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周长,初步建议周长的概念。
思维目标: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什么是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2、过程预想。
一、联系起点,唤醒量的感性体验,初步形成量的理性感知
(一)前测:读一读,比一比,填一填下面的长度。
①乐乐头围55厘米。 ②标准跑道一圈长400米
③哪只蚂蚁爬得最长?打个√。 ④乐乐身高130厘米,我的身高是( )厘米,我比乐乐( )(填高或矮)
⑥给玻璃杯包上一圈隔热垫,这层隔热垫长约( )厘米。 ⑤至少需要( )厘米的胶带算式:
你能根据上面长度的特点分分类吗?写一写分类的标准。
(二)反馈学生分类标准
根据长度单位来分:一格一格的、厘米、米为单位的,得出测量长度是有不同的单位的。
根据一圈和一段来分的,总结:什么叫一圈?像这样一圈的的长度我就叫周长,请学生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周长这个概念的?
你是怎么算胶带一周的长度的?
学生汇报算法,并将一圈胶带撕下来,对周长形成可视化的理解。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度量认知经验,从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迁移到度量一周的长度,都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初步形成周长可以由几条线段围成,可以是一条封闭的曲线的感性认知,通过初步计算,理解周长是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初步形成量的理性感知。
二、通过指、想、量的数学活动,进行量的测量判断
(一)描画一周。
师:研究完一圈胶带,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物体,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小朋友们,我们的表面也有周长呢,你们能找一找吗?找到后,请将物体的一周描在纸上。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2)学生展示“画周长”的结果,全班安静地想他描的是什么物体的一周?
(二)测量周长
师:周长周长,我们已经找到一周,还得量出这一周的长。怎么量呢?请安静地读一读要求。
1、学生合作测量,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测量方法。
交流反馈。
方法一:围。学生展示用米尺围着圆柱底面一周测量的方法。
师:和他量法一样的举手。还有什么物体表面也可以用围的方法来量呢?
方法二:分段求和。
师:三角形也能围着量吗?不是围着量请举手?说说是怎么量的?
小结,刚才我们描画了这么多周长,周长可能在哪里呢?
小结周长在平面图形一周上,在物体表面上。
三、对比概括,完善图形周长的理解,进行量的合理辨析
(一)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有的打√,并描出来。没有的打×
1、完善封闭图形的特征
师:这个角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从起点出发,不能回到起点。
师:那怎样才能有周长呢,你能在这个直角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有周长的图形吗?
(1)号作品(2)号作品(3)号作品
(4)号作品(5)号作品(6)号作品
(7)号作品(8)号作品……
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完善边线的理解
中间加一条小路,周长变了吗?
易易沿着1号走一圈,其其沿着2号走一圈,谁走的路程更长一些?
3、辨析面和周长。
(1)园林工人给花圃和草地围上护栏,哪块地需要的护栏比较长?你是怎么比较的?
(2)反馈求周长
方法1:数一数有几个1米。
方法2:移一移,把花圃的周长移成一个长方形。
(3)利用学具小棒变换形状,引发思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初步感知周长与面积大小之间的区别。
三、联系生活,体会周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什么是周长?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
学生举例:相框、树干一周、腰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