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0 13:38: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2 古诗三首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 清明节那天,小刚和爸爸去 háng zhōu( )jì sǎo( )爷爷的坟墓。 2.这款汽车的设计bù jū yì gé( ), 既舒适,又美观大方。
3. 小弟弟真聪明,一下子就背出了龚自珍写的《jǐhài( ) 杂诗》。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元:①为首的;②同“原”,本来;③朝代名;④开始,第一。
1. 死去元知万事空。
2. 这位元帅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3.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格:①规格,标准;②人的品质;③击,打。
4. 叔叔谈吐不凡,非常有人格魅力。
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6. 他是一名武警,格斗技术特别好。
三、把带“ā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 思 ( )声叹气 ( ) 近 悲( )
在遇到困难时,与其 ,不如努力想办法克服它。
四、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 乃 :
( ) ( ) ( )
( ) ( ) ( )
2.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重: 抖擞:
五、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人的“遗恨”是“ ”,“遗愿”是“ ”。(填原句) ( 2 ) 这 首 诗 表 达 了 诗 人 的 思 想 感 情 。
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直”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B.“熏”字暗示了歌舞场面的庞大和热闹,表现了当朝的国力强盛之态。
C.“醉”字把“游人”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D.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
的愤慨之情。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是 代诗人 写的。“示儿”的意思是 。诗人以 的口吻,表达了对 的无比渴望之情。
2.《题临安邸》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 ”一句描绘了祖 国的大好河山,“ ”一句质问掌权者淫靡之风何时止,“ ”两句写出了掌权者纵情声色、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 原失地的腐败本质。
3.《己亥杂诗》是 代诗人 在 年写的。诗中诗人用“ ”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七、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己 亥 杂 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 解释下列字词。
(1)生气: (2)恃:
2. 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 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 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诗人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B. 诗人希望朝廷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C. 诗人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
D. 诗人把希望寄予上天,希望上天给人间降下救国救民的人才。
八、根据《示儿》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对话。
陆游: 儿子: 陆游: 儿子:
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将晓:天将要亮。②篱门: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③三 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④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 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⑦王师:指南宋朝廷 的军队。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 (时间)时的所想所感。
2 .诗中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是“ ”。其中“ ”两字,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3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说明
4.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
5 .本诗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 "两句也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乙
结合甲、乙两幅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的诗人形象吻合。 B. 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
C. 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酒杯,不符合“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境。
D. 甲图中诗人斜卧床榻,梦中不忘为大宋率兵征战,这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