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 神。
2.学习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 导入新课 。
1.提问五壮士的姓名。
过渡:上堂课,我们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动人故事有了初步的了 解,那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正确地说出这五位壮士的名 字吗?能准确地写出来更好。(请同学去黑板书写)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前搜集、摘抄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
语。
无所畏惧 气宇轩昂 正气凛然 奋不顾身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慷慨就义 仰不愧天
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在狼牙山上,我们的五壮士是怎么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 的?本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场激烈残酷的战斗。
二 、研读课文 , 重点探究 。
1.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接受任务 。
过渡:同学们,老师教你们一招读英雄故事的方法,那就是先 想一想英雄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 会慢慢地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就写出了 战士们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指名读第1自然段,设疑:五位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 的?
交流: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 语中能感受到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1941年9月25日,三四千日军在飞
机、大炮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地区包抄。日军实施灭绝 人性的“三光”政策。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硝烟滚滚当时被包围在狼牙山上地区的群众达三四万人。
思考:请同学们关注这段话中的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进一 步读懂了什么?
预设:通过引入背景资料,可更详细地展示出当时敌众我寡的 态势,而要转移的群众相当多。学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五位壮士面 临的考验有多么严峻。
2.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诱敌上山 、痛歼敌人 。
过渡:在五壮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的场 面描写,让我们细细地研读课文,去体会那种痛快淋漓和热血沸腾 的感觉吧!
(1)出示阅读要求。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表情、动作的词句
②找出描写敌人的词语,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③品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做出批注。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点拨。
①出示填空: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 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 一个圈,好(使出浑身 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 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体会所填词语的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②描写敌人的词语“横七竖八”为贬义词,说明敌人伤亡惨重,同 时也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3)总结写作方法。
要点一:本自然段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了五壮士的 英雄形象。
要点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 。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交流第二次考 验。
过渡: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完成了掩护 任务。接下来他们又将面临怎么样的考验?我们来看第3自然段,
大家还是要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 一次怎样的考验?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来体 会。狼牙山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而班长斩钉截铁地选择了把敌人引 上绝路,但实际上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
思考: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战士们的情绪又 是怎样的呢?
明确: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的,选择走绝路,从“斩钉截 铁”可以看出来。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指导朗读:注意“走”后的感叹号,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 果断。
4.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 。
(1)师生总结前文学习的方法:读文——勾画描写人物的词句
——品读人物品质——朗读——总结表达方法。
(2)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时引导质疑。
①当胡福才打算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时,班长是怎样做的?请找出 表示他的动作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抢”“夺”“举”“喊”。“抢”“夺”说明他动作快, “举”说明他勇敢、有力量。)
②班长已经受伤了,为什么动作仍这么快?力量这么大?
(因为就剩下这一颗手榴弹了,他想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虽然他受 伤了,但那种英勇顽强的力量、对敌人的仇恨支撑着他,让他继续 勇敢而有力地战斗。)
③“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里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去的石头非常密集,非常迅猛, 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儿女与 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指导学生把对敌人的仇恨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 “带着”的语气要强烈些。
(5)总结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品质。 5.研读第6—9自然段——英勇跳崖 。
过渡: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可毕竟寡不敌众,势单力 薄。很快,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将在顶峰 展开。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要带着感情, 一边 读一边体会。
(1)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说说“屹立”一词在文中的意义。
(“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 志坚定,不可动摇,突出表现了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 出胜利的喜悦”?你觉得他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 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
③找出描写五壮士跳崖壮举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 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到他不 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也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能体会到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 的英雄气概。
小结:五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他 们就像一座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
三 、 回顾全文 , 拓展提升 。
1、以问促思,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 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写了两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段有一次。重 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 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2)全文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壮)
明确:文章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五位战士面对超 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之“壮”;再写英勇 战斗,打击敌人,揭示其行之“壮”;接着写诱敌入绝境,揭示壮 士们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写他们高呼口号,舍身跳崖,揭 示其气节之“壮”。
2、课件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过渡: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 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塔名“狼 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怀想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纪 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你们想说些什么?请大家说一说,也可以写 一写
引导学生课下搜集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如跳崖生还的两人的 故事以及一些争议话题的讨论等,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拓宽思路, 学会质疑与思考。
四 、背诵积累 , 作业设计 。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诱敌上山:英勇奋战(祥)
狼牙上五壮士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英勇顽强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祥) 不畏牺牲
英勇跳崖:壮烈豪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