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
1、(2023年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2023年甘肃武威)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2023年陕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2023年山东临沂)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
D. 滴水成冰
5、(2023年浙江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6、(2023年四川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7、(2023湖南衡阳)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8、(2023年贵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对于图所示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雨的形成是汽化 B. 图乙:露的形成是熔化
C. 图丙:霜的形成是凝华 D. 图丁:雪的形成是凝固
9、(2023四川重庆A卷)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 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 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 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10、(2023年四川成都)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1、(2023四川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 B.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 D.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
12、(2023年辽宁营口)“霜降”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中霜的形成是( )
A. 液化现象 B. 熔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凝华现象
13、(2023年四川眉山)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洒水降温液化
C. 秋天细雨绵绵升华 D. 冬天大雪纷飞汽化
14、(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15、(2021四川达州)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达州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6、(2021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7、(2021宁夏)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 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 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 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 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18、(2022四川广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9、(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0、(2022辽宁营口)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1、(2022江苏无锡)无锡市歌《太湖美》中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农业灌溉推广滴灌 B. 不向太湖排放工业污水
C. 将饮料瓶扔进湖中 D.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22、(2022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3、(2022湖南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24、(2022山东临沂)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25、(2022四川成都)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华现象
26. (2023年河南)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7、(2023年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形成是熔化现象
28、(2023年江苏无锡)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 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29、(2022重庆B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0、(2022湖南郴州)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1、(2021四川自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树叶上霜的形成 B.露珠消失
C.冰雪消融 D.护目镜“水雾”的形成
32、(2021山东济宁).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33、(2021山东泰安)“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华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34、(2021湖南长沙)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35、(2021山东泰安)“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华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
36、(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37、(2021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38、(2021湖北宜昌)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39、(2021湖南邵阳)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凝华 D. 汽化
40、(2021湖南怀化)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气结成露 D. 气凝结霜
41、(2021山东东营)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42、(2021青海)“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43、(2021山东临沂).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冰融水开 B.雾绕险峰
C.露润绿叶 D.霜打枝头
44、(2021黑龙江龙东)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暮春,露珠晶莹,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盛夏,晨雾飘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雾凇洁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隆冬,大地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45、(2021贵州黔东南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4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47、(2020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48、(2021宁夏)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 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 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 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 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49、(2020四川甘孜)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50、(2020山东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1、(四川雅安)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 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52.(2020山东临沂)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雪融成溪 B.气结成露 C.气凝成霜 D.水滴成冰
53、(2020湖北荆州)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54.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55、(2020辽宁丹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56、(2020山东潍坊)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自然界的水循环
1、(2023年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2、(2023年甘肃武威)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正确;
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正确。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023年陕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露是液体的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错误;
C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23年山东临沂)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
D. 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绕山峦,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年浙江金华)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③代表降水
B.水会不断地循环,无需提倡节约用水
C.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D.水循环中,水仅在固液两态之间相互转化
答案:C
6、(2023年四川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
B.“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这里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泪”的形成是属于蜡烛的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C正确。
7、(2023湖南衡阳)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年贵州)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对于图所示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雨的形成是汽化 B. 图乙:露的形成是熔化
C. 图丙:霜的形成是凝华 D. 图丁:雪的形成是凝固
答案:C
解析:A.雨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或云层中小冰晶下落过程熔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均不属于汽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D.霜与雪的形成过程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四川重庆A卷)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 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 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 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露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雾凇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0、(2023年四川成都)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1、(2023四川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 B.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 D.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
答案:
解析:、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故A正确;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雾是小水珠,被太阳的照射后,小水珠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12、(2023年辽宁营口)“霜降”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中霜的形成是( )
A. 液化现象 B. 熔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D。
13、(2023年四川眉山)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洒水降温液化
C. 秋天细雨绵绵升华 D. 冬天大雪纷飞汽化
答案: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洒水降温是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细雨绵绵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大雪纷飞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15、(2021四川达州)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达州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 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糖水放入冰箱由液态的水制成了固态的冰棍,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错误;
C、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16、(2021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2021宁夏)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 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 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 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 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答案:D
18、(2022四川广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
A.“露”是小水珠,故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水变为了固态的冰,故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泪”的形成是固态石蜡变为了液体石蜡,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9、(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A.雨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0、(2022辽宁营口)关于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冰是由水变成的,液态变成固态,所以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雨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固态,所以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是水蒸气变成的,气态变成液态,所以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1、(2022江苏无锡)无锡市歌《太湖美》中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农业灌溉推广滴灌 B. 不向太湖排放工业污水
C. 将饮料瓶扔进湖中 D.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C
解析:
A.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能减少水的用量,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向湖中排放工业废水,可保护太湖的水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饮料瓶扔进湖中,属于乱扔垃圾,容易破坏太湖的水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及时关闭水龙头,可避免浪费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2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
A.选项中提到的“冰”是由液态的水变化而来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而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故A错误;
B.选项中提到的“雾”是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而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B错误;
C.选项中提到的“露”是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故C正确;
D.选项中提到的“霜”是由气态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而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23、(2022湖南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答案:A
解析:
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态的,是液态的水遇冷变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4、(2022山东临沂)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2022四川成都)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华现象
答案: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6. (2023年河南)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叫熔化,雪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7、(2023年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故A正确;
B.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冰晶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28、(2023年江苏无锡)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 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答案:A
解析:A.海水吸热由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晶变成雨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9、(2022重庆B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0、(2022湖南郴州)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当气温在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就形成了霜,故A错误;
B.雨的形成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高空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小颗粒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颗粒上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故C正确;
D.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1、(2021四川自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树叶上霜的形成 B.露珠消失
C.冰雪消融 D.护目镜“水雾”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露珠消失是由液态的露珠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
D.“水雾”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32、(2021山东济宁).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B
33、(2021山东泰安)“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华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答案:A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34、(2021湖南长沙)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C
35、(2021山东泰安)“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 凝华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
答案:A
36、(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37、(2021山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露的形成是液化,液化放热;霜、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 。
38、(2021湖北宜昌)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39、(2021湖南邵阳)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凝华 D. 汽化
答案:A
40、(2021湖南怀化)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滴水成冰
C. 气结成露 D. 气凝结霜
答案:B
41、(2021山东东营)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故选:D。
42、(2021青海)“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答案:C
43、(2021山东临沂).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冰融水开 B.雾绕险峰
C.露润绿叶 D.霜打枝头
答案:A
解析: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44、(2021黑龙江龙东)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暮春,露珠晶莹,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盛夏,晨雾飘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雾凇洁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隆冬,大地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45、(2021贵州黔东南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答案:C
4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C
47、(2020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48、(2021宁夏)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 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 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 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 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答案:D
49、(2020四川甘孜)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50、(2020山东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51、(四川雅安)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 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答案:B
52.(2020山东临沂)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雪融成溪 B.气结成露 C.气凝成霜 D.水滴成冰
答案::A。
53、(2020湖北荆州)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54.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55、(2020辽宁丹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答案:B
56、(2020山东潍坊)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