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0 12:23:50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共5题;共15分)
1.(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玷污(zhān) 阴谋(móu) 爵位(jué) 发怔(zhèng)
B.窈窕(yáo) 污秽(huì) 纽约(niǔ) 擂鼓(léi)
C.侨眷(juàn) 牛犊(dú) 矜持(jīn) 踌躇(chú)
D.筹备(chóu) 扳平(bǎn) 无垠(yín) 金钗(chāi)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玷污”的“玷”读diàn。
B.有误,“窈窕”的“窈”读yǎo。
C.正确。
D.有误,扳:bān往下或往里拉:扳动。pān攀援:扳缘。“扳平”的“扳”读bā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秉烛夜游 一筹莫展 摄手摄脚 言简意赅
B.换然一新 别出心裁 销声匿迹 汗流浃背
C.完璧归赵 运筹唯幄 无微不至 忧心忡忡
D.甘拜下风 同甘共苦 花团锦簇 全神贯注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蹑手蹑脚:(~的)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故“摄手摄脚”中的“摄”应改为“蹑”。
B.有误,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故“换然一新”中的“换”应改为“焕”。
C.有误,运筹帷幄:指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的事。故“运筹唯幄”中的“唯”应改为“帷”。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B.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
C.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缓步走来,他看上去气宇轩昂,非常富有。
D.他是个健谈的人,跟朋友讲起故事来总是滔滔不绝。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破烂烂,与“气宇轩昂,非常富有”描述前后矛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B.夕阳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C.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电影明星。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问
【解析】【分析】A.把“白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把“湖面”比作“金色的镜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没有使用修辞。
D.无疑而问,表达肯定的意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5.(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 如果你遇到了以下的情景,你应该怎样说话?请选择最得体的说话方式。(  )
A.你买完了物品,对营业员说:“再见,我下次还会惠顾的。”
B.同桌有问题向你请教,你不耐烦地说:“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C.爸爸不在家,他的同事打来电话,你说:“对不起,我爸爸出去了,有什么事可以让我转告吗?”
D.路上你遇到一个外地人问路,你说:“对不起,这种事不该问我,有事不是应该找警察吗?”
【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不得体,用词不恰当,“惠顾”意思很感谢你的到来以及购买,应是营业员说的。
B.不得体,结合“真笨”等词,看出没有用礼貌。
C.得体,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D.不得体,“有事不是应该找警察吗?”看出语气不委婉,没礼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二、根据课内积累填空。(6分)
6.(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默写
(1)于谦借石灰抒写志向的诗句是“   ,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
(4)   ,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子欲养而亲不待
(3)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4)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浑、待、循
故答案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子欲养而亲不待;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无情未必真豪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三、文言文阅读(9分)
(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阅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媼①方②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③卒业④。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方:正,正在。
7.短文中加点的“问之”的“之”应理解为____.。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从“未成,弃去”到“还卒业”,是什么事让李太白有了这样大的改变?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0.这段文字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7.D
8.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9.过小溪,逢老媼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0.铁杵成针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7.本题考查了“之”指代的内容,解答此题应根据前后句的内容来分析判断。“欲做针”是老妇人对李白问话的回答,可见“问”是李白问,那么“之”应该指代的是“老媪”。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重点词:有感:被感动;还:回去。句子意思是: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故答案为: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通过李白路过一条小溪,看到一位老妇人坚持不懈最终将铁杵磨成针,受到感动,回到家发奋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目标终究会实现。
故答案为:过小溪,逢老媼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0.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与运用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成语是“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通过李白从一位老妇人坚持不懈最终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得到启示最终学业有成,告诉我们万事功到自然成。
故答案为: 铁杵成针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阅读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家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了。
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2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拿着买本书吧。”
2元钱?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 。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2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2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本文在叙述“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详写了瞎婆婆来我家送钱,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3.读文章第3自然段,在末尾的横线上补全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14.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请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答案】11..瞎婆婆将辛辛苦苦卖地瓜皮子得来的两元钱资助上大学,我永远珍藏着这两元钱,并将它当做永远的财富
12.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13.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奶奶,谢谢您的一片心意,将来我也会做一个像您一样人.
14.它既指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又代表瞎眼婆婆真诚的爱心
15.瞎婆婆用被人欺骗的两元钱,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她虽然渺小,但却以高贵无私的行为对比了商贩的渺小,让我们懂得了爱的重要。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瞎婆婆;事件是她在我上大学时资助了辛苦挣来却被人欺骗的一元钱;结果是:我明白她的一片心意,永远珍藏这钱,并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据此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瞎婆婆将辛辛苦苦卖地瓜皮子得来的两元钱资助上大学,我永远珍藏着这两元钱,并将它当做永远的财富
1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作用。本文重点表现瞎婆婆在自己被人欺骗的情况下还想着去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所以瞎婆婆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乡亲往我家送钱应是略写,而瞎婆婆来我家送钱则应详写。
故答案为: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13.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注意结合瞎老太太的生活处境和当时的情景,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故答案为: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奶奶,谢谢您的一片心意,将来我也会做一个像您一样人。
1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的比喻或引申义有所掌握。“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2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2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可知。
故答案为: 它既指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又代表瞎眼婆婆真诚的爱心
1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以“爱”为中心来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瞎婆婆用被人欺骗的两元钱,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她虽然渺小,但却以高贵无私的行为对比了商贩的渺小,让我们懂得了爱的重要。
五、作文(20分)
16.(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题目: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请你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字迹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如果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不可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上周日的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阳台上,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来细细地品读,读后我深有感触。
当我读到海伦 凯勒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而让她的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肋。从此,她就和广阔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告别了时,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沉闷起来了。我为上帝对她的命运安排不公平而难过。当我又读到海伦在家庭老师安妮 莎莉文 梅小姐的帮助下,她竟学会读书和说话时,我不禁为她欣喜。当我读到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并为许多残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处奔波时,我不禁为她感到娇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为她面对人生的困境,面对茫茫黑暗的世界时,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迹,她把目光投给要帮助的人们,把爱的光芒洒向了整个世界……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觉得真的不假,我仿佛看见海伦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都能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们在海伦面前能不处处自惭形秽吗?
【知识点】应用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关于读文章或书之后写读后感,强调要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题干分析】:① 材料指出读文章或书时,人物、情形、蕴含的道理都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带来启发。这意味着读者需要仔细品味阅读内容,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② 写作思路:写作的中心是围绕所读的文章或书展开感想。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所读内容的核心要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带来触动、启发的原因;从“怎么做”的角度,思考如何将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作时,重点应放在对感触最深内容的感想阐述上,对文章或书的内容介绍可简略。作文开头可以通过简述阅读的背景或直接点明所读作品引入,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与所读内容相关的经历,结尾可以总结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对未来的展望。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会将文章或书的内容复述过多,感想部分过于薄弱;或者感想空洞,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立意提取】:
1.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坚韧成就人生
2.《骆驼祥子》读后感——黑暗社会中的挣扎与堕落
【参考例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上周日的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阳台上,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来细细地品读,读后我深有感触。
当我读到海伦 凯勒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而让她的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肋。从此,她就和广阔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告别了时,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沉闷起来了。我为上帝对她的命运安排不公平而难过。当我又读到海伦在家庭老师安妮 莎莉文 梅小姐的帮助下,她竟学会读书和说话时,我不禁为她欣喜。当我读到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并为许多残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处奔波时,我不禁为她感到娇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为她面对人生的困境,面对茫茫黑暗的世界时,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迹,她把目光投给要帮助的人们,把爱的光芒洒向了整个世界……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觉得真的不假,我仿佛看见海伦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都能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们在海伦面前能不处处自惭形秽吗?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补充好题目是最关键的,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思路的打开。确定了写作内容,然后进行立意。在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先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按照提纲进行写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盲人骑瞎马,想到哪写到哪。
1 / 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共5题;共15分)
1.(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玷污(zhān) 阴谋(móu) 爵位(jué) 发怔(zhèng)
B.窈窕(yáo) 污秽(huì) 纽约(niǔ) 擂鼓(léi)
C.侨眷(juàn) 牛犊(dú) 矜持(jīn) 踌躇(chú)
D.筹备(chóu) 扳平(bǎn) 无垠(yín) 金钗(chāi)
2.(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秉烛夜游 一筹莫展 摄手摄脚 言简意赅
B.换然一新 别出心裁 销声匿迹 汗流浃背
C.完璧归赵 运筹唯幄 无微不至 忧心忡忡
D.甘拜下风 同甘共苦 花团锦簇 全神贯注
3.(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B.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
C.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缓步走来,他看上去气宇轩昂,非常富有。
D.他是个健谈的人,跟朋友讲起故事来总是滔滔不绝。
4.(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B.夕阳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C.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像电影明星。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5.(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 如果你遇到了以下的情景,你应该怎样说话?请选择最得体的说话方式。(  )
A.你买完了物品,对营业员说:“再见,我下次还会惠顾的。”
B.同桌有问题向你请教,你不耐烦地说:“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C.爸爸不在家,他的同事打来电话,你说:“对不起,我爸爸出去了,有什么事可以让我转告吗?”
D.路上你遇到一个外地人问路,你说:“对不起,这种事不该问我,有事不是应该找警察吗?”
二、根据课内积累填空。(6分)
6.(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默写
(1)于谦借石灰抒写志向的诗句是“   ,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
(4)   ,怜子如何不丈夫。
三、文言文阅读(9分)
(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阅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媼①方②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③卒业④。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方:正,正在。
7.短文中加点的“问之”的“之”应理解为____.。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9.从“未成,弃去”到“还卒业”,是什么事让李太白有了这样大的改变?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0.这段文字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阅读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家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了。
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2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拿着买本书吧。”
2元钱?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 。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2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2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本文在叙述“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详写了瞎婆婆来我家送钱,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3.读文章第3自然段,在末尾的横线上补全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14.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请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五、作文(20分)
16.(2023七上·仁寿开学考)题目: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请你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字迹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如果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不可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玷污”的“玷”读diàn。
B.有误,“窈窕”的“窈”读yǎo。
C.正确。
D.有误,扳:bān往下或往里拉:扳动。pān攀援:扳缘。“扳平”的“扳”读bā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蹑手蹑脚:(~的)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故“摄手摄脚”中的“摄”应改为“蹑”。
B.有误,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故“换然一新”中的“换”应改为“焕”。
C.有误,运筹帷幄:指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的事。故“运筹唯幄”中的“唯”应改为“帷”。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破烂烂,与“气宇轩昂,非常富有”描述前后矛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问
【解析】【分析】A.把“白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把“湖面”比作“金色的镜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没有使用修辞。
D.无疑而问,表达肯定的意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不得体,用词不恰当,“惠顾”意思很感谢你的到来以及购买,应是营业员说的。
B.不得体,结合“真笨”等词,看出没有用礼貌。
C.得体,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D.不得体,“有事不是应该找警察吗?”看出语气不委婉,没礼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
6.【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子欲养而亲不待
(3)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4)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浑、待、循
故答案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子欲养而亲不待;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无情未必真豪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D
8.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9.过小溪,逢老媼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0.铁杵成针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7.本题考查了“之”指代的内容,解答此题应根据前后句的内容来分析判断。“欲做针”是老妇人对李白问话的回答,可见“问”是李白问,那么“之”应该指代的是“老媪”。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重点词:有感:被感动;还:回去。句子意思是: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故答案为: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通过李白路过一条小溪,看到一位老妇人坚持不懈最终将铁杵磨成针,受到感动,回到家发奋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目标终究会实现。
故答案为:过小溪,逢老媼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0.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与运用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成语是“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通过李白从一位老妇人坚持不懈最终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得到启示最终学业有成,告诉我们万事功到自然成。
故答案为: 铁杵成针
【答案】11..瞎婆婆将辛辛苦苦卖地瓜皮子得来的两元钱资助上大学,我永远珍藏着这两元钱,并将它当做永远的财富
12.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13.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奶奶,谢谢您的一片心意,将来我也会做一个像您一样人.
14.它既指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又代表瞎眼婆婆真诚的爱心
15.瞎婆婆用被人欺骗的两元钱,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她虽然渺小,但却以高贵无私的行为对比了商贩的渺小,让我们懂得了爱的重要。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4)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瞎婆婆;事件是她在我上大学时资助了辛苦挣来却被人欺骗的一元钱;结果是:我明白她的一片心意,永远珍藏这钱,并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据此整理出答案。
故答案为: 瞎婆婆将辛辛苦苦卖地瓜皮子得来的两元钱资助上大学,我永远珍藏着这两元钱,并将它当做永远的财富
1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作用。本文重点表现瞎婆婆在自己被人欺骗的情况下还想着去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所以瞎婆婆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乡亲往我家送钱应是略写,而瞎婆婆来我家送钱则应详写。
故答案为:更好地表现出“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13.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注意结合瞎老太太的生活处境和当时的情景,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故答案为: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奶奶,谢谢您的一片心意,将来我也会做一个像您一样人。
1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的比喻或引申义有所掌握。“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2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2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可知。
故答案为: 它既指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又代表瞎眼婆婆真诚的爱心
1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以“爱”为中心来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瞎婆婆用被人欺骗的两元钱,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她虽然渺小,但却以高贵无私的行为对比了商贩的渺小,让我们懂得了爱的重要。
16.【答案】【参考例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上周日的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阳台上,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来细细地品读,读后我深有感触。
当我读到海伦 凯勒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而让她的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肋。从此,她就和广阔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告别了时,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沉闷起来了。我为上帝对她的命运安排不公平而难过。当我又读到海伦在家庭老师安妮 莎莉文 梅小姐的帮助下,她竟学会读书和说话时,我不禁为她欣喜。当我读到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并为许多残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处奔波时,我不禁为她感到娇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为她面对人生的困境,面对茫茫黑暗的世界时,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迹,她把目光投给要帮助的人们,把爱的光芒洒向了整个世界……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觉得真的不假,我仿佛看见海伦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都能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们在海伦面前能不处处自惭形秽吗?
【知识点】应用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关于读文章或书之后写读后感,强调要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题干分析】:① 材料指出读文章或书时,人物、情形、蕴含的道理都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带来启发。这意味着读者需要仔细品味阅读内容,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② 写作思路:写作的中心是围绕所读的文章或书展开感想。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所读内容的核心要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带来触动、启发的原因;从“怎么做”的角度,思考如何将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写作时,重点应放在对感触最深内容的感想阐述上,对文章或书的内容介绍可简略。作文开头可以通过简述阅读的背景或直接点明所读作品引入,事例素材可以选取生活中与所读内容相关的经历,结尾可以总结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对未来的展望。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会将文章或书的内容复述过多,感想部分过于薄弱;或者感想空洞,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立意提取】:
1.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坚韧成就人生
2.《骆驼祥子》读后感——黑暗社会中的挣扎与堕落
【参考例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上周日的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坐在阳台上,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来细细地品读,读后我深有感触。
当我读到海伦 凯勒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而让她的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肋。从此,她就和广阔的绿色家园、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争奇斗艳的鲜花告别了时,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样沉闷起来了。我为上帝对她的命运安排不公平而难过。当我又读到海伦在家庭老师安妮 莎莉文 梅小姐的帮助下,她竟学会读书和说话时,我不禁为她欣喜。当我读到海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并为许多残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处奔波时,我不禁为她感到娇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为她面对人生的困境,面对茫茫黑暗的世界时,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迹,她把目光投给要帮助的人们,把爱的光芒洒向了整个世界……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觉得真的不假,我仿佛看见海伦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都能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们在海伦面前能不处处自惭形秽吗?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补充好题目是最关键的,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思路的打开。确定了写作内容,然后进行立意。在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先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按照提纲进行写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盲人骑瞎马,想到哪写到哪。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