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数的特点(代表性、灵敏性、虚拟性),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公式法、移多补少法、简算法),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去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的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体会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平均数的认识
同学们,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平均数。谁来说说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
重点反馈:1.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代表平均水平。2.计算方法:①公式:总数÷个数=平均数;②移多补少
二、活动探究,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一)平均年龄
(1)淘气想要知道公园里游玩人群的平均年龄,他调查的年龄情况如下:
6岁、6岁、7岁、8岁;
平均年龄:
关键问题:1.计算平均年龄,平均数7具有代表性吗?
(2)公园里又来了1位小朋友:6岁、6岁、7岁、8岁、3岁;
平均年龄:
关键问题:1.预测一下平均数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算一算。
(3)公园里走了1位小朋友:6岁、6岁、7岁、8岁、3岁;
平均年龄:
关键问题:1.平均数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算一算。3.平均年龄是小数可以吗?(体会虚拟性)4.小结:数据的增加、减少或替换,平均数都发生了变化,看来平均数很灵敏;5.什么情况下,平均数会变大呢?
(4)公园里来了1位老奶奶:6岁、6岁、7岁、3岁、68岁;
平均年龄:
关键问题:1.平均数18还具有代表性吗?为什么?(提出极端数据需要剔除)
小结过渡:正因为平均数的灵敏性,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很大,使得平均数不能很好反应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在实际的比赛中,通常都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分的计分方法。
(二)平均分
1.在实际的比赛中,通常都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分的计分方法。你能说说这种计分方法的道理吗?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7 99 100 84 95
选手2 92 98 94 96 100
选手3 90 98 87 85 90
2.在计算选手1的平均分时,三位同学给出了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同桌讨论。
①(97+99+100+84+95)÷5=95 ( )
②(97+99+95)÷5=58.2 ( )
③(97+99+95)÷3=97 ( )
3.依次去掉各选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不计算你能比较选手2和选手3,谁的平均分更高吗?(小结:个数相等时,总分大的平均分一定大)
4.算一算。(反馈算法:公式法、移多补少法、简算法)
过渡语:其实,平均数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三、交流思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1.用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1.2米作为儿童乘车的免票线。
(1)可是,5岁的小孩为什么需要收费了呢?(平均数的意义:有的身高比1.2米高,有的身高比1.2米矮。)
(2)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6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发生变化,免票线也会提高。
2.我们经常用平均分来分析班级成绩。
(出示:条形统计图)
(1)各班平均分能很好反映班里同学的平均水平。年级平均分能很好反映每个班的整体情况。比如503班的成绩……
(2)503班的不马虎考了85分,他在班里处于什么水平?年级呢?(班级水平层次:中等偏下,年级水平层次:中等偏上)
(3)小结:同一个数据在不同范围里分析,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成绩。
3.一个6人小组想知道他们小组更喜欢数学还是英语,于是他们展开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时使用的评分标准。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学生6 平均分
数学 5 4 4 4 4 4 4.5
英语 4 5 5 3 3 4 4
(1)他们小组更喜欢数学还是英语?
过渡语:看来,平均数的用处还真不少呢!我们继续看看,如果没有理解平均数,会掉入什么陷阱?
4.该水域平均水深110cm。我身高140cm,不会游泳,下水也不会有危险的。
(1)是这样吗?(水深有的高于110厘米,有的低于110厘米,存在不确定性,甚么可能有极端数据,特别深的地方。)
5.招聘广告:A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职员1名,待遇从优,员工月平均工资6000元。马小跳认为:工资待遇真不错。
(1)员工平均工资可以作为参考吗?
总经理 职员 职员 马小跳 职员
13000 5000 4500 4000 3500
(2)怎样的平均工资才可以参考呢?
四、自学感悟,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1.下面,老师带来一个小视频。
(1)自学内容:在跳绳考核中,上官、豆包和小锤3个人的平均成绩是80次,加入狗蛋后,要使4个人的平均成绩是85次,狗蛋需跳了几次?
方法一:总和相减法 方法二:假设法
85×4-80×4=100(次) 80+5×4=100(次)
(2)课后练习:在跳绳考核中,上官、豆包和小锤3个人的平均成绩是80次,狗蛋跳完后,4个人的平均成绩是78次,狗蛋跳了几次?
方法一:总和相减法 方法二:假设法
五、课堂总结
1.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