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 运用
1.(2024·麦积)根据下列语段情境,在拼音后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我喜欢我的妈妈。小时候,我总喜欢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她的qīn wě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地听她讲革命故事。稍稍长大时,我还会fān xiāng dǎo guì 地自己找书读。读着读着,一些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总会让我产生许多yí wèn 。妈妈虽然没有干出什么jīng tiān dòng dì 的大事,但她引导我从小要努力读书,要我做一个:爱党爱国爱rén mín 的好孩子。
【答案】依偎;亲吻;全神贯注;翻箱倒柜;司空见惯;疑问;惊天动地;人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依偎”的“ 偎”右边的左下角不要多一撇,“全神贯注”的“贯 ”不要写成形近字“惯”,“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同音字“贯” 。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依偎、亲吻、全神贯注、翻箱倒柜、司空见惯、疑问、惊天动地、人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2024·麦积)根据下列语段情境,在横线上把字词补充完整。
不会游泳的人到了海边,看着汹涌澎 的波涛,总会感到心 肉跳。于是,其中一些人便别出心 地蒙上自己的双眼。这样一来,风景名 就暂时地与他无缘了。
【答案】湃;惊;裁;胜
【知识点】汉字书写;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风景名胜: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故答案为:湃;惊;裁;胜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3.(2024·麦积)写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要求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 》
。
。
。
【答案】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还有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只要是描写传统节日古诗的即可,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故答案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二、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4.(2024·麦积)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温馨(xīn) 缥缈(miǎo) 衣衫褴褛(lán) 参差(cān)
B.侦探(zhēn) 搪瓷碗(táng) 商业簿(bù) 蜜饯(qiàn)
C.抽噎(yē) 消逝(shì) 辐射(fú) 追悼(dào)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参:读“can”时意思有加入;对照别的材料加以考察;拜见;谒见。读“shen”时意思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人参、党参的统称。通常指人参。读“cen”时意思为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故“参差”的“参”应读“cen”。
B.有误,“蜜饯”的“饯”应读“jiàn”。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2024·麦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独有偶 大步流心 念念有词 应接不暇
B.排山倒海 心惊胆战 五湖四海 胸有成竹
C.里所当然 高速公路 居高临下 千真万确
【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故“大步流心”的“心”错误。
B.正确。
C.有误,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味着发生的事情本身合乎道理,不容怀疑。故“里所当然”的“里”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6.(2024·麦积)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祖国山河的是( )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句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句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句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A项没有描写祖国山河,B、C、D都描写了祖国山河。
故答案为:A。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7.(2024·麦积)下列对课文或名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藏戏》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B.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我们学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的不同主要是:《匆匆》中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
D.学完《骑鹅旅行记(节选)》后,你肯定又读了原著,原著中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乔。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课文理解、经典名著、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作答此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补充填空。
A、B、C正确。D.有误,原著中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乔。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2024·麦积)我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下列关于梗概的写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②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③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结合课内所学及自己的写作实践可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先写“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接着写“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故答案为: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三、解答题
9.(2024·麦积)判断下列句子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
(2)在学校劳动我都装样子,傻子才主动劳动呢!
(3)星期一升国旗时,小明看见小丽的辫子散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4)翟志刚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和实践作业。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1)正确
(2)有误,在学校劳动应该以主人翁精神去认真做。
(3)有误,升国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应认真对待,不能笑。
(4)有误,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故答案为:(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错误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故答案为:
10.(2024·麦积)照样子,仿写句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答案】教室里安静得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知识点】仿写;拟人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原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教室里安静得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
11.(2024·麦积)按原文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
(2)深蓝的天空中 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碧绿的西瓜,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尽力的刺去,殖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 逃走了。
(3) ,万水千山只等闲。
(4)千磨万击还坚劲, 。
【答案】(1)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挂;一望无际;扭;胯下
(3)红军不怕远征难
(4)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分析]考查了古诗文的默写和现代诗文的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句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2)“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尽力的刺去,殖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此句出自《少年闰土》。
(3)结合下句“ 万水千山只等闲 ”,可知上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出自《七律·长征》。
(4)结合上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可知下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故答案为(1)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挂;一望无际;扭;胯下;(3)红军不怕远征难;(4)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古诗文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
四、阅读 鉴赏
(2024·麦积)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①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②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③多知乎?”
12.写出文中下列词的意思。
①以: ②日中: ③汝: 。
13.请用“/”标出文中划线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4.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表。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
小儿乙 远者凉
15.由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2.认为;正午;你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4.近者大;日初出远;日初出沧沧凉凉
15.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正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2.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以:认为。②“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日中:正午。③“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汝:你。
故答案为: ①认为;②正午;③你;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根据句子的意思,可断句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答案为: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的小儿乙的依据“远者凉”可知,小儿家的依据是“近者大”。根据小儿甲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现象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可知,小儿乙的观点是“日初出远”,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
故答案为: 近者大;日初出远;日初出沧沧凉凉;
15.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拓展延伸。《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答案为: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2024·麦积)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②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6.本文选自 ,全文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 、提审时、 的情形,条理清晰,结果严谨。
17.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选填序号]。
A.表示转换话题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引用
18.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是对李大钊 和 的描写。画横线的句子②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19.法官怒气冲冲,拿起惊堂木“重重地”:拍,李大钊却“安定”“沉着”,这里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李大钊 。
【答案】16.《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被害后
17.B
18.外貌;神态;深情、恳切
19.对比;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6.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写作顺序。短文选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事件发展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故答案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被害后;
17. 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破折号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 B。
18. 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及朗读。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父亲外貌、神态的句子,从这句话可体会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结合“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和“父亲立刻就会意了”“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等内容可知,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家人,所以应该用深情、恳切的语气读。
故答案为: 外貌;神态;深情、恳切;
19. 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法官怒气冲冲,拿起惊堂木‘重重地’拍,父亲却‘安定、沉着”可知,把敌人的野蛮残暴和李大钊的镇定自若形成对比,突出父亲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故答案为: 对比;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2024·麦积)课外阅读。
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①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②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初中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cǎn)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我脸上,我心里倏(shū)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 ____”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20.按要求填空。“噩”字的部首是 ;用音序检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第7笔的笔画名称是 。
2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车祸 一 电灯 一 窗 一 空房
22.根据意思给第2自然段□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3.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①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
②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
2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改成陈述句,把句子②缩句,把句子③改为转述句。
①陈述句: 。
②缩句: 。
③转述句: 。
25.仔细读文章,合理想象,在第9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6.短文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
【答案】20.口;E;e;横折
21.场;盏;扇;间
22.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23.辗转反侧;相依为命
24.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老太太说;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25.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26.“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口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0. 考查查字典。“噩”字的部首是“口”;用音序检字法,先查大写字母“E”,音节是:e。“噩”字的笔顺为: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第7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
故答案为: 口;E;e;横折;
21. 考查量词。结合“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腿”“那扇窗囗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那是间空房”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场;盏;扇;间;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提示语在前,“说”后面加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加句号。故为: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故答案为: 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23. 考查了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①)辗转反侧的意思是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②相依为命的意思是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故答案为: ①辗转反侧;②相依为命;
24. ①考查改写句子。将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冒号、引号,问号改为句号,即: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②考查缩句,去掉修饰成分“一位慈眉善目的”“上下打量着他”“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即可。即为:老太太说。③考查句子改写。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故答案为: ①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②老太太说。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25. 考查想象写话,姐姐为了让车祸失去健康的弟弟重拾信心,于是就编了这个谎言,于是姐姐就找到这家房主租下了这个房间,符合实际即可。
故答案为: 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26. 考查了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要注意表面意和深层含义,还有双关的题目的两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囗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故答案为: “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囗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五、习作展示
27.(2024·麦积)住房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大家在六年级科学课上了解了我们的住房,请你写出一套住房的主要建造过程。不少于80字。
【答案】建造住房的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其中,设计是核心。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住房的结构和系统的布局,确保住房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建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收,检查墙面、屋顶、门窗、电路、水路、燃气管道、防水等项目,确保住房的质量。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 考查扩展写话。扩展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中的应用。[解答]结合科学课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建造住房的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其中,设计是核心。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住房的结构和系统的布局,确保住房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建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收,检查墙面、屋顶、门窗、电路、水路、燃气管道、防水等项目,确保住房的质量。
【点评】]扩展写话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28.(2024·麦积)习作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循循善诱的教诲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选择六年来发生在你和老师之间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请以“老师,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1)老师,请听我说
老师,请允许我在即将离开小学的时刻,向您倾诉一件深藏于心底的事情。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在我的记忆中闪耀。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每次考试,我都感到压力山大,生怕自己拖班级的后腿。有一天,您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难题,要求我们在家里完成。回到家后,我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却怎么也解不出来。那种无助和挫败感让我几乎要放弃。
第二天,我带着未完成的作业来到学校,心里忐忑不安。当您检查到我的时候,您并没有责备我,而是温和地问我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支持。我低声向您解释了我的困惑,您耐心地听完后,开始一步步为我讲解那道题目。您的讲解清晰明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大门。
在您的指导下,我终于解出了那道题。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您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有信心和耐心。”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向您请教。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给予我无尽的鼓励和支持。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不仅仅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让我明白了坚持和自信的重要性。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艺术”,那就是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用爱去点燃他们的希望。
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感谢您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光明和力量。无论未来的学习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会铭记您的教诲,勇敢前行。
老师,请相信,您的付出和努力,已经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您最骄傲的成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老师,请您听我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六年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循循善诱的教诲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想想你要对老师说些什么,把最想说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动用,要有真实情感,不要有应付心理,这样才能写好。叙述事情时注意抓住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精心刻画细节。
【点评】 这篇习作以真挚的情感和具体的事件,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老师之间的一段难忘经历。文章通过讲述老师在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展现了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的艺术。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整篇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令人回味无穷。
1 / 1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 运用
1.(2024·麦积)根据下列语段情境,在拼音后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我喜欢我的妈妈。小时候,我总喜欢yī wēi 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她的qīn wě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地听她讲革命故事。稍稍长大时,我还会fān xiāng dǎo guì 地自己找书读。读着读着,一些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总会让我产生许多yí wèn 。妈妈虽然没有干出什么jīng tiān dòng dì 的大事,但她引导我从小要努力读书,要我做一个:爱党爱国爱rén mín 的好孩子。
2.(2024·麦积)根据下列语段情境,在横线上把字词补充完整。
不会游泳的人到了海边,看着汹涌澎 的波涛,总会感到心 肉跳。于是,其中一些人便别出心 地蒙上自己的双眼。这样一来,风景名 就暂时地与他无缘了。
3.(2024·麦积)写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要求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 》
。
。
。
二、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4.(2024·麦积)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温馨(xīn) 缥缈(miǎo) 衣衫褴褛(lán) 参差(cān)
B.侦探(zhēn) 搪瓷碗(táng) 商业簿(bù) 蜜饯(qiàn)
C.抽噎(yē) 消逝(shì) 辐射(fú) 追悼(dào)
5.(2024·麦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独有偶 大步流心 念念有词 应接不暇
B.排山倒海 心惊胆战 五湖四海 胸有成竹
C.里所当然 高速公路 居高临下 千真万确
6.(2024·麦积)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祖国山河的是( )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7.(2024·麦积)下列对课文或名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藏戏》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B.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我们学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的不同主要是:《匆匆》中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
D.学完《骑鹅旅行记(节选)》后,你肯定又读了原著,原著中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乔。
8.(2024·麦积)我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下列关于梗概的写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②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③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三、解答题
9.(2024·麦积)判断下列句子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
(2)在学校劳动我都装样子,傻子才主动劳动呢!
(3)星期一升国旗时,小明看见小丽的辫子散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4)翟志刚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0.(2024·麦积)照样子,仿写句子。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1.(2024·麦积)按原文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
(2)深蓝的天空中 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碧绿的西瓜,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尽力的刺去,殖却将身一 ,反从他的 逃走了。
(3) ,万水千山只等闲。
(4)千磨万击还坚劲, 。
四、阅读 鉴赏
(2024·麦积)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①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②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③多知乎?”
12.写出文中下列词的意思。
①以: ②日中: ③汝: 。
13.请用“/”标出文中划线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4.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表。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
小儿乙 远者凉
15.由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2024·麦积)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②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6.本文选自 ,全文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 、提审时、 的情形,条理清晰,结果严谨。
17.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选填序号]。
A.表示转换话题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引用
18.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是对李大钊 和 的描写。画横线的句子②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19.法官怒气冲冲,拿起惊堂木“重重地”:拍,李大钊却“安定”“沉着”,这里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李大钊 。
(2024·麦积)课外阅读。
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①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②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初中课本。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cǎn)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我脸上,我心里倏(shū)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 ____”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20.按要求填空。“噩”字的部首是 ;用音序检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第7笔的笔画名称是 。
2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车祸 一 电灯 一 窗 一 空房
22.根据意思给第2自然段□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3.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①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
②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
2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改成陈述句,把句子②缩句,把句子③改为转述句。
①陈述句: 。
②缩句: 。
③转述句: 。
25.仔细读文章,合理想象,在第9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6.短文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
五、习作展示
27.(2024·麦积)住房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大家在六年级科学课上了解了我们的住房,请你写出一套住房的主要建造过程。不少于80字。
28.(2024·麦积)习作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循循善诱的教诲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选择六年来发生在你和老师之间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请以“老师,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依偎;亲吻;全神贯注;翻箱倒柜;司空见惯;疑问;惊天动地;人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依偎”的“ 偎”右边的左下角不要多一撇,“全神贯注”的“贯 ”不要写成形近字“惯”,“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同音字“贯” 。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依偎、亲吻、全神贯注、翻箱倒柜、司空见惯、疑问、惊天动地、人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湃;惊;裁;胜
【知识点】汉字书写;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风景名胜: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故答案为:湃;惊;裁;胜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3.【答案】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还有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只要是描写传统节日古诗的即可,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故答案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参:读“can”时意思有加入;对照别的材料加以考察;拜见;谒见。读“shen”时意思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人参、党参的统称。通常指人参。读“cen”时意思为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故“参差”的“参”应读“cen”。
B.有误,“蜜饯”的“饯”应读“jiàn”。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答案】B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故“大步流心”的“心”错误。
B.正确。
C.有误,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味着发生的事情本身合乎道理,不容怀疑。故“里所当然”的“里”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6.【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句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句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句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A项没有描写祖国山河,B、C、D都描写了祖国山河。
故答案为:A。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7.【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课文理解、经典名著、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作答此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补充填空。
A、B、C正确。D.有误,原著中没有一个人的名字叫乔。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结合课内所学及自己的写作实践可知,“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先写“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接着写“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故答案为: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9.【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和实践作业。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1)正确
(2)有误,在学校劳动应该以主人翁精神去认真做。
(3)有误,升国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应认真对待,不能笑。
(4)有误,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故答案为:(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错误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故答案为:
10.【答案】教室里安静得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知识点】仿写;拟人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原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教室里安静得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
11.【答案】(1)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挂;一望无际;扭;胯下
(3)红军不怕远征难
(4)任尔东西南北风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分析]考查了古诗文的默写和现代诗文的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句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2)“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尽力的刺去,殖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此句出自《少年闰土》。
(3)结合下句“ 万水千山只等闲 ”,可知上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出自《七律·长征》。
(4)结合上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可知下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故答案为(1)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挂;一望无际;扭;胯下;(3)红军不怕远征难;(4)任尔东西南北风。
【点评】古诗文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
【答案】12.认为;正午;你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4.近者大;日初出远;日初出沧沧凉凉
15.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正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2.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以:认为。②“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日中:正午。③“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汝:你。
故答案为: ①认为;②正午;③你;
13.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根据句子的意思,可断句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答案为: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的小儿乙的依据“远者凉”可知,小儿家的依据是“近者大”。根据小儿甲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现象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可知,小儿乙的观点是“日初出远”,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
故答案为: 近者大;日初出远;日初出沧沧凉凉;
15.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拓展延伸。《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答案为: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知识是无穷尽的,我们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答案】16.《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被害后
17.B
18.外貌;神态;深情、恳切
19.对比;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6.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写作顺序。短文选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事件发展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故答案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被害后;
17. 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破折号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 B。
18. 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及朗读。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父亲外貌、神态的句子,从这句话可体会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结合“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和“父亲立刻就会意了”“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等内容可知,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家人,所以应该用深情、恳切的语气读。
故答案为: 外貌;神态;深情、恳切;
19. 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法官怒气冲冲,拿起惊堂木‘重重地’拍,父亲却‘安定、沉着”可知,把敌人的野蛮残暴和李大钊的镇定自若形成对比,突出父亲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故答案为: 对比;沉着、勇敢、处变不惊、英勇无畏的精神。
【答案】20.口;E;e;横折
21.场;盏;扇;间
22.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23.辗转反侧;相依为命
24.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老太太说;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25.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26.“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口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0. 考查查字典。“噩”字的部首是“口”;用音序检字法,先查大写字母“E”,音节是:e。“噩”字的笔顺为:横、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第7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
故答案为: 口;E;e;横折;
21. 考查量词。结合“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腿”“那扇窗囗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那是间空房”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场;盏;扇;间;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提示语在前,“说”后面加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加句号。故为: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故答案为: 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23. 考查了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可知,①)辗转反侧的意思是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②相依为命的意思是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互相依靠过活,谁也离不开谁。
故答案为: ①辗转反侧;②相依为命;
24. ①考查改写句子。将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冒号、引号,问号改为句号,即: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②考查缩句,去掉修饰成分“一位慈眉善目的”“上下打量着他”“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即可。即为:老太太说。③考查句子改写。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故答案为: ①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②老太太说。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他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25. 考查想象写话,姐姐为了让车祸失去健康的弟弟重拾信心,于是就编了这个谎言,于是姐姐就找到这家房主租下了这个房间,符合实际即可。
故答案为: 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26. 考查了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要注意表面意和深层含义,还有双关的题目的两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囗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故答案为: “深夜”表面是指黑夜,实际是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表面既是指对面那扇窗囗的灯光,又指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
27.【答案】建造住房的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其中,设计是核心。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住房的结构和系统的布局,确保住房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建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收,检查墙面、屋顶、门窗、电路、水路、燃气管道、防水等项目,确保住房的质量。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 考查扩展写话。扩展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中的应用。[解答]结合科学课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建造住房的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其中,设计是核心。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住房的结构和系统的布局,确保住房的安全、舒适和功能性。建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验收,检查墙面、屋顶、门窗、电路、水路、燃气管道、防水等项目,确保住房的质量。
【点评】]扩展写话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28.【答案】(1)老师,请听我说
老师,请允许我在即将离开小学的时刻,向您倾诉一件深藏于心底的事情。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在我的记忆中闪耀。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每次考试,我都感到压力山大,生怕自己拖班级的后腿。有一天,您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难题,要求我们在家里完成。回到家后,我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却怎么也解不出来。那种无助和挫败感让我几乎要放弃。
第二天,我带着未完成的作业来到学校,心里忐忑不安。当您检查到我的时候,您并没有责备我,而是温和地问我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支持。我低声向您解释了我的困惑,您耐心地听完后,开始一步步为我讲解那道题目。您的讲解清晰明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大门。
在您的指导下,我终于解出了那道题。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您微笑着对我说:“你看,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有信心和耐心。”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向您请教。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给予我无尽的鼓励和支持。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不仅仅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让我明白了坚持和自信的重要性。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艺术”,那就是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用爱去点燃他们的希望。
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感谢您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光明和力量。无论未来的学习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会铭记您的教诲,勇敢前行。
老师,请相信,您的付出和努力,已经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您最骄傲的成果。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老师,请您听我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六年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循循善诱的教诲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想想你要对老师说些什么,把最想说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动用,要有真实情感,不要有应付心理,这样才能写好。叙述事情时注意抓住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精心刻画细节。
【点评】 这篇习作以真挚的情感和具体的事件,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老师之间的一段难忘经历。文章通过讲述老师在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展现了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的艺术。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整篇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感动,令人回味无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