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探究学案
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
2.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4.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一)自主预习
一.七七事变
(一)时间:1937年7月7日
(二)过程:
1、爆发: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牺牲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三)结果: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7月底,天津、北平相继失陷
(四)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必考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建立
1、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必考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二)影响: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一)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二)抵抗
1、人物:姚子青、谢晋元
2、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四)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必考
(一)背景
1、时间:1937年12月13日
2、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二)罪行
1、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2、日本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二)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
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发动了事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四: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次重要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材料二所指“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此事件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影响?
(4)材料三所示宣言是在哪一事件后中共中央送交国民党的 以此宣言公开发表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意义?
(5)根据以上史实,国共两次合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一)达标测评
1.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2.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水陆交通便利 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对外贸易发达 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3.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37年10月,国民政府( )
A.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B.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C.决定将重庆升格为特别市 D.决定沿海工厂内迁重庆
4.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5.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B.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D.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浙江绍酒在中国酒类消费中占有优势地位,然而1938年以后,渝酒产量上升,并逐步取代绍酒。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解放战争
7.2004年,由中新社记者牵线搭桥,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见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任馆长朱成山,第一次向馆方捐赠了张纯如英文版书籍、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书籍等。鲁照宁捐赠的这些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日记时间的准确性 B.日记内容的全面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8.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衰宇震惊,善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辱”。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淞沪会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鬼子兵来,横行处,杀烧抢掠。城内外,废墟片片,人寰惨绝。三十万人尘与土,长江滚滚尸和血……”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重庆大轰炸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南京大屠杀惨案
10.下列属于日军全面侵华期间在湖南益阳犯下的暴行的是( )
A.文夕大火 B.常德细菌战 C.长沙会战 D.厂窖惨案
(二)提升训练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③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从内部改变“清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名称;并分析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征。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讲话
材料三: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材料一所示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上有什么相同点。
(3)在此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如何才能避免材料三中的悲剧重演。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1)国民党一大;北伐
(2)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
(4)七七事变;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5)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等)
【详解】(1)会议:根据材料“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采取了的军事行动是北伐战争。
(2)事件:根据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影响:根据材料“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发动了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的事变被称为西安事变,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事件:根据材料“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结合所学知识,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5)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所以国共两次合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课堂达标
1.C
【详解】据题干“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C项正确;东北三省沦陷与南京无关,排除A项;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皖南事变由国民党制造,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变化示意图可知,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重庆的工厂从1937年开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D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水陆交通便利,排除A项;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与题干不符,题干反映的有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等,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重庆定为战时的陪都,B项正确;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排除A项;1939年5月,国民政府将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排除C项;随着抗日战争的继续深入,沿海沿江城市的工厂大量内迁,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意三十万冤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残杀的三十万军民,A项正确;新四军纪念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抗战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是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只有当时的遗迹和新闻照片最客观。《拉贝日记》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性,B项正确;日记时间的一致性与事实的真实性不是必然性的印证条件,排除A项;日记内容的丰富性与真实性事件不具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与真实性事件不具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浙江绍酒在中国酒类消费中占有优势地位,然而1938年以后,渝酒产量上升,并逐步取代绍酒。”可知,渝酒取代了绍酒。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影响了绍酒,国民党迁都重庆,渝酒产量提升,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B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7年,排除A项;重庆谈判时间是1945年,排除C项;解放战争从194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书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最主要的是真实性,作者亲自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他捐赠自己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记时间的准确性、内容的全面性、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排除A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辱’”可知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D项正确;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升级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后,日本策划了对上海的进攻,伺机扩大战场。8月13日,日本军舰突然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此即八一三事变,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一般指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十万人尘与土,长江滚滚尸和血……”,可知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材料中这段文字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D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与“三十万人尘与土,长江滚滚尸和血”内容不符,排除A项;重庆大轰炸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的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与“三十万人尘与土,长江滚滚尸和血”内容不符,排除B项;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与卢沟桥事变相关,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与“三十万人尘与土,长江滚滚尸和血”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结合湖南地方史可知,1943年5月9日至12日,侵华日寇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厂窖镇疯狂屠杀我国无辜百姓,三天共杀害我国同胞3万多人,罪行累累罄竹难书,D项正确;文夕大火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执行“焦土抗战”政策的一次行动,在长沙放火导致长沙全城三分之二的地方被烧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A项;常德细菌战是侵华日寇在湖南常德犯下的暴行,排除B项;长沙会战指的是国民党在长沙进行的正面抗战,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1)①: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
(2)历史事件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特征: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分析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在与英军的作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等先后英勇殉国。由此可知,①应填写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因此,②应填写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因此,③应填写抗日战争。
(2)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是发起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由此可知,材料二中,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从内部改变“清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分别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但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提倡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可知,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征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征。
(3)道路:从“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认识: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注意表述清晰,价值观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等。
12.(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都主张抵抗日本侵略。
(3)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面对外来侵略,要勇于反抗,团结一致,共御外敌。
【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可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出。
(2)相同点:根据材料“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得出都主张抵抗日本侵略。
(3)变化: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后,民族危机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机,国共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进行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措施:依据材料三“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场。”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会造成中国生灵涂炭,人员伤亡。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要摆脱被侵略,被屠杀的命运,就要使国家强大,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面对外来侵略,要团结一致,共御外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