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穷人》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0 16: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了几
个穷人?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件穷人的什
么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自学提示一:
ɡē 搁板
tián 填满
yuàn 抱怨
xiān 掀起
āi
唉了一声
guǒ 包裹
Kuí wú
魁梧
lín 湿淋淋
sī 撕破
méi 倒霉
lǜ 忧虑
课文内容: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对“穷人”印象:善良
本文写作顺序:
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抱回孩子
思考:这一段什么描写?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体会到桑娜是一位怎样的妇女?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这个故事打动你了吗?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
自学提示二:
1.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西蒙死了,孩子总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如果没有人管他们,他们以后怎么办?所以说“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但她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多考虑,只是良心使她本能地这样做了,所以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这句朴实的话中,可以看出桑娜的心地多么善良!
【难句理解】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的内心充满矛盾、不安,但是她是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3、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本文的中心思想:
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课文题目的深意: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课后小练笔:续写《穷人》(100字)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