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能力: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感悟,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北大钟声》,20世纪初的北大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这些先生们都是校长蔡元培请来的,你认识谁?
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仅包容了拖着长辫的旧学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师。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场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看20世纪初的中国:
20世纪初之中国经济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和思想呈现新旧斗争、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师生合作,读图说历史,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与思想状况。
镜头一:20世纪初之中国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与袁世凯专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那民主共和真的实现了吗?
镜头二:20世纪初之中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
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想当皇帝,皇帝得有护身符,即孔教。于是,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思想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袁世凯为何尊孔复古?
与袁世凯的尊孔逆流向呼应,旧有的鬼神迷信浊流沉渣泛起。学生阅读教材。
灵学会宣传天人感应,修道成仙,以大张鬼神之说为己任,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这样的文化,造就怎样的国民灵魂呢?
镜头三:20世纪初之国民灵魂
《药》——迷信和愚昧
怎样拯救国民灵魂?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透过多人物看新文化运动
正是由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为了启迪民众,唤醒国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还是这幅油画,它原名《宽容》,因为宽容,各种思想流派都可以在北大有一席之地,因为宽容,新文化得以在中国最高学府与旧文化争鸣,以占据思想阵地。宽容是谁之理念?---蔡元培
新文化阵地的守护者---蔡元培
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锐意改革,使北大由封建官僚的摇篮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成为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北大,出现了众多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我们首先来了解他们的旗手,陈独秀。
(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他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尤其是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那么,在他看来,新青年应该新在何处呢?
显示材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提倡什么?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及其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自此开始。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德、赛两先生的称谓很特别,具体指代什么?“先生”一词一般表达中国人怎样的情感?要用两位先生反对什么?
在当时,民主和科学是作为先进中国人的普遍信仰被接纳和传播,被当作中国的根本出路所在。这里的民主既指民主制度,更包含反对专制,倡导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在内的民主精神。同时,在科学旗帜引领下,大批留学归来的学子组织各种科学团体,如中国天文学会,农学会,医药学会等待,科学知识逐渐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至此,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是非标准,其精神深刻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但是,新的思想要为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需要文字的传播。当时的书面语是什么?
用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的效果如何?我们来感受一下。
文言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白话文: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两种表达方式,有何区别?
白话文更易于文化的传播。所以,新文化倡导者们在进行思想革命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学革命,两条线相辅相成。文学革命的先驱即使胡适。
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胡适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浅显易懂,具有开创性。
除了胡适主张在形式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之外,陈独秀也是文学革命推动者,他主张
内容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
在文学革命带动下,《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改版,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他刊物形成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而将白话文与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紧密结合的典范,我们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
(4)反对旧道德的斗士 ——鲁迅
鲁迅简介: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借用狂人之口,发出怎样的呐喊?
鲁迅的文学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痛斥旧道德的危害,同时大力提倡西方自由平等的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各种思想涌入中国,包括康德思想,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还有各种社会主义,他们都作为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旧文化对立,各种思想,各种信仰,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光的迁移,几年之后就风平浪静,这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为中国新的历史篇章奠定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李大钊
李大钊简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编辑“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期的变化进行小结。
(三)反思与评价
1、新旧文化之辩
新文化固然凯歌行进,但旧文化却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运行中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有一位学者坚守固有文化,他便是传统精神的孤守者——辜鸿铭。
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新文化运动中,他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在坚持传统,表达中国文化的自尊和对中华传统断落的忧患。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么,这样就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反映辜鸿铭怎样的立场?他的话有道理吗?
新旧文化在北大并存,导致新旧力量的激烈对峙和新旧思想的大激战,下面,我们借助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聆听北大先哲们的教导。
视频:新旧文化之辩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谁在辩论?每个人想表达什么思想?双发就什么问题展开了交锋?
陈独秀:回顾数十年之历史,每逢共和革命失败一次,皇权思想便回潮一次。封建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倒。
辜鸿铭: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之孔子,何罪于今人?
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
胡适:文化总是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
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务。只会考 试,不会做事。
蔡元培:辛亥革命之前,我们以日为师,显然现在看来是靠不住的。日本维新,源于欧美, 为什么放着老师不学,非要学学生呢?
陈独秀:要振兴国民,启发民智,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变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
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哪个能救中国,便学哪个。
辜鸿铭: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统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国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
李大钊: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
学生先自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百年前,新文化运动者们为何猛烈抨击旧文化?是否合理?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矛盾吗?为什么?
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何为新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今天看来,这种判断科学吗?西洋文化都是新的吗?中国固有之文化都是旧的吗?新者,进步也,旧者,落后也。新旧事物的区分,我们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这可能就是新文化运动者们存在偏颇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新文化的倡导者,还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虽立场不同,观点冲突,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爱国,救国。
理是越辩越明,从当时青年学生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大多是拥有新文化的。那么,新文化能否铸造了新青年?我们来看两则资料,请分析新文化传播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
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在总数为1000票中,孙中山得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其他人均没超过50票,而孔子只有1票。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来谈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材料三:
图片:新时代新女性: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五四爱国运动”。
设问: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怎样的变化?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图片:新文化运动中的青年人
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并出版《觉悟》杂志
教师指出: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代表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特别是新青年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大胆追求真理和进步,投身实践,并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书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结语:百年前,新青年们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使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的生机,百年后,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秉承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以我们的青春续写中国、续写世界新的篇章。
北大校歌 《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1949年以前:中华民国的历任总统
从1912年到1948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文(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中正,李宗仁(代)。
孙中山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12月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袁世凯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黎元洪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 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张之洞,在湖北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 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袁世凯篡政后,仍任原职,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被任为院长。反对袁复辟帝制。1915年袁称帝时,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1916年6月袁死,黎继任大总统,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勋驱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次年又为直系所逐。晚年投资实业。
冯国璋
冯国璋
冯国璋,河北河间人。青年时代到保定莲池书院求学,后因贫困辍学。1884年到大沽口投淮军当兵。次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留堂充当教习。1896年被袁世凯任为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随营步兵堂监督,不久又升督操营务处总办。1903年调升北京练兵处军学司正使,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率军至湖北镇压革命,攻下汉口后,清政府封予二等男爵。1913年任江淮宜抚使,奉袁世凯之命镇压二次革命,攻陷南京,升任江苏都督。1915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
1916年袁世凯死,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联合对抗皖系,称“长江三督”。同年 10月,被选为副总统。1917年7月6日就任代理大总统。1918年10月7日被段祺瑞胁迫下台。1919年春回到河间故里。10月,抵北京,于12月28日病死于北京帽儿胡同冯宅。
徐世昌
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原籍直隶天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多次出任国务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1896年因母丧回到河南时,袁世凯在直隶小站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因此成为袁的重要谋士。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徐世昌负责文案处理。两年后,清政府建立了个编练陆军机构,徐以中将衔任高级行政军官。1904年任兵部侍郎,1905年任见习军机,署理兵部尚书。1907年4月20日徐世昌任总督。
1908年11月,宣统继位,摄政王载沣当权。次年袁世凯被罢官。徐因与袁关系密切受到牵连,但他施展官僚手腕,仍取得载沣的信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世昌极力主张起用袁世凯,扼杀革命。1914年5月徐接受袁邀请,出任国务卿。1915年徐窥测出袁世凯称帝,可能会引起政局动荡,即辞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
1916年11月,徐世昌以北洋元老的资格应邀到京,调节总统黎洪元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之争,事后移居天津。1918年10月冯国璋下台,皖系首领段祺瑞看到徐是文人,易操纵,指使安福国会选举其为总统。但南方政府认为安福国会的选举是违法的,根本不承认他为总统。
徐世昌企图操纵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但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成了直系天下时,他便成了曹锟攫取最高统治地位的障碍。1922年1月旧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等宣布他为伪总统。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日本特工人员找北洋派人物劝他们参加伪满傀儡政权,徐是他们的对象之一,但他加以拒绝。从1931年到1939年6月他死之前,日方几次设法争取他的合作,始终为他所拒。
曹锟
曹锟
1862.12.12~1938.5.17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任毅军哨官。 1894年随毅军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中南海。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蒋中正
蒋中正
蒋中正(1887—1975)浙江奉化人。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1948年 4月 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1月22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1949年,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以后,仍然沿用中华民国的名称,蒋介石担任中华民国“总统”。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先后就任中华民国“总统”。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就任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
课件28张PPT。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兰花草《北大钟声》
天津市 崇化中学 石文文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镜头一:20世纪初中国政治“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
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镜头二:20世纪初中国思想逆流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镜头三:20世纪初国民心理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辜鸿铭原名
《宽容》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陈独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科学月刊》中国科学社社徽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文学革命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胡适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
《孔乙己》
《呐喊》
《彷徨》抨击旧道德的斗士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代表作品: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李大钊“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非把知识阶级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民主
科学
新文学
新道德马克思主义“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
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
么,这样就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再是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传统精神的守护者
——辜鸿铭新旧文化之辩要振兴国民,启发民智,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变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
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哪个能救中国,便学哪个。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
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统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国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文化总是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
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务。只会考试,不会做事。 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1、百年前,新文化的倡导者为何主张“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是否合理?
2、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矛盾吗?为什么?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部分结果: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新时代
新女性“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民国婚俗 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
并出版《觉悟》杂志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