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16: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主题 《分数混合运算(二)》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画图表示“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会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运算,感受借助运算律进行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复习已有知识,沟通分数和整数混合运算的相同点并练习。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画一画和练一练,检验目标1、3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 本节课在“分数混合运算(一)”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同时突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整数混合运算和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部分孩子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牢固,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二〉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难度降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不同的直观图,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复习铺垫,谈话引入学生活动1 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口算练习。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4、总结:在计算过程中,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分数乘法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8× × 6÷ ÷ ÷ 18 × 2、提问:口算练习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活动意图说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输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为本课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做好铺垫。环节二:自主探索,交流汇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 1、生默读题目,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2、生独立思考找单位“1”后,汇报交流。 预设:1)第二天的成交量是(50+)辆。 2)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学生独立思考画图,汇报交流。 生: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的是第一天成交量的,也可以理解成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1+)。 5、生: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黄花的,也可以理解成红花是黄花的(1+)。 6、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汇报交流。 50+50× 50×(1+) 7、生自由发言 区别:解题思路不同,第一种是用第一天的成交量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第二种是先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几分之几后,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 联系:都把第一天的成交量看作单位“1”,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24页图。 提出问题: 要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 这两个同学谁说得对呢?你能通过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吗? 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怎么理解? 课件出示练习,提问:红花比黄花多怎么理解? 多举几个例子让生进行类似练习。 指导学生讨论,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通过质疑、讨论,可以澄清思路,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环节三:巩固练习(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3 1、独立完成书25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集体反馈交流。 3、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教师活动3 1、要求学生按指定要求作题。 2、画图列式完成,集体订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画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体验,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使练习和小结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环节四:练习提升(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4 练一练第3题。 简便计算 25×8×4 (10+5)×100 98×50 100×7-20×7 教师活动4 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帮助学生复习整数的运算律。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作业设计】 1、P25页1、2、3题,完成在书上。 2、简便计算,完成在作业本上。 3、五年级一班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占,后来又转入几名男生,这时男生占总数的,转来的男生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50+50× 50×(1+) 960+960× =1120(元) 960×(1+ )=1120(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主题 《分数混合运算(二)》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画图表示“增加几分之几”或者“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会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体会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运算,感受借助运算律进行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分数混合运算(二)的练习课,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律中同样适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上节课分数混合运算(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已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会用画图的方法理解分数应用题,但学生的解决问题熟练度和计算准确率都需进一步提升。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计算练习(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1 算一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 (2)×17+×17 ×(×) (+)×17 2、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做题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 (1)语文书比数学书多,是把( )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是( ),数学书有12本,求语文书列式为( )。 (2)3、7千克增加它的后,再减少千克,还剩( )千克。 学生回答问题,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 教科书P26,5题第。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基础练习:教科书P25页试一试第2题。 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律中同样适用。 课件出示填空题: 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出示P26页第5题。 集体订正,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律中同样适用。,交流计算时的技巧,提高计算准确率。环节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 生默读题目,找出数学信息。 课件:六⑴班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信息:(1)、六⑴班有学生40人(2)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问题:男生有多少人?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独立解决问题。 4、汇报交流,说明理由 40-40× 40×(1-) 5、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第一种解题方法先求出女生的人数,再用全班学生人数减女生人数求出男生人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男生人数。 联系:都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教师活动2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思考的? (3)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及时板书 3、指导学生讨论,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提问:这两个算式体现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5、师生一起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 活动意图说明:结合具体情境,会画图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环节三:巩固练习(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2、完成练一练第5题,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1 ×5×18 ×4× ×-× ×+× 98×教师活动3 1、要求学生按指定要求作图。 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自的想法。 3、集体订正。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4 完成练一练第P26页的6、7、8题。 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画图,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作业展示:画图、列式计算。 4、归纳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4 1、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集体订正。 3、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作业设计】 (1)能简算的要简算。 ÷9+× -(+) 69×13×× (-)×30 (2)一本书36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3)练一练第P26页的9题。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40-40× 40×(1- ) ×+× 36×(++) ××× (×)×(8×5)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