近义词)
(2)以“一组”词出现的相近、相反、相对或有其他关系的词(不重复出现,但以“组”的形式出现,一般以组的形式出现的,基本大都要写成关系型作文)
作文
立意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
走在新征程路上的青年学子,肩负创建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更需要有担当精神。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练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反复 出现的词为“担当”。
3.得出立意:担当
4.拟题: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作文
立意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练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反复出现的词为“好的故事 ”。其内涵是 :“故事是有力量的” 。
3.得出立意: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是积极的,正面的,有正能量的它不仅能能促进个人的发展,更能促进社会、国家、民族、全人类等的发展。
4.拟题:(1)“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2)读前人“好的故事”,写就自己“好的故事”(3)砥砺前行,续写时代“好故事”
(23年高考卷)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要求:①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反复 出现的词为“责任”。
3.得出立意:责任
4.拟题:以天下为己任
作文
立意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实战演练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出以组的形式出现的词是 “本手、妙手、俗手” 。具体含义,本手:基本功要扎实。妙手:扎实基础后的创造。 俗手:忽略基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3.得出立意:扎实基础,成就就辉煌的创造。
4.拟题:练就基本功,功到自然成 (注意要写成关系型作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22年新高考卷)
作文
立意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实战演练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22年全国卷)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出以组的形式出现的词是 “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 ,简化为:移用、化用、独创“
3.得出立意:先学会移用,然后进一步化用,最后在移用、化用的基础下达到独创境界。
4.拟题:持移用之尺,握化用之笔,创独创之枝。(写成关系型作文)
作文
立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实战演练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出以组的形式出现的词是 选择·创造·未来”。
3.得出立意:选择热爱的行业,开创新天地,造就辉煌未来。
4.拟题:有选择,去创造,向未来(写成关系型作文)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年新高考2卷)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出以组的形式出现的词是 “可为与有为”。
3.得出立意:在可为的时代,做有为的青年。
4.拟题:以身许国,做有为青年
作文
立意
2.抓关键句:
在材料作文的中,关键句常常是作者论述的核心话题,也是我们立意的着力点。关键句是材料最核心的句子,往往蕴含者作者的出题意图,是我们最主要的审题立意方向。
关键句类型:
类型一:抓议论评价性语句。
(1)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
(2)寓言性材料中的揭示寓意的句子
(3)多元材料作文中的,揭示关系的句子
(4)评述(议论)性材料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5)事件(现象)性材料中揭示因果的句子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红色字体或紫色字体的句子(红色是假设关系句子,紫色是结语句)。
3.得出立意:弱者当自强,强者当不滥用其强(行文思路: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也许会转为弱;弱者如果不断勤奋、努力,久之也会变强)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姨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授向逼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红色字体或紫色字体的句子,紫色字体句子是对红色字体句子的进一步解释(引用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正在成长抵达青少年,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松、沉淀、成长”。在生活中需要父母、家庭、社会给予他们一个自己的空间,学会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进而做到自我成长。
4.拟题:给成长以空间,予思想以自由
作文
立意
方法 二: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法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即产生材料中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果从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这些就是立意核心所在。
立意步骤:
第1步:找出结果。
第2步:由果推因。
第3步:确定立意。
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们就肯定;反之,我们就否定。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和田一夫72岁的时候创办的企业——“八佰伴”,突然倒闭了,但是这个打击并没有压垮他,他又和几个年轻人创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没有多久他的生意就又红火了起来,他又迎来了人生旅途中的一片“艳阳天”。
有人问和田一夫,为什么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和田一夫快乐的答到“因为失败了我也能笑出来,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可用由果溯因法。
2.找出结果:72岁的和田一夫能在极短时间内反败为胜,东山再起。
3.由果推因:失败了,他也能笑出来,积极面对,笑对失败。
4.立意:这里的结果是好的,我们就由此立意。如我们要积极乐观,微笑面对失败和挫折;积极作为,就能迎来成功等。
5.拟题:扬起积极乐观的风帆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100年时间,而且要爬山涉水,非常艰难。它不禁心生怯意,于是什么也不肯做,还是觉得小池塘生活惬意,最终碌碌无为,在小池塘中过完了一生。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可用由果溯因法。
2.找出结果:乌龟碌碌无为地在小池塘过完自己的一生。
3.由果推因:原因一是乌龟有想法,却没有行动;原因二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
4.立意:这里的结果是坏的,我们就否定它的原因,由此立意,如:确定恰当的目标;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有想法更要有行动等。
5.拟题:付出行动,脚踏实地
作文
立意
方法三:寓意揭示法
寓意揭示法一般用于童话、寓言、漫画等,通过材料的表面,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由材料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审题步骤:
1.抽取具体事物及 事件
2.具体概念抽象化(由物及人)
3.联系现实生活
4.确定立意(正面立意)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一只蜜蜂停在向日葵花上,忙碌地采集着花粉;另一只蜜蜂在花朵外自言自语:“有时候,我真想能有机会慢下来闻闻花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单则寓言材料,可用寓意揭示法。
2.抽取关键事物、事件: 一只蜜蜂忙碌采集 另一只蜜蜂慢下来闻闻花香
3.具体概念抽象化: 拼命工作 品味生活
4.联系现实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匆匆忙忙地过日子,忘记了放慢脚步,品味生活。
5.立意:“快”是前进、发展、奔波,“慢”是思考、欣赏、总结。
6.拟题:“求快”诚可贵,“求慢”价更高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单则寓言材料,可用寓意揭示法。
2.抽取关键事物、事件:驴子驮盐渡河,盐溶化,轻了许多。 驮海绵,故意滑水,站不起来,淹死。
3.具体概念抽象化: 人在做事时会出现墨守成规,盲目套用
4.联系现实生活:生活中很多人 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最后招致失败
5.立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
作文
立意
二、多则材料
方法一:异中求同
(用于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
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审题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这就是异中求同法。
“异中求同”满足两个要求:
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
②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1.多则有相同点的材料,可用异中求同法。
2.找出相同点:
材料一:深圳口号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追求高速发展,摆脱贫穷是主旋律。
材料二:浙江口号调整脚步,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前行,但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雄安口号迈开大步,进入新时代,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三则材料共同点:不忘初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3.根据共同点立意:不忘初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注意:三则材料是有时间顺承的关系,行文最好也是有时间顺承的特点)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材料一: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材料二: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何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材料三:美国作家菲尔丁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多则有相同点的材料,可用异中求同法。
2.找出相同点:材料一:正面赞扬了孩子的优点:真诚、直爽,不拐弯抹角、虚情假意、尔虞我诈、阳奉阴违等等。
材料二:反面写了少男少女们心灵的“硬化”。这句赞扬孩子心灵的“软”,也就是善良,有爱心。
材料三:对成人世界“失去伟大王国”的痛心,这个伟大王国当然应该包括孩童时期的天真、直率、真诚、善良、同情等人类诸多的美好情感。
三则材料看似各异,实则都在怀念“童心无暇”,都是在强调孩子的天真、善良和童心的可贵。
3.根据共同点立意:怀念“童心无暇”,强调孩子的天真、善良和童心的可贵。
4.拟题:如永葆初心,守护无暇;童心,人间的美好。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材料一:《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材料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遍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1.多则有相同点的材料,可用异中求同法。
2.找出相同点:材料一:橘的种植地点不同,味道就变了。
材料二:处在什么颜色中,就会变成什么颜色,看似谈论话题不一致,但是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强调环 境的重要性,环境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3.根据共同点立意:相同点都是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不同,结果也就 不同。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重视内因也要重视外因。
4.拟题:内因诚可贵,外因价更高
方法二:同中求异
作文
立意
(用于不同内涵的多则材料)
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审题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同中求异”满足两个要求:
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
②材料之间的内涵相反,构比较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步骤:
1.多则内涵相反的材料,可用同中求异法。
2.找出不同点:材料一:成百万富翁——别人给我。
材料二:一生有价值——我给别人。
3.根据不同点立意:两则材料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想要索取,一个追求奉献,我们要从正面立意,所以我们要肯定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4.拟题:扬起奉献的人生风帆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可怎么活呀!”最后它在抱怨中死掉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尽力汲取着每一滴水分。它自言自语:“我是一粒种子,我的责任就是长成一棵树,为大地添一份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几百年后,这里成了一片胡杨林;几千年后,这里成了一片绿洲。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步骤:
1.多则内涵相反的材料,可用同中求异法。
2.找出不同点:材料一:面对恶劣环境,选择抱怨。
材料二:选择了尽力而为,尽自己的责任。
3.根据不同点立意:一个选择抱怨,一个选择尽力而为,尽自己的责任,我们要从正面立意。如面对糟糕的环境,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面对糟糕的环境,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能改变整个世界;摒弃抱怨,尽力而为,就能收获成功。
作文
立意
方法三:寻关系法
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因果、递进等关系,审题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分析它们之间 的关系,进而立意。
“寻关系法”满足两个要求:
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
②材料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战演练
作文
立意
①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②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③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 ——演员罗海琼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1.多则存在一定关系的材料,可用寻关系法。
2.分析材料间的关系:
从①②③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并列关系。得出立意:时代塑造梦想,梦想改变时代。从③①②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递进关系,得出立意:齐家、救国与爱天下。
作文
立意
课后作业
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④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请写出你审题的过程。
作文
立意
课堂小结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
2.由果溯因法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立意
谢谢聆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