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22:15: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教学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题内涵 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 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 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 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
三、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 句的语言之美。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体会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感受 诗的美感。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 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
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 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六、教学过程
课前 赛诗激趣、初涉雨诗 趣味分类
自从学校开展了 “ 经典诗文诵读 ” 活动以来,同学们都争相与诗文为友,背 诵了大量的古诗,课前你们敢和老师比赛背古诗吗
( 学生跃跃欲试。 )
这么有信心,那我先开始了,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这首诗可是 和雨有关联的,你们也能背诵这样的诗句吗
学生争相背诵,教师相机点拨,营造浓浓的赛诗氛围。
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啊 ! 这么多的雨诗中有让人心情舒畅的斜风细 雨,有纷纷扬扬令人思绪万千的黄梅雨,还有令人称奇惊叹的滂沱大雨。雨千 姿百态,在不同诗人的眼中也总是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诗人 苏轼走进一场特别的西湖雨。
【设计意图】利用比赛的形式引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积累的资源储备,又激发 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围绕题目和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 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1、揭示诗题,简介诗文
板书课题,提示 “ 望 ” 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 “ 醉 ” 字左边的 “ 酒
瓶 ” 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
( 学生齐读诗题 ) 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 时间、地点、事件, 6 月 27 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
师生交流资料,加深对作者及此诗的了解: 1.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写作风格 ( 能 更好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2. 苏轼对西湖的喜爱 ( 了解苏轼写西湖雨的心情 )
乐乐课堂
2、探索大意,感知雨骤
1.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汉字功能 音频 指名读 ( 指导发音 “ 遮 ” 、 “ 卷 ”)
再指名读 ( 提示诗的节奏 )
学生点评后,教师小结: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 诗就叫 “ 有板有眼 ” ,还想读读吗
学生自由练读。
刚才老师发现 ╳╳ 同学读的特别认真,就请你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一齐读读
2. 古人云: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 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下这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 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 得也快 )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随 文识字,学生读文并领悟作者的表达过程,培养学生读文段的节奏感,同时对 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
3、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 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 ! 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 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
( 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 动图 蒙层
这个 “ 翻 ” 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 翻滚、涌动、云翻墨滚 ……) 这是一种 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 ( 生说 ) 从 “ 黑云翻墨 ” 中,还让你感受到什 么 ( 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 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
这句中的 “遮 ” 是个生字,你能用 “ 遮 ” 组成哪些词语呢 ( 生组词 ) 诗中 什么遮什么 ( 乌云遮山 ) 下雨前遮住了吗 ( 没有 ) 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 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 “白云跳珠乱入船 ”动图 蒙层
(1)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 看到了雨很大 ) 从哪里感受到 ( “乱 ” 字 ) 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 ( 雨 急 ) 急到什么程度 乱到什么程度 请看屏幕 !
(2) 播放 “ 骤雨 ” 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 !( 倾盆大雨、狂风骤雨 ……) 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 ( 白雨跳珠 ) 你喜欢哪种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 “ 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 ” , 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 “ 跳 ” 字中蕴涵着 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 15 年后重游西湖他 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 “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 可见诗人对这 首诗的喜爱。
3. “卷地风来忽吹散 ”动图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 的风 ( 突然,风狂 ) 我们还学过带有 “ 忽 ” 字的诗句吗 ( 生: “ 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忽 ” 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 雪来得快,下得大 ) 还有其他带有 “ 忽 ” 字 的诗句吗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 “ 忽 ” 字中感受汪伦 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 ) ……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 导学生体味 “ 忽 ” 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 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
4. “望湖楼下水如天 ”视频
“ 忽 ” 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 因为苏轼看到 了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
(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 ) 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 “ 你 ” 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 的景色,感受景美。 )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 了西湖的景中。 ( 教师在诗题的 “ 醉 ” 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从浅入深,从而对全诗每句进行深入研读与分 析,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与主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回归整体、诵背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 ……( 生齐诵全诗 )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 ……( 生齐诵全诗 )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 ……( 生齐背全 诗 )动画
5、拓展雨诗、以读现景
课前我们背诵了许多描写雨的优美诗篇,刚才又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 雨,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句也是描写雨的诗句,想看看吗
交流三句描写急雨狂风的诗
( 课件出示,教师读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 宋 陆游 《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 明 李攀龙 《广阳山道中》
喜欢这些诗句,请你们也和老师一样放声读读,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句 结合学 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把感受从读中表达出来。
1.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2.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
3.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
【设计意图】借助课外资料,在对比中更加容易理解作者诗的内容,做到知人 论世,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该作者其余的古诗。拖拽
6、升华主题、传承经典
课件出示余秋雨的一段话: 多媒体图片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 千百年的建筑。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代代相传 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 的长廊书声琅琅。
( 学生齐读 )
教师总结:就象你们刚才一样,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书声琅琅,传承祖国经典 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喝醉酒;陶醉 乐观豁达
雨前 黑云 翻墨
雨中 白雨
雨后 风
水 跳珠 忽吹散如天有色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