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5《孔乙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5《孔乙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8:23: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述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
2、分析文中人物的关系,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人物关系,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主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给我们奉献了许多鲜活、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与学生一起盘点)比如那个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比如那个喜欢切切察察、睡觉还摆个“大”字的长妈妈,还有那个“西施”变“圆规”的杨二嫂……这节课我们要走近的是他笔下的又一个经典人物----孔乙己。
二、走近孔乙己:
师:早读的时候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说孔乙己: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交流后,出示PPT)
孔乙己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叶圣陶
孔乙己是一个贫贱悲惨的多余人。----刘再复
师:孔乙己不过就是一个满口之乎者也、放不下架子的读书人而已,他的命运何以会如此悲惨呢?(PPT出示本课主问题----)
孔乙己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
三、比较孔乙己的出场与退场:
师:请大家找出孔乙己在这两段中的变化:(学生阅读、发言后出示PPT)
肖像:青白、伤痕、乱蓬蓬---黑、瘦、不成样子
衣着:长衫、又脏又破孔乙己---破夹袄
语言:满口之乎者也---大白话
动作:排---摸
师: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引导学生发现)
(PPT显示)笑
师:孔乙己都沦落到如此地步了,他周围的那些人还在笑,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交流)
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出示PPT)
“孔乙己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鲁迅
四、比较孔乙己与丁举人
师:孔乙己周围还有什么人?
生:掌柜、丁举人。
师:丁举人与孔乙己发生交集的是哪一段?
生:10段。(学生默读本段)
师:跟众人凉薄的笑相比这一段哪一个字让我们觉得触目惊心?
生:打。
师:丁举人为什么要打孔乙己?而且打得这么狠呢?我们一起看一段材料(PPT显示)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读书人如果顺利过了第一关,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信奉“学而优则仕”抱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心理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最终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师:大家比较一下孔乙己与丁举人的身份及结局,谈谈你的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都是读书人,成功者不可一世、心狠手辣;失败者好喝懒做、潦倒而死,可见科举制度的罪恶深重。
五、比较孔乙己与阿长 (PPT显示)
孔乙己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 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原来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好喝懒做……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他总仍旧是偷……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又不是她的名字……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满床摆成一个“大”字……她懂得许多规矩……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我的保姆……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仅知道有一个过继 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师:请大家比较以下这两个苦人的异同。
(学生讨论、发言后小结)
同:苦人,卑微到没有姓名
异:一个有文化,身材高大,好喝懒做,偷东西,被打折了腿
一个连山海经都说不清,自食其力做保姆,给“我”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孔乙己的悲剧除了社会的凉薄,科举制度的罪恶外还有他自身的因素----(PPT显示)
自甘堕落的愚弱灵魂
鲁迅先生有这么一段话可以为此作个注脚----(PPT显示)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呐喊》自序
六、比较孔乙己与阿Q:(延伸阅读)
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椽大笔塑造了许多不朽的人物形象,如果说孔乙己是旧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代表,那么阿Q则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请同学们下去把《阿Q正传》找来读一读,比较一下阿Q与孔乙己这两个形象,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PPT显示)
孔乙己与阿Q之比较
备教手记:
在比较阅读中解读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我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文本的定位——主题型文本,着眼于学生精细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在整体把握文意、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教学主问题:孔乙己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然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两方面的比较:纵向比较---孔乙己的入场与退场的比较;横向比较---孔乙己与丁举人、孔乙己与阿长、孔乙己与阿Q的比较。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从而归纳出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社会的凉薄、科举制度的罪恶、自身愚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