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计算经过的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经历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并会做简单推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一填。
1. 时针走一大格是( )时
2. 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
走一大格是( )分
3. 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
走一大格是( )秒
探究新知
整时到整时的经过计算
出示课件
可以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先确认钟表上的时间:分别是8:00、10:00
预设一:数一数,从8时到9时经过1小时,从9时到10时又经过1小时,一共经过2小时。
预设二: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10时-8时=2时。
非整时到整时的经过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1)信息:小明8:05离家,8:20到校。
(2)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师:你们知道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里面的“多长时间”指得是什么吗?与“8:05”和“8:20”的意义一样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总结:8:05和8:20是时刻;“多长时间”是时间段。
2.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独自思考
(2)组间交流
(3)总结方法
展示学生可能的思路:
教师总结解题过程:
方法一:数格子。
3×5=15(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方法二:减法。
8时20分-8时05分=15(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3.回顾与反思。
师:解答得对不对呢?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了吗?
引导学生小结:
4.拓展延伸。
变式训练一
1.下图表示小亮从起床到出门上学的时间,请你填一填。
小亮从起床到出门上学用了( )分。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方法和思路。)
变式训练二
2.小亮下午放学回家后6:15开始写作业,晚上6:50写完作业。小亮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三、巩固运用
1.某市1号线地铁运行全程需要35分钟。9 :15从始发站发出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站?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名汇报。
2.周日,乐乐到游乐园玩投飞镖,从下午1:50玩到下午2:20,他玩了多长时间?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3.能力提升
小亮所在的学校是绿城小学,绿城小学上午有四节课,第一节课从8时10分开始,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第二节课是什么时候下课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借助钟面数格子;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8、1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让学生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