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的认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克的认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19 23: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9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估、掂、称”的方法,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情景,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掌握“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
3.经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估一估,掂一掂等活动,建立学生的量感及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电子秤,学具袋,学习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来自新城实验学校的数学老师,我们学校的小朋友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今天很有缘跟我们双塔小学二(4)班的小朋友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我们孙老师已经给大家安排好了4人小组,每个组有一位组长。(认识组长)组长的抽屉里有一包棒棒糖,一张学习单,一个软面包,要帮蔡老师管理好这些以及桌面上上课的材料。
师:现在请组长商量一下,选一个你们组最喜欢的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屉。
师:那四人小组怎么合作呢?(学生说两组)我们来几个约定吧!
每一小组桌子上有编号1.2.3.4,小盘子里都有好多物品,还有小朋友们都喜欢的棒棒糖呢!他们不仅是学具也是蔡蔡老师准备送给表现俱佳小组的礼品。上课用到时轻轻取出来,用完了再悄悄送回去。
2.当听到老师的指令1.2.3,就请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动;
3.这里是录播教室,空间比较大,小朋友发言前高高举手,回答时声音响亮,其他孩子认真倾听。
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数学之旅吧。
一、认识质量单位克和秤。
1.认识秤。
今天蔡蔡老师请到了两个朋友(板贴:1个圆片和1颗糖)来参与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要你用数学的眼光来比一比它们,你想比它们的什么呢?(板贴:比)
预设:大小、轻重。
师:今天我们不比它们的大小、长短,来比它们谁轻谁重,也就是它们的质量。板贴:比质量这个质量不是指物品品质的好坏,而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物品轻重的重量。
师:请组长分发材料,每人一个圆片和一颗棒棒糖,一手拿一样,掂一掂,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谁轻谁重?结束后请组长回收材料,听清指令的小组开始。(板贴:掂)
预设:圆片轻,棒棒糖重。
师:刚才我们只是用手感觉了它们的轻重,想具体知道它们的质量需要用到秤这类工具,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
师:生活中常见的有这么一些秤。像盘秤、弹簧秤、体重秤,都是用来称较重的物品,而天平秤、电子秤,可以用来秤比较轻的物品。
2.揭示课题。
师:比物体长短时,我们用到过米、厘米这样的长度单位。那现在比较物品的轻重,要用到一定的质量单位。关于质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说),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数学上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用克来表示比较轻的物品质量。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克这个质量单位!
(板贴:克的认识)克还可以用英文g表示,当我们看到g的时候就要知道这代表着克,和我一起读,克——小g。
生齐读:克—小g
3.识读生活中的克。
师:看,这个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很常见,蔡蔡老师前几天去逛了超市,拍了一些照片,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的质量单位吗?( )的质量是( )克,请大声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都被你们找到了!生活中就有很多用克做质量单位的物品。
二、认识1克,建立“克”的量感。
环节一:感受1克的质量及1克相近的质量。
1.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
师:哎?我们一开始掂量过的小圆片和棒棒糖其中有一个只有“1克”(贴:1克),
你觉得会是谁呢?(你为什么这么猜?)是的,在比较时大家都感觉圆片很轻,它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就用电子秤来称一称。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称的?(实物投影展示)要看清楚了。先把电子秤打开,然后去皮或者清零,再把一个小圆片放在电子秤的中央。现在小组合作,拿出一个圆片,在电子秤上试试看。称好的同学把小圆片举高,坐正。
师生共同验证:电子秤上显示的是1.1克。这里的单位是克,那我们暂时只记小圆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这个圆片大约是1克。所以1克其实只有这一个圆片的重量。(板贴:约)(课件出示约1克:1个圆片)
师:让我们把1克重的圆片拿在你的左手上再掂一掂。换右手放到手指上感受一下。 1克重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
生:记住了。
1克重的小棒大约有几根,再次感受1克。
师:再请你拿出一根小棒和一个回形针(课件出示小棒、回形针),
和这约1克重的圆片比一比,它们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
生:比1克轻。
师:你觉得呢?大家都是这种想法吗?
那么1克重的小棒有几根、1克重的回形针又有几个呢?(课件出示)
师:来,我们四人小组合作,用电子秤称一称吧。(板贴:称)
全班反馈:几根小棒大约1克,几个回形针大约1克(课件:一体机上红笔标注)
师:同样是大约1克,为什么圆片只有1个,而小棒、回形针却不只一个呢?,不管一个小圆片,三四根小棒还是两三个回形针,它们的质量都大约是1克。
环节二:学会找和克有关的标准,去估“量”。
感受10克重。(按1.2.3.4的顺序操作)
师:一开始比的棒棒糖大家都觉得比1克小圆片重,那它有多重呢?请你在不用秤的情况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来估一估一颗棒棒糖的质量。你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预设:我们用刚才的小圆片来估
师:是个好办法,左手拿棒棒糖,右手拿圆片再慢慢加圆片直至感觉差不多重。
把你们估的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师:大家都填好了,再用电子秤称一称,称出的结果记录小圆点左边部分的整数。
(选两组最接近的投影)
师:先完成的小组组长举手示意。
相差比较大时:部分小组估的误差较大。没关系,因为1克实在太轻了,我们接着学,一定能越来越接近。
相差不大:老师发现这两组同学都有一双神奇的手,估出来的和实际称出来的非常接近。其他同样估得比较准的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小结:除了一颗棒棒糖大约是10克(板贴:10克),生活中还有很多约10克的物品,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PPT出示)
2.感受比10克重的
师:我们的盘子里还有软面包和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请你跟刚才的棒棒糖比一比,掂一掂,它们是否比10克重。
师:现在我们4人小组合作,对软面包和学习用品估一估,称一称,记录在表(二)中。完成的小组,组员之间先相互交流,再汇报。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安静!开始。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完成汇报。
师:真棒,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一个软面包/学习用品估出来是( )克,称出来是( )克。
师:估得都挺准的,其他小组呢?
3.感受100克
师:一颗棒棒糖是10克,那10颗棒棒糖呢?(板贴10颗棒棒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10个十是100。(板贴:100克)
师:接下来,四人小组轮流感受一下100克的质量,拿出桌上的一包棒棒糖,里面有10颗,它的质量大约就是100克。生活中同样有很多100克的物品,瞧。
4.延升到千克
一袋是100克,那么我们10个小组共有几克呢?10个100克也就是1000克
(板贴:1000克)
下节课我们就会学习更大的质量单位“千克”(板贴:1千克)。
总结。
师:小朋友们,刚才咱们通过比、掂、估、称,感受到了1克、10克、100克有多重,我们在估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些已经知道的物品质量,以它为参照物去估计其他物品的质量,这样会估得更准确一些。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盲盒猜猜猜
师:数学贵在学以致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玩一个盲盒猜猜猜的游戏。怎么玩呢?每样物品分别请3位同学先上来掂一掂,然后再猜一猜,谁猜的质量最接近那么谁就可以获得这个小礼品。
(15克的波力鱼趣、40克上好佳、104克的薯片,质量逐步增加。)
师:看来蔡蔡老师带的礼物太少了,没关系,过会还有小惊喜。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不仅仅可以凭感觉去猜,还可以借助那些已经知道的物品质量去估计他们的质量。
2.称空气(记录数据)
师:刚才我们称的都是看得见的物品,看不见的空气会有质量吗?(学生议论)老师这边来试试看。
(1)称空袋子的重量: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保鲜袋,先来称一称它的质量吧;
(2)吹满气:现在我要变个魔术,把空气装进去,看仔细了,我要开始变魔术了。
(3)再次称重:哇,鼓鼓的了,再称称看
(4)对比发现,质量增加,证明看不见的空气也有一定的重量:我们惊奇的发现数值有上升,但变化不大说明空气很轻很轻。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1.课后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师:你们说的真棒,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比、掂、估、称,真实感受了不同物品的质量,在 “玩中一起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数学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猜测估计之后必须进行验证,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数学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