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引领 让“认识分数”教学走向结构化
——“认识分数——分一分(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认识分数——分一分(二)”。
【课前之思】
“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新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要体现“结构化特征”,要从“关注某个知识点或课时内容”转向“关注单元整体”转变。为此,笔者将本课内容放到了“分数认识”这个大单元,甚至是“数的认识”这个更大的单元中去分析。
分析课标,“分数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了第二、第三两个学段中。通过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教学提示”的分析,分数的意义及其内涵是伴随学生学习分数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分数的大小比较与分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应用题,都是分数意义下的子概念,都需要以分数意义作为学习的起点。因此,“分数意义”是“分数认识”单元的大概念。
将分数的意义放到“数的认识”这一更大单元去审视,分数与自然数、小数的学习一脉相承、不可分割。自然数、小数乃至分数的产生都和“1”的关系非常紧密。在自然数认识中,“1”是最基本单位,以“1”为基础,每增加“1”就形成一个新数,这是计数单位累加的过程。人们对小数的认识,也从“1”开始,先有1元钱,才有0.1、0.01元,这是计数单位细分的过程。分数继承整数、小数特点,将“1”不断细分,产生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累加得到分数。由此可见,“计数单位”是贯穿“数”的认识及运算始终的,体现了“数”在认识上的一致性。通过上述分析,“分数意义”大概念中,“分数单位”是其核心。以“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为引领,笔者建立了分数认识单元的整体认知结构图。
分数意义和内涵非常丰富,大致有“部分/整体、度量、比率、商和运算”这五个构想。分析北师大版教材,学生在分数初步认识时,强调“率”而忽视“量”,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了“量”“率”不分的情况。为此,在总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笔者对教材编排的课时进行了增减。为使学生对分一分(一)及分一分(二)的意义理解更整体化,结构化,笔者将这两个内容由原来4个课时调整为2个课时;根据现有教材下学生对分数学习中“量”“率”不分的现状,在本单元内容学习后,增加了2课时的“量率含义的对比辨析”课,想以此解决或减轻学生今后学习中“量”“率”不分的情况。
学生在学习分一分(二)前,已学习了分一分(一)的内容,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初步理解了简单分数(单位“1”是个体)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了简单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本节课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将由上节课所研究的个体,拓展到这节课所研究的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因此,本节课教学,基于学情和单元结构化思考,以整体“1”的扩展和分数单位的感知为教学重点,通过复习铺垫、联系生活、分数再创造及巩固练习等环节,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实践】
课前与学生交流“1”在生活中的丰富含义,由“1个苹果、1张纸…”聊到“1束花、1袋苹果、1个班集体…”从而丰富“1”的含义,为“1”可以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集合体做好铺垫。
一、巧用铺垫,体验新知
1.自制教具,复习巩固。
出示正方形教具(黑板上贴三层正方形纸板, 正面一个正方形,反面平均分成9份,中间层是9个由3红6黄拼成的大正方体) ,复习上节课对分数的认识。
(1)这是什么 ( 一个正方形。) 教师板书“1个正方形”。
(2)现在老师把这个正方形纸板怎样了 (翻个面)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学生可能回答: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 每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这样的5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3)揭去上面一层,露出3块红色,6块黄色的大正方形。你又能找到哪些分数?(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能说出、、、)
2.学具变化,理解“1个整体”。
(1)现在,请同学们注意看,(把9个小正方形散开)现在这是几个正方形 ( 9个) 这9个小正方形还能用“1”来表示吗
有课前谈话做铺垫,学生:可以把这9个小正方形看作是一个整体。( 板书: 画集合圈、1个整体。)
(2)这个整体中就藏着分数,你能找到吗?
学生交流得出:每个小正方形占这个整体的;红色小正方形有3个,也就是占这个整体的……
(3)讨论:红色小正方形是这些正方形的,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黄色的小正方形呢?
学生讨论,教师在板书中平均分,得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红色的小正方形占了1份,可以用表示,黄色的小正方形占了2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抓住“1个整体”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认识到, 不仅可以把一个正方形看作是“1个整体”,也可以把许多个正方形集合在一起看作“1个整体”。在这一过程中,环环相扣,借助教具的巧妙变化,将教材中的静态图变为动态演示,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在教学中,抓住“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让学生构建分数的意义;在圈一圈、分一分中,使学生发现把物体平均分的份数变了, 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二、联系生活,突出重点
1.找一找。图中你能找到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整体“1”?
突出整体“1”的教学,学生指出:7只蝴蝶、6个小朋友、5盆花等,都能看作整体“1”。
2.说一说。用“以___为整体,___占___的”,小组内交流在图中发现的分数,并全班进行交流。
3.找教室或生活中的分数。要求用“以___为整体,___占___的”这样的语句说一说。
4.阶段性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与讨论,同学们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突出“1个整体”的重要意义;在讨论与交流中,给学生数学语言的主干,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生活中找分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既巩固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三、创造分数,突破难点
1.学生活动,创造分数。
师:上一节课我们在课堂上创造了许多分数,这是一位同学的作品(出示学生作品),他用一个“○”创造了什么分数?现在,我们对分数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不仅可以将1个圆看成一个整体,我们还能将多个圆集合在一起,作为1个整体。下面请同学们用多个“○”为1个整体,创造。(出示活动要求)
2.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比辨析:它们都能用表示吗?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比辨析等,突出在分数中“1个整体”的重要性,感受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物体个数就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多个圆表示“1个整体”来创造分数的过程,并在合作交流,对比辨析中,突出“1个整体”的重要性,感受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物体个数就不相同,从而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精心设练,巩固提升
1.涂色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填一填。
2.分苹果。
(1)小红妈妈到水果店买了12个苹果,准备将苹果分给丁丁、当当和小红。
丁丁分到这些苹果的,丁丁分到( )个。
当当分到这些苹果的,当当分到( )个。
小红分到这些苹果的,小红分到( )个。
(2)你还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哪些分数?请分一分,涂一涂,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练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第一题设计中,注重让学生体会分母与分子在分数中的实际意义,即分母是几就是将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几,就是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第二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分苹果的情境,直观地感受到在同一个整体中,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就不同,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课堂总结
1.说说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 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学们知道了可以把多个物体组成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学问题, 希望大家留心观察, 你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分数。
【课后反思】
“分一分(二)”的教学设计,关注单元整体,紧抓“1个整体”,围绕“分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对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从而使教学焕发全新的亮色。
一、核心概念引领,做好结构化整合
找准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及教学重难点,是进行结构化整合的前提。要做好这一前提,就得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进行深入地研读。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抓重点,抓核心”,对原教材两课时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拓展,设计了四个有梯度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分明。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学得更有深度,获得的知识也更具有系统性和结构化。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新知”和“联系生活”两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这一重点理解很透;接着,通过“创造分数”和“精心设练”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既对“整体1”的理解更到位了,而且感悟到了分数产生的相对性,即“整体不同时,相同的分数表示的具体量就不同”,“整体相同时,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就不同”的理解更到位了。
二、注重前后联系,做好结构化设计
在教学第一环节中,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静态情景图变为动态演示,让旧知为新知铺垫,让学生主动与上节课的“单个物体平均分”进行对比,既体现前后知识的衔接,又直观形象地呈现出它们的不同点,使学生对整体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在“创造分数”环节,教师以上一节课学生创造的分数引入,促使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进一步体会了两节课的联系与区别,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整体1”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我们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做足“教材研究的精与深”,以核心概念为引领,体现知识的结构化特征;做足“教学设计的新与巧”,注重前后联系,突出教学重难点,做好教学的结构化设计,以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