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
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3——4 年级: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影子的现象。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的设计中,本课有三个主要活动:一是通过模拟材料产生影子。二是 利用模拟材料让影子发生变化。三是通过手影游戏产生更多的影子。在这些活动 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研讨了解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同时,《影子的秘密》 位于本单元的第三课,承接上一节《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因此,本课有承上启 下作用,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影间的关系并对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作出解释。
二、学情分析:
影子是学生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描述生活中影子的样 貌,知道影子形成的基本条件,知道改变影子的方法。但对于影子的认知还停留 在生活化、碎片化和操作层面, 未能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有的学生用光线 的通过被遮挡物挡住来解释影子的形成,认识到有遮挡物的存在导致光的消失。 他们觉察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但对影子的形成原理难以理解。可见, 三年级 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原因需要进一步的深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改变影子这样操 作性的认知上。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影子,路灯下的影子会有规律地变化。
2.科学思维:能基于路灯下影子变化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路灯下的影 子有规律地变化的原因,初步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3.探究实践:能小组合作探究路灯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并用书写、画图等形式记 录实验现象。
4.态度责任:通过路灯下影子变化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 的,并发展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路灯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第 1 页 共 5 页
难点: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初步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台灯、圆柱体、硬卡纸等。
学生:圆柱体、台灯、硬卡纸、记录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前测激趣,导入新课(2 分钟):
1.谈话:通过前测,发现所有同学都有晚上从路灯下走过的经历,学生都知 道晚上人走在路灯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子是会变化的, 但路灯下的人影会如何变化,学生众说纷纭。
2.提问:路灯下的人影会有哪些变化?会如何变化? 3.导入新课: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路灯下的影子”,让学生有话说, 在兴趣盎然中开启本节课的科学探索之旅。以兴趣开路, 以问题引导,了解学生 的前概念,找准科学概念建构的“生长点”。)
(二) 实验探究,一探究竟(25 分钟)
活动一:路灯下影子的变化(一)(点燃思维)(20 分钟)
1.出示任务:观察路灯下的影子。 2.播放操作视频,学生观看学习。
3.学生活动:让圆柱(模拟人)从西向东走,依次经过 1—2—3—4—5 ,五 个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画出影子的大致轮廓,完成记录单(一)。
4.交流发现:路灯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5.小结:影子的方向与灯的方向相反。走近路灯,影子变短、颜色变深,形 状变粗短;远离路灯,影子变长、颜色变浅,形状变细长等。
活动二:路灯下影子的变化(二)(发展思维)(5 分钟)
1.提问:根据活动一的结果,推测“人”从路灯正下方的位置 3,向南(向 下)走,影子会如何变化?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2.预设:灯在北,影子在南。远离路灯, 影子变长、颜色变浅, 形状变细长 等。
3.学生活动:“人”从路灯正下方的位置 3,向南(向下)走,观察影子的变 化。
4.谈话:绝大部分同学基于活动一的观察发现,都能准确推测活动二的现象, 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第 2 页 共 5 页
活动三:观察帽子下的影子(深化思维)(10 分钟)
1.提问:帽子下方的区域,灯的光能直接照到吗?(预设:不能。)
2.提问:在帽子和桌面的影子之间的这一段,有影子吗?想看到这些地方的 影子吗?(预设:没看到,想看到!)
3.出示任务:“人”戴上帽子,站在灯正下方,卡纸靠上去,观察卡纸上的 现象,画在记录单二上。思考台灯照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4 展示交流。
5.小结:卡纸上会出现影子。影子两边的光线是直直的,不会拐弯。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经历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主要运用 了三类学习支架助力学生探索:第一类是情境类支架。即“路灯下的影子”;第 二类是活动类支架。并且让有结构的材料如台灯、圆柱灯等贯穿在三个观察活动 中;第三类是信息类支架。主要包括: 指导操作的视频、引导观察的记录单、帮 助画图记录的卡纸等。以上学习支架, 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 思维的逐步攀升。)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3 分钟)
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
(设计意图:让科学探究不因课堂铃声的结束而结束,鼓励学生把科学探究的激 情带到课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