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任务一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1.查找资料,列出三处你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介绍词在200字以内)
序号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介绍词
北京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地处北京西北郊外,原为帝王行宫花园。1860年被
进攻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在原址上重建,占地面积约2.9平方千米,有各种形
北京颐和园
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大成的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
博物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
(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约7平方千米。丽江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
②
丽江古城
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雪山书院、接风楼、丽江古
城徐霞客纪念馆等景点。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建筑
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
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
③
安阳殷墟
纣亡国,前后达273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
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
法国国王的居所,是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
凡尔赛宫
④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一。凡尔赛宫的园林在宫殿西侧,从南到北分为三部分,南北两
及其园林
部分是花坛,中部是水池。跑马道、喷泉、水池、河流与假山、花坛、亭台楼阁一起,使凡
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杰作
任务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截至2023年9月,世界共有1199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丽江古
城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其发展与保护。下列做法不符合“留住历史根脉,传
承中华文明”这一理念的是A。
A.尽可能融入现代元素,增加经济效益
B.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虚拟游览
C.限制游客数量,倡导文明游览
D.保护古城风貌,传承文化内涵
任务三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维斯比古城是瑞典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小镇,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
内很多街道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以减少尾气排放,古城外新建了大型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以确保绿
色可持续的旅游环境。维斯比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是C。
①留存和保护地域文化②还原人们旧时的生活方式③提高旅游的环境质量
④利于历史研
究和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共40张PPT)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
此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2.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
死亡率
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数一死亡人口数
×100%
平均人口数
3.影响世界人口增长的因素: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带来
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
延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然而,世界人口的增长又因为瘟疫、战
争等因素而有所波动。
4.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
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
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增
长会越来越集中在低收入国家。
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2.人口分布的差异
(1)人口密度
①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②人口空间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
分布状况
地理环境
中低纬度地区,特别是中低纬度的沿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
人口
海
地带,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
以平原
、盆地为主,生
稠密区
的西部,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东南部等
产生活环境较为优越
人口
干旱的荒漠、寒冷
的极地、空
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稀疏区
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2)人种分布
①从地理角度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变浅。
②人种分布特点
人种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主要分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
非洲的中
亚洲
东部
布区域
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
部和南部
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其他
由于奴隶贸易,美洲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知识点三
世界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的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日益沉
重的压力,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2.人口问题及主要分布地区
人口增长状况
带来的问题
主要分布地区
给社会经济发展
造成很大压力;居
亚洲、非洲和
人口增长过
民的就业
、居
拉丁美洲
多过快
住、教育、医疗等
的一些国家
问题难以解决;长
期处于贫困状态
人口
老龄
化;
程度加
劳动力短缺、养老
欧洲
的
深,人口自然
负担过重等问题
一些国家
增长率为负
[原创题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
界人口总数已达到80亿。下图示意1750
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含预测)。据此,完
成1、2题。(共19张PPT)
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民居建筑、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知识点一世界的语言
1.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汉语、英语、法语
、俄语、西班牙语、阿拉
伯语
2.汉语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
的语言。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言
主要影响及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世界各地正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英语的影响波及世界,在国际交往
英语
中得到广泛应用
法语
主要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在苏联时期,俄语为各加盟共和国的共同
俄语
语言,现在仍然是这些国家广泛使用的语言
西班牙语
在欧洲限于西班牙人使用;在拉丁美洲广为流行
阿拉伯语
主要流行于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知识点二世界的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起源
宗教建筑
现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
公元1世纪形成
基督教
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
教堂
于亚洲西部
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
伊斯兰教(教徒
亚洲1
西
部和东南部、非洲
公元7世纪诞生
清真寺
被称为穆斯林)
北部和东部
在阿拉伯半岛
创建于公元前6
佛教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塔
世纪的古印度
知识点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并树立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体现
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
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传统文化]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
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
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全球多所孔子学院进一
步推动了“中文教育热”。结合所学完成1、2题。
极圈
北冰洋
北向归线
平洋
赤道
印度洋
南回归
洋
南极圈
汉语
英语
西班牙语
// 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
其他语言
o孔子学院(堂)
1.汉语
(C)
A.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
2.孔子学院(堂)的课程可能包括
(B)
①汉语
②中国茶艺
③西餐制作
④太极
拳⑤软笔书法
⑥拉丁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①④
)(6
D.②③
(6(共27张PPT)
第四章知识总结
数量:2022年世界总人口突破80亿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①
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特别是中低纬度的②
人口稠密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
③
人种④
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
人种分布」
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使居
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人口⑤
程度加深,引发劳动力短缺、
世界的人口问题
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聚落的主要形式:乡村和⑥
乡村:以从事⑦
生产为主;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低,大多为平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房或低层建筑,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聚落的景观特征
城镇: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主;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集,
汇聚了大量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地区有⑧
作用
城市不仅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还要加强管理和保护,以便创造
世界的聚落
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⑨
山麓或道路分布
聚落与地理环境
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联合国官方语言:汉语、①
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的语言
①
使用人数最多,英语流传最广
基督教:公元1世纪形成于亚州西部,以②
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
丰富多彩的
洲分布相对集中
世界文化
13
教:公元7世纪诞生在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
世界的宗教
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④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树立尊重世界文化⑤
性的意识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熏要标志
考点一世界人口分布地区、规律及原因
人口分布
成因
盘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亚洲的东部和
①地形以平原
南部
人口稠密区
中低纬度
为主;气候温暖
欧洲的西部
世界人口分
的临海地
湿润;农业历史
北美洲东部
带
悠久。②工业发
南美洲东南部
展早,经济发达
布不均匀
荒漠地区
极端干旱
人口稀疏区
热带雨林
自然环境
气候湿热
极地地区
恶劣
终年严寒
高山高原
空气稀薄(共30张PPT)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环境是人类
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知识点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镇,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征。
2.乡村与城镇
(1)乡村:以从事
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规模
较
小,建筑密度较低,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周围有大片的农
田、果园、鱼塘等,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2)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
居地。一般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高,人口
密集,汇聚了大量
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相对拥挤。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城市
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
知识点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1.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聚落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
2.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
和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
区域
聚落的空间形态或组织结构
农区或林区
通常是
固定的
牧区
定居聚落、季节性
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
渔业区
有以渔船为居室的船屋聚落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
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
文化习俗
和环境特点。
地区
民居特色
自然环境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有较
湿热地区
高温多雨
完备的排水系统
干热地区
窗户较小,墙体较厚实
干旱,日温差大,多风沙
墙体厚实,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
气温低,大多地区风劲、
寒冷地区
冬天积雪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雪大
[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杜甫在《水槛遣心二
首·其一》中写道:“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描写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分别为古
代城镇与乡村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帝动1
1.“此地两三家”对应的聚落类型与特征说法正
确的是
(B)
A.城镇,房屋高、数量多
B.乡村,房屋少、发展农业
C.城镇,房屋矮、密集
D.乡村,房屋矮、发展工业
2.“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景观与
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有
(D)
A.草场扩大
B.农田增多
C.道路变窄
D.商户林立
[教材活动变式](广东茂名期末)读某聚落形成
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回答3、4题。
图例
河流
公路
聚落
4.有关该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②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出现侵占耕地、交通拥堵等问题
④聚落仅
沿河流扩展
A.①②③
B.(
)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