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小学)
教学课题 瓢虫的花衣裳
学科 美术 年级 1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瓢虫的花衣裳》是小学美术课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直观生动小瓢虫图片,让学生画瓢虫、剪瓢虫、捏瓢虫、变瓢虫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从而爱生活、爱自然的好品质。
重难点 1.观察瓢虫,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和体验等学习方式,学会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瓢虫。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和体验等学习方式,学会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瓢虫。 3.感受瓢虫的造型、色彩、花纹的美感,美化瓢虫,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与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低年级绘画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观察,演示,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瓢虫的知识,我搜集了许多瓢虫的图片,在展示时加以简介瓢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并及时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瓢虫,在示范环节,通过我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创作瓢虫的步骤方法。在欣赏环节中,通过欣赏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学习,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创作。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一、导入: 1、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通过观看视频找出这位新朋友。(七星瓢虫) 2、你知道瓢虫的花衣裳是什么样的吗? 3、出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瓢虫的身体结构。(出示课件:一只大大的正面瓢虫图片) 头、触角、眼睛、身体、翅膀、脚(6只)。 2、通过观看视频,讲授如何用几何形体表现瓢虫的身体结构。 3、教师演示画瓢虫。 4、观察不同角度的瓢虫有什么特点。 5、课件出示一张正面的瓢虫图片。师:“正面的瓢虫身体呈圆形。”教师演示。 6、课件出示一张侧面的瓢虫图片。师:“侧面的瓢虫身体呈半圆形。”教师演示。 7、课件出示一张飞行的瓢虫图片。师:“飞行的瓢虫翅膀是张开的,我们要用两个半圆形来表现。”教师演示。 8、师:“自然界中的瓢虫约有5000多种,在我国有300多种, 大部分瓢虫是益虫,只有少数是害虫。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瓢虫图片有什么不同?(颜色、斑纹) 9、教师演示。(画瓢虫——设计瓢虫斑纹的方法(点、线、面)——涂色——添加背景——成品) 10、欣赏同龄学生作品 11、介绍用手工制作如何为瓢虫设计花衣裳的方法。(教师演示剪纸的设计方法) 12、欣赏同龄学生作品 13、介绍欣赏超轻黏土的设计方法。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作业要求: (1)发挥你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带的材料,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现一只瓢虫,并帮它设计一件花衣裳。 (2)制作时注意安全与卫生。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色彩最丰富,看谁的线条最优美,看谁的花纹最好看!) 2、巡视指导 四、小结 1、以比赛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位设计师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心,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观察瓢虫由哪几部分组成。 通过几何形体进一步加深对瓢虫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师演示正面瓢虫的画法、侧面瓢虫的画法、飞行中瓢虫的画法、让学生加深和掌握这几种姿态的基本画法。 通过提问联系到生活,让学生对瓢虫生活习性有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感知。 欣赏各种各样的瓢虫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瓢虫身上的花衣裳也是多种多样的。 让学生了解本课作业之后,在去制作作品,这样会事办功倍。 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 导入(3分钟) 知识讲解(12分钟) 课堂练习(20分钟) 小结(5分钟)
板书设计 8 瓢虫的花衣裳 造型特点:圆形 花纹特点:点 线 对称 色彩特点:鲜艳
教学特色与反思 《瓢虫的的花衣裳》是小学美术课中一节以造型.表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的瓢虫,通过视频导入找出新朋友七星瓢虫,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初步尝试绘画的手法并运用点线面元素为瓢虫设计花衣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构思以学生为本,各个环节抓住了儿童心理特点进行设计的,这一节课我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本堂课掌握住了瓢虫形体特征,很多同学在创作方法上都选择点线面结合创作,为瓢虫设计了色彩鲜艳,线条优美、花纹好看的花衣裳,本节课学生配合很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唯一不足的是学生设计完花纹涂色的速度有一点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