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5—2016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教学备课(课件+练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探究】2015—2016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教学备课(课件+练习):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4 15:39:15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单元小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艺术一、明清时期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二、中国四大发明在东西的作用和影响第三单元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课件46张PPT。第三单元第 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识记·基础知识探究·重点难点应用·落实体验把握·命题热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课件45张PPT。第三单元第 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识记·基础知识探究·重点难点应用·落实体验把握·命题热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八)课件40张PPT。第三单元第 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识记·基础知识探究·重点难点应用·落实体验把握·命题热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见课时跟踪检测(九)课时跟踪检测(九) 辉煌灿烂的文学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离骚》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 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
A.原始歌谣 B.骚体
C.唐诗 D.汉赋
4.下列诗句中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
6.“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  )
①《诗经》的出现 ②楚辞的盛行 ③宋词的兴盛 ④话本的兴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以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8.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
——(唐)王维
念奴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宋)辛弃疾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答 案
1.选C 《诗经》中的“国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2.选B 解答本题一要了解“屈原”,二要分析A、B、C、D四项中哪项为“楚辞”中的语句。
3.选D 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宏大的场面,这与汉赋的创作风格相一致。
4.选C 题干中的要求是“边塞景物”“军旅生活”,结合各选项中的意境,C项中的“大漠”“斗兵”合乎题意。
5.选B 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6.选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及供说话人用的话本应运而生。①和②与商业的发展无密切关系。
7.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作品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晏殊和楚国的屈原所作,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和词,战国时期屈原创作了楚辞体。
8.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理解,题中“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的四大名著就只有《红楼梦》,图中12位女性与《红楼梦》中十二钗相对应,其他三本小说都与此无关。
9.解析:第(1)问,“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本题表面信息是木刻版画盛行,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与商品经济的发达。第(3)问第一小问要抓住人物身份与具体活动来概括;第二小问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时代特征”,即明清社会的发展状态与趋势。
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衰落。
课时跟踪检测(八)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2.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3.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问题的是(  )
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
B.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利器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4.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若昔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他得出此结论是因为看到了(  )
A.珠算的创制应用 B.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
C.《授时历》颁布 D.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被采用
5.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历代都重视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出现了许多农学著作。下列不属于农学著作的是(  )
A.《氾胜之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石氏星表》
6.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B.《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D.郭守敬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7.宋元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重大成就的有(  )
①活字印刷术 ②郭守敬的简仪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8分)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4分)
答 案
1.选A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入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公元751年”“唐朝”这一时期,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
2.选D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的现象。
3.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印刷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只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B项说法存在问题,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
4.选B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人“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源于古人对天体及大气运动规律的长期观察与实践,B项正确。《授时历》出现于元代,与题目时间范围不符,排除。
5.选D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属于天文学著作,故D项符合题意。
6.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D项表述错误,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郭守敬“创制”的是简仪。
7.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③④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且时间符合宋元时期。简仪是由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
8.选A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概括和应用能力。第(1)问将材料一、二所述四大发明的作用与教材知识结合,分别概述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和改进过程的史实进行归纳概括。第(3)问能够灵活理解科技的巨大作用即可。
答案:(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都是在前人发明基础上的创新;都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百折不挠。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十)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是(  )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2.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  )
3.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4.东晋雕塑家戴逵(326~396年),铚县(今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下列对这一时期绘画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士大夫画家总结出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B.《夫妇宴饮图》堪称此时期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C.顾恺之主张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气质
D.《洛神赋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6.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年画
7.电影《梅兰芳》的热映使公众进一步走近了这位“蓄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据报道,在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1894~1961年)是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艺术家。这说明(  )
A.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
B.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C.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D.作为“同光十三绝”的梅兰芳德艺双馨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征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感叹说:“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宋代的绘画作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文化气派宏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归纳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8分)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特点的变化。(4分)
答 案
1.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准确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秦统一全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使用。题目中的“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体现了小篆的字体特点。
2.选A 唐朝怀素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价值、独特个性。宋代风俗画、元杂剧、明清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3.选B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题干强调了“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与行书特点较为吻合。
4.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夫妇宴饮图》是东汉时期工笔画的杰作,时间与题干不符。
5.选D 抓住题干中的“商品经济”去分析四个选项。宋代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描绘都城商品经济繁荣的《清明上河图》,故选D项。
6.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7.选B 京剧在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这和梅兰芳的贡献分不开。A项句末应加“之一”二字;C项的说法也不妥当,国际交往的内容很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京剧只是文化当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梅兰芳不属于“同光十三绝”,D项错误。
8.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杂剧俑和京剧脸谱都是古代戏曲的造型和脸谱,所以研究课题应是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9.解析: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语言的精炼。第(2)问通过两幅画考查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特点的归纳要注意宏观把握,通过两幅画的特点提炼出整体特点;对原因的分析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第(3)问要依据所学知识,高度概括两个时期文化特点的变化。
答案:(1)唐朝文化政策开明,文艺创作上鼓励多样性,意识形态上三教并行,对文化人较为宽容。
(2)整体特点:内敛、忧患和世俗化并存。
原因:两宋国家分裂、国力衰弱的政治状况;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3)由宽容开放到内敛忧患,由规范高雅到个性化、世俗化。(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