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单元小结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一、近代前期不同派别的主张及实践结果 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四个阶段和三大特征第五单元 三、前后期新文化运动比较四、孔子及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课件43张PPT。第五单元第 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识记·基础知识探究·重点难点应用·落实体验把握·命题热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课件42张PPT。第五单元第 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识记·基础知识探究·重点难点应用·落实体验把握·命题热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5.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术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实行救亡图存
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这“潮流”是指( )
A.民族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民主与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7.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8.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 )
①创办各类刊物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 ③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1)“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主张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谁?(4分)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什么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3)“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核心内容?宣传这一思想的主要刊物是什么?
(4分)
(4)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写出一篇他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4分)
(5)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 案
1.选D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自由平等思想。
2.选D 在当时思想界复古逆流盛行的情况下,蔡元培的这一主张,实际上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选D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维新变法学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追求民主共和失败后,又开始了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选C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应在20世纪30年代后,两者与1921年时间不吻合。袁世凯1915年提倡“尊孔复古”,使儒学有一定的恢复,与材料中不敢谈孔子不符。答案选C项,正是由于陈独秀等思想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5.选D 与上述一系列思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这些事件均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有关,故D项正确。
6.选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是宣传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章。
7.选A 从图表来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远远多于其他主题的文章,可见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8.选D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①②③④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9.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3)(4)问调用关于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知识综合回答即可。第(5)问综合考虑近代各个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表现及结果,从多角度思考得出启示。
答案:(1)《海国图志》。康有为(或:梁启超)。
(2)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4)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或:《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必须具有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必须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学习西方与思想解放是不可分割的。(答出一点即可)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洪仁玕n2.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3.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则材料实质是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
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魏源 B.林则俆
C.李鸿章 D.郑观应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8.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曾国藩认为:“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炮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指出其历史意义。(6分)
答 案
1.选A 近代中国,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之后萌发的新思潮的含义。结合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3.选B 本题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材料蕴涵的主要信息,进而逐项分析。A项未涉及“保存中国旧习……思想要旧”,C、D两项为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故选B项。
4.选C 材料的主旨体现了“中体”是“西学”的前提,肯定了在封建顽固思想控制下,“中体”为“西学”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5.选C 由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A、B两项已经实践证明是失败的,D项与题干时间明显不符。
6.选D 材料主张在经济上同外国进行商战,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这一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
7.选D 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复把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成为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鼓吹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要求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故选D项。
8.选D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D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错误;B、C两项是变法的内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9.解析:本题以我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掌握和理解。第(1)问较简单,通过分析所给三段材料反映的内容,可判断其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反映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的不断深入,意义从思想与实践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1)材料一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实现自强。材料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特点: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意义: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为中国近代发展道路的探索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