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教学课题 笔算乘法 例2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完善
一、复习旧知,温故算法 1.出示算式,回顾算法 我们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14,得到28;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得到140,再把两个得数相加,等于168。 2.讨论交流,回顾算理 竖式中的28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呢?是14乘2的积。 竖式中的140又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呢?是14乘10的积。 刚才我们回顾了上一节课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读懂题意 2.列出算式,独立列式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列出算式:48×37 呈现两个学生的作品。 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哪道是错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把48看成接近的整十数50,把37看成接近的整十数40,50乘40等于2000。那么得数比2000大还是小呢?把48估成50,看大了,把37估成40,也看大了,看大后是2000,说明精确结果肯定比2000要小。所以第二个答案一定是错的。 师:那第一个答案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3.列式计算,关注进位 和学生一起交流计算过程。 教师板演,列出竖式。 交流算法: 第一步: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七八五十六,写6进5,可以把进来的5写在旁边;接下来算四七二十八,28加进来的5等于33。7乘48等于336。 第二步:再用十位的3去乘48,三八二十四,写4进2,可以把进来的2写在旁边,再算三四十二,12加进来的2等于14。30乘48等于1440。 第三步:再把两个积相加得到1776。 注:如果你的口算能力很强的,旁边的草稿可以不写。 交流算理: 这里的336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积?是由48和7相乘的积。1440又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是48和30相乘的积。 三、课堂练习,巩固算法 1.请你帮鸡妈妈找鸡蛋宝宝。 三只鸡妈妈生了三个鸡蛋宝宝,他们分不清楚哪个是自己的宝宝,请你帮他们找一找吧。鸡大娘的孩子是鸡啾啾,鸡大婶的孩子是鸡丢丢,鸡大姐的孩子是鸡豆豆。 教师挑选第二和第三题板演在黑板上。 2.把相应的电脑和鼠标连接起来。 前提条件:一台电脑对应一个鼠标。你能不能不列竖式来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判断积的个位和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请你挑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看看答案是不是正确。 3.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学生列式,计算。 学生各自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 生1:19×19≈ 生2:20×19=380 ,380-19=361 那到底有多少个交叉点呢,请你算一算。 学生解决,指名板书 交流算法,弄清算理 试一试:54×13 39×27 学生列竖式计算,师指导并集体反馈。
板书 乘法 进位 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课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探索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