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探究学案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自主预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必考
(二)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三)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一)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二)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必考
(一)性质: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二)特点: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三)意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四)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反帝反封建
(二)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说法?
材料二 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的原因。
材料三 依照学术界的通行理解,五四运动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指1919年因山东问题而引发的爱国热潮;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指1919年前后长达十余年的新文化运动,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当广泛,前后期的变化也明显。正如孙中山所言:“其将来收效伟大且久远”。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广义的五四运动”前后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说明该运动“收效伟大且久远”的理解。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
(一)达标测评
1.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全国30多个城市,卷入到斗争中来;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参与其中。这说明五四运动( )
A.追求救国强国真理 B.取得惩办国贼拒签和约的胜利
C.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2.下图漫画中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下列不符合漫画信息的是( )
A.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B.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不是提出了什么方针和纲领,而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广大学生,甚至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都参与到了运动中。这里的“重要意义”强调的是( )
A.口号的时代性 B.参与的广泛性 C.革命的彻底性 D.影响的持久性
4.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5.“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B.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C.是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6.常州三杰之一的恽代英,曾在某历史事件中写下宣传单:“在四十八小时内,强迫我承认二十一条密约的日本人,现在又在欧洲和会里强夺我们的青岛,强夺我们的山东,要我们四万万人的中华民国做他的奴隶牛马……。”该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7.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运动中讲演的题目有《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等。这说明( )
A.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B.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导火线
C.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救亡 D.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
8.1923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一改过去“只问外交,不问政治”的倾向,明确提出“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自由独立民主的国家,为青年学生的利益而奋斗,为被压迫的民众利益而奋斗”的政治主张。出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民主、科学口号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三民主义思想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9.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据有关学者研究,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不超过十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已达261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达23.5万。这一现象( )
A.凸显了民众力量不断壮大 B.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C.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D.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二)提升训练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1)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中国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压迫手段,请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个方面各举两例史事。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指出20世纪初“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现。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这股文化逆流,并给予孔子学说以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否定,不仅需要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作为依本,而且必须诉诸形式生动活泼、平易流畅的宣传武器。
——据《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武器”。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给予孔子学说以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材料二:尽管运动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斗争的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所强加的巴黎和约。这场群众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而从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到拒签和约的成功,无一不是群众运动作用的结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中的“运动”之间的联系。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1)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变化: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解: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出其他方面符合题意也可)
(4)毛泽东思想。
【详解】(1)民用企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看待: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
(2)原因:根据材料“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结合所学可知,从民主思想着手,如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变化:根据材料“1919年前后长达十余年的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理解: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着手,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出其他方面符合题意也可)
(4)产物: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物。
课堂达标
1.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全国30多个城市,卷入到斗争中来;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士兵等参与其中。”可知,说明五四运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且涉及的范围广,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秩序,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追求救国强国真理,取得惩办国贼拒签和约的胜利,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题中图片的“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可知五四运动在此时取得了初步胜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中国的工人阶级、广大学生,甚至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都参与到了运动中”可知,材料反映参加五四运动的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强调的是参与的广泛性,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单从材料反映的五四运动人员的构成,并不能得出革命的彻底性,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关键信息“②1919年,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思想和干部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根据题意,C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排除A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排除B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据题干“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和所学知识可知,“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指的是1919年,“自学生此举始耳”指的是1919年由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所以,康有为的这句话评价的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且发起该运动的是不是学生,排除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且戊戌变法运动是失败的,排除B项;“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说明康有为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而不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强迫我承认二十一条密约的日本人”“在欧洲和会里强夺我们的青岛,强夺我们的山东”可知这些事件都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表明五四运动对抗帝国主义的决心,体现了彻底的反帝性质,C项正确;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在材料看不出,排除A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导火线,排除B项;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中“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可知,当时学生已经注意到反帝反封建,所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项正确;民主、科学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三民主义思想中国同盟会时期就已经提出,排除C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实际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分析意图,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因此五角星处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土地改革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反映从1894年至1919年工人数量从3.4万增加至261万,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五四运动凸显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A项;爱国青年学生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排除B项;追求民族解放、独立是民主革命的任务,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民主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1.(1)军事手段: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政治手段: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使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破坏;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更严重的损害。
经济手段:1842年8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从而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日本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表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批判旧的封建礼教和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别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进行示威游行,得到了各阶层、各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详解】(1)根据所学,从军事、政治、经济压迫手段中任选两个进行回答,每一方面各两例即可。军事手段,这是列强侵略中国最野蛮的手段,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均有所体现,军事侵略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治手段,这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表现包括割占、瓜分中国的领土(强行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干涉中国内政等;经济手段,列强侵华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为此列强通过勒索巨额战争赔款、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如:
军事手段: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及几千年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占领北京后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政治手段: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使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破坏;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主权和统一遭到更严重的损害。
经济手段:1842年8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的协议,从而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使日本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根据材料二“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分析概括20世纪初“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现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批判旧的封建礼教和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别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进行示威游行,得到了各阶层、各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五四运动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12.(1)白话文。孔子学说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治。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2)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拒签巴黎和约。群众运动的力量;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等。(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宣传武器:根据材料“诉诸形式生动活泼、平易流畅的”,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生硬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原因:根据材料“给予孔子学说以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否定,不仅需要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作为依本”,可以归纳为孔子学说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2)表现:根据材料“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到拒签和约的成功,无一不是群众运动作用的结果”,可以归纳为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根据材料“但斗争的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所强加的巴黎和约”,可以归纳为拒签巴黎和约。原因:根据材料“这场群众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可以归纳为群众运动的力量;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指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材料二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两着具有相互促进关系,即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