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倍的认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 能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理解“倍”的含义。 学生会用“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理解“倍”的含义。 学生会用“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情境图:小兔子们在采蘑菇,小白兔采了 2 个蘑菇,小灰兔采了 6 个蘑菇。 2. 提问:比较小白兔和小灰兔采蘑菇的个数,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灰兔采的蘑菇个数比小白兔多 4 个。 3. 揭示课题:除了比多比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倍的认识。 时间分配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倍” 用小棒表示小白兔和小灰兔采蘑菇的个数。 小白兔:2 根小棒 小灰兔:6 根小棒 把小白兔的 2 根小棒看作 1 份,小灰兔的 6 根小棒里有这样的 3 份。 引出:小灰兔采蘑菇的个数是小白兔的 3 倍。 2. 加深对“倍”的理解 改变小白兔和小灰兔采蘑菇的个数,如小白兔采了 3 个,小灰兔采了 9 个。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总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巩固“倍”的概念 出示图片:红花有 4 朵,黄花有 8 朵。 提问: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拓展应用 1.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2.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找出有关“倍”的例子,说给同桌听。 二十五分钟
(四)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你对“倍”有了哪些认识? (五)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习十一第 1、2 题。 2. 让学生回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的例子,讲给家长听。 十分钟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教学特色与反思 1.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2. 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优化课堂管理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