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知识点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面积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征
陆地
海洋
南、北半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东、西半球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知识点二七大洲
西半球
东半球
北回归线
比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南回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南极圈
1.基本概念: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众多小块,以大
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①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
洲、欧洲、②大洋洲
3.大洲分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
亚洲与欧洲
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知识点三四大洋
1.基本概念:洋是海洋的主体
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
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是海洋的
边缘
部分,面积比大洋小
得多,一般靠近大陆,多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海峡
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一般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3.四大洋特征
太平洋
跨南北半球,最大、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
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
印度洋
大部分位于南
半球
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
北冰洋
和北美洲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
小、最浅
1.(黑龙江大庆中考)读图,能够正确表示全球海
陆面积比例的是
(C)
100%r
80%
图例
60%H
号
陆地
40%H
海洋
20%
①
②
3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②
③
④
2.图示大洲中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是
(
A.①②
B.(
C.(
2
④
D.①
③
3.图示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
D.③②
[跨学科·历史](四川眉山期中)1405年开始,
明朝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最远到
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读郑和下西洋路线
图,回答5、6题。
东
明
刘家港。
南京
海
榜葛刺
天方
启宋
古里
城
南海
苏禄
木骨都束
满剌加
D
学泥
西
洋
0
慢八撒
三宝公
新村
郑和航海路线
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5.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的“西洋”指的是(A)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西洋”位于亚洲以南、非洲以东,为
四大洋中的印度洋。故选A。(共27张PPT)
考点一
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分布
北
洋
66.5°N
北
大
大
欧洲
册
太
美洲
西
23.5°N
西
非
平
0°
23.5°S
印
洋
度洋
涕洲
洋
南美洲
洋
66.5°S
南极洲
位置
特点
大洲
大洋
完全位于北半球
欧洲、北美洲
北冰洋
半球
完全位于南半球
南极洲
位置
完全或主要位于非洲、欧洲、亚
印度洋
东半球
洲、大洋洲
位置
特点
大洲
大洋
完全或主要位于
南美洲、北美洲
太平洋
半球西半球
位置
亚洲、非洲、大
太平洋、大西
跨南、北半球
洋洲、南美洲
洋、印度洋
纬度最高
南极洲
北冰洋
纬度
非洲、亚洲、大
位置
太平洋、大西
赤道穿过
洋洲、南美洲
洋、印度洋
考点二
山脊、山谷的判断
1.方法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向高
处凸出是山谷,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2.方法二:过脊线或谷线CD上一点C作CD的
垂线AB。甲图中部C点海拔高,两侧A、B点
海拔低,故CD处为山脊,乙图中部C点海拔
低,两侧A、B点海拔高,故CD处为山谷。
山脊
山谷
500
300
400
300
400
B
单位:米
500
用
乙
考点三
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太平洋板块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太平洋)
以亚欧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
亚欧板块
北冰洋的一部分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
印度洋板块
印度半岛及印度洋的一部分
六大
包括非洲大陆及大西洋、印度
板块
非洲板块
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北美洲及大西洋、北冰
美洲板块
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极大陆及太平洋、印度
南极洲板块
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环太平洋火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
山地震带
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火山
地中海一喜
地震带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马拉雅火山
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带
[热点材料](江苏无锡中考)《海底两万里》是法
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
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炮
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示意“鹦鹉螺”号航
行路线。读图,完成1、2题。
北极圈
冰洋
大
归线
太
赤道
平
西
洋
南回归线
1型度洋
-洋
南极圈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陆地均不相连
2.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A.只在中纬度海域航行
B.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东半球海域航行
D.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共29张PPT)
知识点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2.地形
(1)定义: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地形
特点
平原
地表起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米以下
高原
伏小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
地表崎
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起伏较大,沟谷较深
丘陵
岖不平
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主要地形区
(1)平原:亚马孙
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东欧平原等。
(2)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高
原)、东非高原等。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等。
(4)山脉:太平洋沿岸【
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
洲西部的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
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山脉)组成;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
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知识点二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也称岛链,是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常常
岛弧
和海沟相伴而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超过1万米(世界海洋最深
海沟
处—马里亚纳海沟)
洋盆
也称大洋盆地,是指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深洋底
大洋中脊
也称中央海岭,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地震活动比较强烈
知识点三
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800
-800
600
400
600
200
O>hTmn
200
地形部位
判读方法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
A山峰
降低
B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
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
两座山峰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E
陡崖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2)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同一等
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
线稀疏,坡度缓。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
海拔的
等高线
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
而成。(共29张PPT)
第三节海陆变迁
知识点一地表形态变化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1)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
易被人们察觉。
(2)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一瞬间发生的。如地
震、火山喷发。
知识点二大陆漂移假说
提出者
魏格纳
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作“泛大洋”的
原先
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
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
观
年以前
越远
大约两三
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百万年前
大西洋
两岸的大陆轮廓相吻合
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的轮廓正好可以嵌合在一起
证据
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知识点三板块构造学说
·
③
板块边界
一板块运动方向
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分出若干小板块。
(2)六大板块:①亚欧才
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
板块,⑤美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2.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
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知识点四」
火山与地震
1.在地球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
和地震
活动频繁。
2.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
(1)两大地带: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地
中海一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2)大洋中脊也是火山和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带。
(云南文山期末)中科院研究人员在山西阳
泉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一瓣齿鲨
牙齿化石,瓣齿鲨是远古
海洋中游泳能力很强的顶
级掠食者。如图示意该化
石。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发现说明当地
(A)
A.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B.史前巨鲨曾生活在陆地
C.人们把化石带到陆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没了陆地
2[跨学科·语文]下列词语能形容这种现象的是
(B)
A.愚公移山
B.沧海桑田
C.刻舟求剑
D.掩耳盗铃
(安徽蚌埠经开区期末)大陆漂移假说认为,
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
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
移,逐渐到达现在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B
A.麦哲伦B.魏格纳
C.牛顿
D.哥白尼(共4张PPT)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地壳运动进入活跃
期。下表示意2023年度国际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3次地震灾害。
序号
当地时间
地点
经纬度
里氏震级
①
2月6日4时
土耳其
(37.15°N,36.95E)
7.8级
②
9月8日23时
摩洛哥
(31N,8.55°W)
6.8级
③
10月7日11时
阿富汗
(34.7°N,61.9°E)
6.3级
任务一标注地震发生地的位置
1,在下图中标出这三次地震的大致位置。(标注相应序号)
15o
0.
15
30°
450
600
45o
①
·③为
②0
30
23.5°
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方向
山脉
任务二分析地震多发的原因
2.这三次地震均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简要分析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震频繁。
15
0°
15o
30°
45°
60°
个N
450
30°
23.5°
板块边界
→
板块运动方向
山脉
3.据报道,摩洛哥地震导致当地传统的泥砖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数量
大的主要原因是C。
①地震震级高②房屋抗震能力弱
③地震靠近地中海
④地震发生时间在深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任务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逃生方法
4.地震时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减轻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震发生
时的做法是否正确。
(1)如果在教室里,应护头下蹲并躲在课桌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至操场等空旷处。
(2)如果被困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敲击固体寻求救援。
(3)如果在高楼层,可迅速坐电梯逃生。
(×)
(4)如果在室外,要靠近楼房等高大建筑物躲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