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3.3 不简单的杠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3.3 不简单的杠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21: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
1.在杠杆模拟测试实验中,用比较改变支点的位置,观察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区别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找到其中的规律。
探究实践
1.在杠杆模拟测试实验中,能使用拉压测力计测出刚好撬动石块的用力大小,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2.在体验杠杆工具活动中,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工具,并分享体验后的感受。
态度责任
对生活中杠杆工具感兴趣。
相互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记录撬动大石块的用力情况。
(二)教学难点
利用拉亚测力计测出撬动大石块的用力大小,并获得发现。
三、教学准备
(1)杠杆模拟实验材料:带凹槽的长木条(×12)、石块(0.2-0.6kg;×12)、小木块(×12)、拉压式测力计(×12)、托盘(×12)、实验记录单(×12)。
(2)体验杠杆工具活动:核桃夹(×4)、剪刀(×4)、网兜(×4)、羊角锤(×4)、烧烤夹(×4)、“省力”小贴纸(若干个)、展板(×4)、托盘(×20)。
(3)其他材料:PPT、板贴、计时器、按铃。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杠杆(4min)
1.课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小调查,来看一下(ppt展示)。这些工具,我们见过的数量是这样的。(PPT)从统计图上看还是很多的。那使用过这些工具的同学有多少呢?(PPT)(明显比见过的同学要少)说明在生活当中,同学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体验还是比较缺乏的。“这些工具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方便、省力、快捷)绝大多数同学感受最深的是用起来方便,我们班有36人是这样认为的)。
2.对于这一点,在6000多年前,古人也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建石屋,需要搬运大量的石块。(ppt:石块 +石屋)
3.你们猜,古人借助了什么工具来撬动石块?(PPT)。撬棍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教师依次呈现“撬棍形状”、“杠杆”和“石块”和“大石块”板贴)人们在使用撬棍时,有三个重要的点,你能从图中找到吗?请上台贴上磁贴,表示这3点的位置(学生上台,贴上磁贴)为什么你认为这3个点很重要?(石头垫着的地方就是支点,手握着的地方称为用力点,而石块压住杠杆的那个点称为阻力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呈现“用力点”“阻力点”“支点”。)
板贴:
探究杠杆(27分钟)
(1)任务一:用手指撬动石块(8min)
1.生活中,你们有撬过石块吗?(很多同学学生摇了摇头)今天,我们一起来模拟撬一撬石头。(PPT:出示模拟材料)我们可以先组装好杠杆,将石块放在杠杆的一端,在另一端,用手指慢慢向下压,感受手指用力的变化。在木条背面做了四个凹槽(展示PPT),可以改变支点的位置。并且在木条两端各添加了小木块,可以防止石块滑落并保持平衡。
2.请看记录单,你能看懂吗?(PPT展示)。
2.请看实验要求(PPT展示)。请从左边抽屉中拿出材料,开始吧。(播放音乐3min)。
3.谁来说说刚才完成任务时你们的感受?(展示PPT,充分说清楚)(4分钟)
生1(这是你的感受。)生2(你们的感受和他相似吗?)
小结:我们感受到了手使用的力是变化的,支点在D点时用力最小,A点时用力最大。
石块 D C B A
杠杆木板支点位置示意图
(2)任务二:杠杆测试实验(18-19min)
1.我们用手指感受力的大小准确吗?(学生摇头)以前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但是,今天用传统的弹簧测力计来测不太方便,老师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测力计,它既可以拉也可以压,因此被称为拉压测力计(掏出拉压测力计,并配上拉和压的动作)。(展示PPT:2人拍的图片,测力计与木条垂直,一人手握测力计,一人平视读数)接下来,我们就用拉压两用测力计代替手指来撬动石块,并测出用力的大小。
2.在测试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读数要平视,每个支点测量3次)。同学们考虑地很周到,老师有2点需要提示:测力计与木条垂直,刚好撬起石块时读取示数并记录。
3.这是记录单。你能看懂吗?
(每个支点要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平均值。在图中的右上角填入石块的重力,出示石块标签。并做出用力情况的判断,得出发现)
如果石块自重是4.2N,当出现什么样的数据时是省力的?什么时候是费力的?什么时候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出现<4.2N时,为省力;当用力大小=4.2N时,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大小>4.2N,为费力)。
4.清楚了吗?从右边抽屉里拿出实验器材,开始吧。(播放音乐,学生开始实验,教师指导,8min)
5.同学们刚才做得都很认真,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充分表达)(8分钟)
小组1:展示实验结果+发现 (由小组1提问:其他小组的用力情况与我们组有什么不同?)
小组2:展示实验结果+发现。对B点的质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石块自重)石块重力会改变用力情况吗?(虽然石块自重会改变用力大小,但不会改变用力情况)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支点B到阻力点的距离不同;读取示数时可能有误差;拉压测力计可能没有调零。)这些原因都可能引起B点的用力情况不同,但A点到D点用力的变化趋势是否一样?(一样,都是越来越小)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你们的发现,你会怎么说?(支点离阻力点越近,越省力)其他小组的发现呢?(意思是一样的)我把大家的发现记录到黑板上。
(板贴“支点越靠近阻力点,越省力”)。
(三)体验杠杆(9min)
1.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类工具,(PPT:羊角锤、核桃夹、烧烤夹、剪刀、网兜等杠杆工具)你觉得它们都能省力吗?
2.老师把这些工具请到了现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体验,(PPT)看看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每个体验区都有具体的步骤(手指展板),请大家按照步骤依次体验,通过比较后,判断出哪一步省力,将贴纸贴在对应的方框内。注意:体验人数比较多,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具进行有序体验,音乐停止,结束体验。请组长分发贴纸,每人5个,前往体验区。(6分钟)
3.我们来看一下体验结果。先来看羊角锤,大家的结果很一致,都是(省力的),核桃夹呢?(第二步省力),那剪刀呢(使用根部时省力)为什么?(指向板书,我们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发现。)烧烤夹如何?(用起来费力,手拿的位置如何?)网兜呢?(费力的,手拿的位置如何?说明手拿的位置会影响用力大小)
4.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杠杆有的省力,有的费力,省力杠杆我们很喜欢,那为什么还要设计费力呢?(烧烤夹可以防止烫伤;筷子虽然费力,但可以方便夹食物;网兜可以捞远处水中的物体)(展示PPT)是啊,杠杆的功能多种多样,它真是不简单啊!
(板贴“3.不简单的”。)
五、板书设计
3.不简单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