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人教版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件(13张ppt含动画)+教案+实验清单共4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元乐天)(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人教版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件(13张ppt含动画)+教案+实验清单共4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元乐天)(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1-12 22:45:25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元乐天人教版《化学2》第三章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示意图 引得西气入江城 , 能源变革天地新。
多元格局兴低碳 , 清洁福气惠民生。 早在3000年前《易经》中就有记载,有“泽中有火”之说 1776年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收集了甲烷,并进行了研究 1790年 英国医生奥斯汀发表了燃烧甲烷的报告,并最终确定它是碳和氢的化合物 1874年 荷兰物理化学家范霍夫对甲烷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一天,范霍夫坐在乌德勒支大学的图书馆里阅读关于空间结构的论文时,他偶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甲烷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时,具有深厚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范霍夫突然想起,在自然界中一切稳定的结构都趋向于能量最小的状态。这种情况,只有当氢原子均匀地分布在碳原子周围的空间时才能达到!
范霍夫猛然领悟,正四面体!这才是甲烷分子最恰当的空间排列方式! 请用实物搭建甲烷可能的空间构型,提示:①黑球表示碳原子 ②白球表示氢原子 ③一根牙签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
① 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假说创立者
② 毕生从事有机立体化学与物理化学的研究
③ 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范霍夫:荷兰物理化学家 取一只100mL量筒作为反应器,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在量筒中分别充入80mL的氯气和20mL的甲烷,用灯光照射量筒中的混合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的 米奇利 发明了CHFCl2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气态,
微溶于水
汽油抗爆剂 液态,
不溶于水
制冷剂 液态,
不溶于水
也叫氯仿,制取氟利昂 液态,
不溶于水
有机溶剂CHCl3 →CHFCl2+HCl+HF几种燃料的热值 ( kJ·g-1 ) 深藏于陆地冻土和海底,
其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可燃冰”—未来的替代能源 “谁掌握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谁就可以执掌21世纪世界能源之牛耳” !简单甲烷用途广,
安全使用记心上。
科学探究虽艰辛,
合理应用放光芒。甲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内容将帮助学生学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2)认识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能正确书写甲烷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甲烷可能的空间构型(球棍模型),推导甲烷的空间结构;通过数据计算甲烷分子组成,结构特点,分析讨论等学习过程,体会模型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了解取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对分子结构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号有机化学的信念。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六中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武汉的经济是比较发达的,在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GDP排名中,武汉排名第九,其总收入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但武汉却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源的短缺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请大家想一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西气东输
【投影】西气东输
【教师·设问】为了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国家的这个战略确实让武汉这个城市受益很大。
【投影?教师】我把这种受益概况为这样几句话:
引得西气入江城 能源变革天地新
多元格局兴低碳 清洁福气惠民生
【过渡?教师】(教师指着“引得西气入江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气”是指什么吗?
【解释?学生】天然气
【追问?教师】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解释?学生】是甲烷
【追问?教师】其实,煤矿中的瓦斯、池塘中的沼气,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展示·教师】(展示甲烷)这就是一瓶甲烷,你们对甲烷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教师高高举起甲烷的集气瓶)无色,再让学生闻气味(一个学生对着全班同学,展示闻气味方法)无味,
老师是用排水法来收集甲烷的,这说明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补充:极难溶于水、而且密度比空气小
【学生】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可以燃烧等
【过渡】我们现在对甲烷是很熟悉,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人们认识和研究甲烷,大约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稍停顿,后投影)
【投影?教师】
早在3000年前《易经》中就有发现甲烷的记载,有“泽中有火”之说。
1776年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收集了甲烷,并进行研究
1790年 英国医生奥斯汀(ting)发表了燃烧甲烷的报告,并最终确定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由于甲烷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分子内只含有一个碳原子,所以,甲烷也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CH4)
【追问?教师】刚才大家提到了,甲烷是可以燃烧的
【过渡?教师】接下来,我请大家看一个实验(装置介绍:这是一个茶叶罐,上下各有一个孔。从下孔给它充气,(让学生来配合) 点燃气体,,请大家注意观察。
【实验现象】燃烧 爆炸
【实验中的讲述】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可以看到先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如果学生答黄色,要说明可能含有其他因素对实验干扰了)
【追问?教师】为什么先燃烧后发生爆炸?(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后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学生】混有空气、不纯
【教师】不管是燃烧还是爆炸,其实就是甲烷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板书?教师】CH4 + 2O2 →(点燃)CO2 + 2H2O(强调在有机反应中,中间的符号要用“→”)
其实,甲烷在燃烧的同时空气也在不断进入,导致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发生变化,最终达到爆炸极限
【教师】那么,空气中甲烷的含量在多少时候就会爆炸呢?
(停顿)请大家阅读P61页的《资料卡片》来了解他。
【教师】5%~15.4%
【追问?教师】你们听说过瓦斯爆炸吗?(停顿)怎么来预防瓦斯爆炸呢?
【学生】通风、严禁烟火、当然也可以使用仪器来检测它的含量。
【教师】所以,在使用可燃气体时,必须要……
【学生强调】检验纯度。
【设问?教师】(指着反应)甲烷与氧气反应,其实就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甲烷被氧气氧化,因此它发生了……(氧化反应),
【板书】氧化反应
【追问?教师】既然甲烷可以被氧气氧化,那么它还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停顿)
我们知道酸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它是否可以氧化甲烷呢?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对比实验)
【教师】走下讲台,大家来看,这2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区别吗?
【学生】没有
【教师】这也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是……(不反应的)
【板书?教师】事实上甲烷在通常情况下的性质确实非常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都不会发生反应
【追问?教师】同学们,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甲烷的性质这么稳定呢?(板书 性质 停顿)
(准备提示:物质的性质由什么决定?)
【学生】结构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
【过渡?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甲烷的结构
【板书】结构
请大家首先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讲解: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过渡·解释】甲烷分子中的C原子通过四个单键分别和四个H原子相连。
那么这5个原子在空间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动作辅助)
【过渡·投影】其实,早在1874年,荷兰物理化学家范霍夫他也提出了这个想法
【投影?教师】话说有一天,范霍夫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阅读论文的时候,他偶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甲烷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过渡】同学们,假如你是范霍夫,你能想出几种(慢慢说)甲烷的结构呢?(停顿)
在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①小番茄表示碳原子;②毛豆表示氢原子;③一根牙签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 2位同学一个小组,请把你想到的所有结构,动手搭建出来!
【投影?教师】请同学们用实物搭建甲烷可能的空间结构,
①小番茄表示碳原子;
②毛豆表示氢原子
③一根牙签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搭建出CH4可能的空间结构。
(介绍、巡视、观察、收集)
【展示?教师】同学们很聪明,搭了很多结构(收集 展示学生模型),那么,到底哪种结构是最合理的呢?
【引导?教师】当时的范霍夫也碰到了相同的问题,他走出图书馆,具有广博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范霍夫突然想起,在自然界中一切稳定的结构都趋向于最小能量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H原子均匀的分布在碳原子周围的空间时才能达到。
【教师·学生活动】请你们看一看,你们搭建的结构是均匀分布的吗?如果不均匀,请修正你的结构。
【学生】修正结构
【设问】大家有两种想法很集中,(展示)一种是这样的、另外一种是这样的,那到底哪一种分布更加均匀呢?(停顿,这里有可能学生会回答是正四面体)
【教师解释】好,我们从氢→碳→氢它们的夹角来分析,平面正方形中,∠HCH的夹角有90°和180°两种;正四面体中,每个∠HCH的夹角都相等,只有一种。哪个更均匀?(正四面体的结构)
【学生】这种,正四面体
【投影】范霍夫猛然领悟,正四面体!这才是甲烷分子最恰当的空间排列方式!
【教师】这种形状(展示学生的模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呢?
【教师】如果我这张纸条(展示)按照虚线折叠起来后,它就是正四面体!(如果学生答三棱锥,教师就说,它是三棱锥里最特殊的一种构型,叫做正四面体)
【设问】那氢原子在哪里呢?
【学生】四面体的顶点
【设问】碳原子呢?
【学生】中心
【板书】空间结构:正四面体
【解释?教师】同学们,如果早在1874年大家有这种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话,你就可能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一人——“范霍夫”
【投影】①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的创立者
②毕生从事有机立体化学与物理化学的研究,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总结·强调】正是由于甲烷有这样的结构和稳定的C-H键,它的性质才很稳定。
【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介绍】这种结构叫做甲烷的球棍模型,它能表示分子内各原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这种结构叫做甲烷的比例模型,它能表示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教师?展示·活动】我们继续来观察甲烷的模型,如果我把甲烷中的3个H原子分别用2个Cl原子和1个F原子来代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要有换的动作),这是一个宝贝呀!
【解释?投影】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的米奇利利用甲烷发明了它,于是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冰箱、空调等都用上了它。现在,知道它是什么了吗?
【解释?学生】CHFCl2(二氯一氟甲烷)是氟利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安全性和制冷效果比起其它制冷剂更为卓越!
【过渡?教师】当时杜邦公司也凭借这项发明创造出了巨大的利润,但是该公司对其合成原理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这也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机密之一!(停顿)那么,今天(停顿) 你们有没有兴趣 来破解这个机密呢?(有激情的设问)
【学生】有!(学生也很有激情)
【解释?教师】为了破解这个机密,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验来熟悉甲烷的另外一个性质
【实验?教师·投影】1、仪器100mL量筒,80mL氯气、20mL甲烷,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食盐水、光照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
3、空白时间预留方案:①为什么收集氯气时候要用饱和食盐水?;
②光照前,为什么先通氯气后通甲烷?
③同学们,有的反应进行的很快(学生回答),比如在无机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离子反应等,大家再来看这个反应,它快吗?(学生,不快),这也就告诉大家,大多数的有机反应进行的是比较缓慢的,需要大家的耐心等待,仔细观察
反应过程中:描述实验现象:
1.液面上升,先慢后快。说明: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 ②可能生成了溶于水的气体
【教师】现在,我请2位同学上讲台来观察这个实验,来看看还有哪些现象?
2.内壁和液面出现油状液滴:说明有不溶于盐水的物质生成
3.气体颜色变浅(对比或者是无色了),说明Cl2消耗了,与甲烷发生了反应
【过渡】那么到底是怎样进行反应呢?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通过动画来模拟一下它的反应过程
【设问】看了这段模拟过程,你们认为甲烷和氯气是怎么反应的?
【学生】回答
【解释·板书】我们用结构式来表示这个反应,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分子中的Cl-Cl键断裂,然后氯原子进攻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导致一条C-H断裂,Cl原子就和C原子通过单键结合,脱下来的H原子就和另外一个氯原子结合生成氯化氢,最终氯原子替代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像这样,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所替代,这种物质就叫做一氯甲烷。
【板书?教师】CH4+Cl2→CH3Cl+HCl(用结构式)
【解释?教师】CH3Cl中还有3个H原子,能否继续和氯气反应?其实,反应一旦发生,将连续发生反应
【引导?教师】接下来是不是还可以继续和氯气反应,请同学们写出后面的反应(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板书?学生】CH3Cl+Cl2→CH2Cl2+HCl(用结构式)
CH2Cl2+Cl2→CHCl3+HCl(用结构式)
CHCl3+Cl2→CCl4+HCl(用结构式)
【引导?教师】(指着四个反应)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反应发生的时候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呢?
【解释?学生】氯气中的氯原子逐步替代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
【板书?教师·投影】像这样,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解释?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取代产物,(先分析状态再讲用途)
1、一氯甲烷常温下为气态,其余三种都为液态。
2.、(根据现象的描述,适时讲解)刚才的实验还能看到什么呢?哦,由于它的产物都能溶于水,所以还能看到有油状液滴存在
3、、通过二氯甲烷再次论证甲烷的结构 我们刚才讨论了,甲烷的结构是平面正四边形还是正四面体,大家来看一看,如果是平面正四边形,那么它的二氯取代物有几种?(2种),如果是正四面体,那么它的结构则只有1种,所以,通过二氯甲烷也可以证明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板书】性质 反映结构
3、通过三氯甲烷俗名为氯仿(投影·标注),制取氟利昂;
【追问?教师】现在你们能否破解氟利昂合成的机密吗?
【投影】CHCl3→CHFCl2
【解释?学生】F原子取代了CHCl3(氯仿)中的中的氯原子
【教师】在制取的过程中可以选用什么物质和它反应呢?
【学生】F2或者HF
【答疑·投影】是的,工业上就是通过HF和CHCl3来制取二氯一氟甲烷的CHCl3+HF→CHFCl2+HCl。这个反应它是取代反应吗?
【学生】是取代反应
【解释?教师】杜邦公司的最高机密我们成功的破解了,以甲烷为主要原料制造的氟利昂曾极大地造福了人类,可这个物质却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为了防止臭氧空洞,国际组织通过了一项叫《蒙特利尔议定书》,来限制氟利昂的使用,以保护臭氧,我们都要遵守。
【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了解了甲烷的结构,解释了甲烷在通常情况下性质为何这么稳定,而稳定的结构,也反映出了甲烷的结构。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可以发生一些反应,比如说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过渡】确实在工业上就是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工品,通过它的燃烧来作为能源。(强调)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甲烷作为一种高效而又清洁的能源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1、提示甲烷燃烧后的产物,点明清洁能源
2、我让大家先看一组数据

3、含甲烷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教师·投影】深藏于陆地冻土和海底的可燃冰,因具有分布广、资源量大和能量密度高等先天优势,可燃冰的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未来最佳替代能源”。
【投影】我国初步证实,可能含有可燃冰的区域有南沙、东沙、西沙和冲绳海槽等。因此,在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掌握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谁就可以执掌21世纪世界能源之牛耳。”
【真情感言】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甲烷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我知道了甲烷是一种很有用的物质。
生3:我多希望能早日用到可燃冰。
生4:我想知道为什么可燃冰可以放在手中燃烧,手不会被烧坏?
生5:为什么可燃冰常压下能放在手上,甲烷不会逃逸吗?
【过渡·小结】很开心和我们的同学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同时仿佛我们也跨越了5000年甲烷的研究史,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帮助,
【教师】最后,老师把它总结为一首诗来小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小结】简单甲烷用途广,安全使用记心上。科学探究虽艰辛,合理应用放光芒。
1.甲烷制备:药品:无水醋酸钠 碱石灰 (淘宝)
氢氧化钠(固体)
装置:大试管 橡胶塞(带玻璃导管、乳胶管)、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研钵、蒸发皿
2.氯气制备:输液袋、胶塞、高锰酸钾、浓盐酸、针筒、剪刀
3.甲烷展示:集气瓶、带胶塞
4.气体爆炸试验:茶叶桶、气体采集乳胶球、气体开关、
甲烷
5.甲烷+高锰酸钾溶液 试剂瓶 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
铁架台 气体采集乳胶球(含甲烷)
6.取代实验:大烧杯 铁架台 100mL玻璃针筒 50mL塑料针筒 100mL量筒 125W高压汞灯2只 台灯2个 摄像头
7.模型展示:各种模型 纸正四面体结构 苹果 筷子 冬枣
8.学生模型搭建:番茄 毛豆 牙签 (各3组甲烷模型)
9.打印机 电脑 纸张 无线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