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一、教学内容
《开国大典》是统编版五四制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 文库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 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 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 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 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 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 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 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 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二、整体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 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 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老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从而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 想感情。
3.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五、教学策略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 频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 的图片、文字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多媒体、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 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 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
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 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 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设计意图】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给词语注音。(多媒体、文字、动画、形状、学科工具-拼音、笔工具/键 盘)城楼、檐下、庄严、典礼、擎着、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学科工具-拼音、笔工具/键盘)
(“擎”应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诞”应读 dàn,不要读成yán。)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开国大典、城防部队、迎风招 展、肃立、汇集、排山倒海、瞻仰”等,并用“肃立”和“瞻仰”各说一句话。
3.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应从字音、字义和字形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点拨,扫除 生字、词语的障碍,奠定基本的学习基础。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本环节 旨在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理解题目,理清脉络
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说说题目的含义。重点理解“典”和“大典”。(多媒体、课堂活动-超级分类、动画)
(预设:“典”字有五种解释,即:①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②典故;③ 典礼;④旧指主持,主管;⑤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本文中的意思是③,
“大典”就是“隆重的典礼”。)(动画)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多媒体、表格、遮罩)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遮罩)
(2)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遮罩)
(3)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体会。 (遮罩)
(4)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并质疑。 (遮罩)
3.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补充说明。
(2)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释疑。
【设计意图】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顺了课文层次,从整 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4.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这些关键词。
2.课堂练习:(多媒体、形状、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开国大典于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有 ,有 ,估计人数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场主席台的布置情况
3.比较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多媒体、思维导图、遮罩、总结)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预设:课文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 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学生自读第二、三部分,理清典礼的过程。 (多媒体、文字、蒙层、动画)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 式―→群众游行。
2.在整个典礼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 写。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同桌交流一下,再向老师汇报。 (动画)
(预设: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3.感悟阅兵式的情况。 (多媒体、文字、动画)
学习要求:用一两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 的句子。
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 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学生交流。 (多媒体、文字、动画)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围绕学习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 妙,从而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感受毛泽东 的伟人风采,同时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快速读、 细读、品读等学习活动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1.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多媒体、学科工具-古诗词)
教师结语:《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 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 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 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 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体现本单元学习内 容的连续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总结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体会中国人民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