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体积单位与长方体的体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体积单位与长方体的体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22: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积单位与长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以前在听《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时,总觉得在此基础上,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所以,今天,我做了一点尝试。
本节课蕴含的数学知识是体积概念——体积单位——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样一个逻辑思维过程。
我重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比较容易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测量、拼摆、想象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同时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悟到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其本质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形成长方体体积计算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并能简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
2.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小故事《装杯子》
二、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师:为什么放了石子,还能放沙子和水呢?
生:因为石子与石子之间还有空隙。所以还能放沙子和水。
师:是啊,石子没有占满杯子的空间,我们还可以放沙子和水。由此可以看出,石子、沙子、水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板书:空间)
师:老师站在这里,占空间了吗?你坐在这里占空间了吗?我和你谁占得空间大呢?(板书: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出示两捆接力棒)
师:它们的体积谁大呢?为什么?
师:当每根接力棒的体积相等时,只要数出每捆的根数,问题就解决了。
三、创设疑问,引出体积单位
1.这两个长方体呢? 谁的体积大?
师:左边那个?右边那个?还是……
师:从大家的反应和眼神,我看出来了,是不是拿不定主意了。看来,要比较它们的体积,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回顾一下,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当时是怎样解决的。那时的经验和方法会不会对今天的新问题有所启发呢?
师:这位同学是不是回顾了以前的知识,他想到哪儿了,(点击课件)
师:其实我们在研究面积的时候,也曾遇到类似的困难,谁的面积大?后来我们用正方形作为测量标准,在两个平面上密铺,数出它们各自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了。后来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又对测量标准的大小进行规定:边长为一个长度单位,哎,你知道什么叫一个长度单位?根据这两条,我们创立了面积单位。
师生共答: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师:有了这些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测量各种平面的面积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矛盾”的机会(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为什么划分的数量不同),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划分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就不会有这种麻烦)。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体积单位的建立、表象感知、测量运用。
(1)立方厘米的建立和运用
师:而现在,我们要测量的是体积,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测量标准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预设(受它的启发,我们测量体积用正方体做测量标准。在两个盒子内密铺正方体,哪个放的多,哪个的体积就大。)
师:看来回顾还真让我们解决了新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用小正方体去摆,通过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多少来比较体积大小)电脑演示。
你觉得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应该是多少呢?
生:棱长为1(解释一下)棱长为1厘米、1分米、1米。
师:你同意吗?(同意)(板书:“棱长:1”)
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多大?闭上眼睛想想,然后再比划比划。
学生示范。
师:(拿出实物标准)这就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手指板书)吗?
生: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你们的信封里就有,每人迅速拿一个。指着它,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生: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火柴盒,估一估它的体积有多大?究竟有多大呢,
请用小方块摆一摆。(动手操作)反馈:实物投影,一行摆几个,摆
了几行,一共有几个?
师:你看这立方厘米多好啊,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数出它含
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练习(过渡):一行6个,有3行。一行有10个,有3行。一行有10个,有10行,一共几个?再加一层呢?(200个)现在呢?(300个)……过渡到10*10*10的特殊长方体。
师:几层啊?(10层)咦,现在变成了(正方体),
(2)立方分米的建立和运用
师:观察一下,它的棱长是几厘米?(10厘米),棱长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同学们,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谁能说一说?大家一起说一说。
师:想象一下, 1立方分米究竟有多大?
师:谁来用手来比划一下?(拿出实物)这就是1立方分米。
师:那这个盒子(透明)的体积有多大呢?该怎么测量呢?
练习:(课件)
看到7分米,你想到了什么?4呢?7×4表示什么呢?3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配合课件演示
(3)立方米的建立和运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这两个体积单位。现在有这样一个集装箱,你觉得用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合适吗?(不合适)
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体积单位来测量?(立方米)
师:想象一下1立方米多大,比划一下。
师: 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呢?想不想看看,(出示1立方米教具)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一起说一说什么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
师:现在请你计算集装箱的体积。
师:看来要想知道物体的体积,只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就行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感悟,理解、建立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1、这是一个被破坏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原来的长方体吗?会算出原长方体的体积吗?
2、一个长方体,长6dm,宽6dm,高4dm,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我们研究了那么多长方体的体积,你觉得,长方体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长×宽表示什么?(板书:一层有几个体积单位)用字母表示(V=abh)
3、一个长方体鱼缸,长1.5米,宽1米,高0.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在学生认知体积单位时的教学时我已经渗透了要知道物体的体积,只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这个数学的本质。所以在教学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时,水到渠成,学生感到很简单,又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分米
4分米
7分米
3厘米厘米
5厘米
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