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3 *《琵琶行》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09: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中唐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
白居易
(772年-846年)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者简介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艺术特色:
讽喻诗,题材集中,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闲适诗,语言风格浅切平易、意绪情调淡泊悠闲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01
02
03
04
05
06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不久,家乡发生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仕官生活
白居易罢校书郎——盩庢县尉——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户部参军——离职丁忧,归下邽——太子左赞善大夫
贬谪江州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任职苏杭
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转上柱国——中书舍人——杭州刺史——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苏州刺史
晚年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作者生平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糅合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为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创作时期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传言她母亲因赏花坠井而死),再贬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倡女,便用为题材,创作出这首叙事长诗《琵琶行》。
解 题
“歌行”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其特点有三: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关。
声律、韵脚方面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篇幅可长可短,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只有18句,白居易的《长恨歌》有120句;
句式灵活,以七言为主,夹杂其他句子。
正音:
浔阳: 荻花: 管弦:
六幺: 虾蟆陵: 贾人:
呕哑: 嘲哳: 霓裳:
嘈嘈: 钿头: 银篦:

xián
yāo
há má

ōuyā
zhāozhā
xún
cáo
diàn


练习:
①、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商贾(jiǎ) 六幺(yāo) 钿(diàn)头 虾(há)蟆

B、转徙(xǐ) 衣裳(shang) 红绡(xiào) 管弦(xián)
C、恬然(tián) 迁谪(zhé) 呕哑(ōuyā) 铁骑(qí)
D、湓(pén)浦口 琵琶(pá) 嘲哳(zhāozhā)幽咽(yè)
D
商贾(gǔ)
红绡(xiāo)
铁骑(jì)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
https://www./video/BV1z4411c7Ny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我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译 文
元和十年①,予②左迁③九江郡司马④。明年⑤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⑥然有京都声⑦。
①元和十年:公园815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806-820)
②予:同“余”,我。
③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④司马:州刺史的副职。
⑤明年:第二年。
⑥铮铮:象声词,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⑦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诵读课文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译 文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②,年长色衰,委身③为④贾人⑤妇。遂命酒⑥,使快⑦弹数曲。
①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②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③委身:托身,这里指嫁人的意思。
④为:做。
⑤贾(gǔ)人:商人。
⑥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⑦快:畅快。
诵读课文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译 文
曲罢悯然①,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②,转徙③于江湖间。予出官④二年,恬然⑤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⑦长句⑧,歌⑨以赠之,凡⑩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悯然:忧郁的样子。
②漂沦憔悴:漂泊沦落、劳苦、困苦。
③转徙:辗转迁移。
④出官:(京官)外调。
⑤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⑥迁谪:官吏因罪贬官降职或流放。
⑦为:创作。
⑧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⑨歌:作歌。
⑩凡:总共。
诵读课文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1自然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2、3自然段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4自然段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小序解析
思考:小序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https://www./video/BV1nA411e74s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学习任务一:人物比较,叙事梳理
全诗以人物为中心,叙说人生故事,讲述人生遭遇,请结合文本,梳理琵琶女和白居易的人生经历。
琵琶女 白居易
过往 如今 过往 如今
学习任务一:人物比较,叙事梳理
全诗以人物为中心,叙说人生故事,讲述人生遭遇,请结合文本,梳理琵琶女和白居易的人生经历。
琵琶女 白居易
过往 如今 过往 如今
家在京都 离乡漂泊 诗酒流连 谪居卧病
艳盖群芳 年长色衰 丝竹不绝 有酒无乐
少年得意 年老失意 高朋满座 送客惨别
门庭若市 独守空船 其乐融融 凄凉落魄。
京城名角漂沦憔悴
诗才盛名
京城显官被贬江州
闻曲伤怀
借曲抒怀
1.来历相同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自去年辞帝京
2.才华横溢
名属教坊第一部
3.遭遇相同
4.情感相通
1.人格认同。诗人并没有从身份、地位等方面来看待琵琶女;
2.身世认同。诗人是认同琵琶女和自己都是命运坎坷之人;
3.音乐认同。音乐本是可以抒发内心情感的,琵琶女的音乐声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自诉身世苦VS感伤迁谪意
美人迟暮VS英雄失路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唐宋诗醇》
学习任务二:寻情探感,品读滋味。
沦落人解得沦落音,沦落音触发沦落情,那么诗中共写了几次琵琶女弹音呢?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核心意象:琵琶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暗写)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琴技高超
第一曲
音乐特点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侧面描写、虚写
小组讨论: 第二段中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二次(明写)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1. “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 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女演奏
序曲
第一
乐曲
第二
乐曲
第三
乐曲
曲终
情随声出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旋律
乐曲旋律及情感的变化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愤难言
郁结胸中
旋律:清脆错落-逐渐幽咽滞涩-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一:大量运用比喻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模拟声音,再现音乐的悦耳动听)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以情绘声)
正面描写
如急雨
如私语
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如裂帛
   粗重急骤
   轻细委婉
   清脆圆润
   婉转流畅
   低沉停顿
   沉吟凝滞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戛然而止
比喻
特征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艳压群芳
艺冠京城
门庭若市
风光无限
年长色衰
门前冷落委身商人
独守空船
对比反衬
京城名倡
九江商妇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第三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经历画出琵琶曲音乐旋律的曲线变化。
欢快——悲伤——悲愤——凄凉
春风得意少年时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命运抗争诉悲愤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谪居卧病”,伤心人也;
“无音乐”“地低湿”“杜鹃啼血猿哀鸣”,伤心地也。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现在: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以乐景衬哀情
悟“情”
秋江月夜
明线
琵琶女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委身商人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暗线
诗人
位至谏官
名动京师
音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昔盛 今衰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暗写)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赏“景”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①交代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
②奠定凄婉哀凉的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凄凉愁惨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③刻画人物形象,突出琵琶女技艺高超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④“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春江花朝秋月夜”,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的心情。
总结:本文核心意象:秋月 琵琶声
写作要有核心意象贯穿全文,有环境描写。
《琵琶行》白居易
江头夜送客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乐女话身世之苦
诗人述迁谪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白居易
明线
暗线
开篇置景
营造氛围
结篇点题
抒发感情
引出
引出
双线结构
课堂小结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写出了琴声的铿锵有力的特征。
答: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 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2. 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3.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一词多义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4. 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5. 轻:
轻拢慢捻
商人中立轻别离
6.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写,创作,动词wéi
弹奏,动词wéi
替、给,介词wèi
轻轻,形容词
轻视,动词
哭泣,动词
眼泪,名词
1.琵琶女为何不能成为一名善才?
2.琵琶女穿越到现代能否改变命运?为什么?
3.在旁人看来,琵琶女和白居易是真的落魄吗?为什么白居易觉得自己和琵琶女都很悲惨?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