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4.2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4.2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21: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产生气体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材设计逻辑清晰,贴近生活。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在“厨房”这个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并描述各种物质的特征、用途及其变化,了解了认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通过厨房中常见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引导学生利用感官观察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密封袋收集产生的气体也是新教材的一大改进,让气体的产生可视化;最后探讨二氧化碳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厨房里的水和厨房里的白色粉末的混合能否产生气体,是有生活经验的,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白醋以及其他透明液体和白色粉末的混合是陌生的。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接触过小苏打,但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的学生就很少了。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混在一起会发生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本课将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怎样剧烈反应的过程,体会物质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实践: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态度责任: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物体与水和白醋分别混合实验,细致观察,以实验现象为依据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小组:瓶盖9个、烧杯2个、透明喷水袋、小勺3个、滴管3个、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白酒和白醋少许。
【教学过程】
【魔术气球,导入新课】
取一个外面用卡纸包装好不透明的锥形瓶,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白醋,套上事先装好小苏打的气球。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瓶子吹气球。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火眼精睛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问:为什么气球突然变大了?
学生猜测:瓶子里装了气体,装了开关……
揭秘时刻:打开外面包装的卡纸。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发现里面有液体和白色粉末。
教师提示:是什么呢?提醒他们都是厨房里的东西。
学生猜测:液体可能是水、白醋、白酒、白糖水、盐水……
白色粉末是面粉、小苏打
验证:出示厨房调味品展示台,学生通过看一看(颜色)、摸一摸(颗粒大小)、闻一闻(气味)一一鉴别。最后留下最可能的物质:水、白醋、白酒;小苏打、食盐、白砂糖
过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怎么才能判断出来呢?
生:都试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魔术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试牛刀,一 一甄别】
1.PPT出示材料,请学生说方法。
2.出示活动步骤,同时将相对应的教具贴在黑板上。
(1)准备九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为三组,每组三个瓶盖。
(2)在每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
(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醋。第三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酒。
(4)观察哪一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
3.解读实验记录单,确定注意事项。
4.小组合作,一一验证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5.小组汇报,小结: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呲呲声。这种产生新的物质——气体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像其他几种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就是物理变化。
过渡:产生了气体,这到底是是什么气体?我们先收集起来。怎么收集?
【设计意图】
【改进装置,检索气体】
出示魔术装置,问:可以吗?
学生交流装置的缺点,进行改进.
1.改进装置:本课采用的反应装置,应当能够尽量排空空气,并且还要有瓶口便于和气球连接,因此选用了五年级新教材学具箱的透明喷水袋代替锥形瓶,这套装置,便于排气、观察反应过程、还能做气体测试。
2.演示操作:一位同学利用改进装置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学生进行操作纠正,提出注意事项。
3.收集气体,点燃火柴验证气体。
将收集到的气体用盖子拧紧,点燃的火柴伸进气体中,观察实验现象(火柴熄灭了)
师:为什么
生: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到底是什么,根据目前我们了解的信息并不能判断,但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用途,请大家阅读小组材料盒中的资料并完成相应的信息表,计时5分钟。
4.学生展示二氧化碳信息图。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课前制作好的泡过4天醋的透明鸡蛋。
师:知道他怎么来的吗?播放快进视频,学生获取信息并回答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反应,鸡蛋壳消失了。
师出示一个贝壳,推测它会怎么样?
教师分发贝壳,学生回家实验。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合理的拓展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探究动力的强化。本课以生活中白醋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理想化实验视频结尾,学生看到白醋中长时间浸泡的鸡蛋、海螺等发生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将贝壳在白醋中的实验材料,送给学生以便课后继续观察,这既是探究活动的课外延伸,也是持续探究动力的教学智慧。
【板书设计】
2. 产生气体的变化
【作业设计】
1.以下几组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C )
A.豆子与沙混合 B.白糖和水混合 C.铁锅生锈 D.水结冰和融化
2.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二氧化碳的特点是( B )
A.比空气轻
B.不支持燃烧
C.有漂亮的颜色
D.有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