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厘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其中重点是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材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意义和作用,并掌握用厘米量物体的方法。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长度单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同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应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素养目标】
1.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
2.在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表达和操作能力,感受长度单位和测量在生活中的价值。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链接导入
1.比一比谁长谁短,仔细观察上面四个图形,想一想哪个积木上的绳子比较长呢 依长短的先后顺序,在方框里填上数字1-4。
学生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这两根绳子谁长,你会怎么做?
二、探究新知
探究任务一:探究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
1.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1庹(tuǒ):把两臂水平伸开,两手之间的最大长度为“一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片中的这块石头有2庹(tuǒ)宽。
(2)1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中指指尖和大拇指指尖之间的长度为“一拃”。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片中的这块布有5拃长。
(3)1个脚长:用脚的长度作单位,一只脚的长度为“一个脚长”。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片中的这根竹竿有4个脚长。
2.活动: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因为他们的“拃”不一样长。测量的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为了便于交流,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探究任务二:认识厘米和用厘米测量
1.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尺子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
(1)介绍“1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3)在直尺上找出其他1厘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寻找1厘米。
小结: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4)联系生活实际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②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③便利贴宽大约是1厘米。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学生独立思考,想出办法。
方法一: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方法二:纸条的左端对准的不是刻度0,而是刻度1。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6。
小结:
(1)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子的刻度0,而是对着其他刻度,那么物体两端所对刻度的差就是该物体的长度。
三、课堂练习
1.教材P4“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8“练习一”第1题。
3.教材P8“练习一”第2题。
4.填一填。
5.(思维训练)黄色纸条和蓝色纸条谁更长?
四、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知识梳理。
素养评价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给自己的表现涂上小红花吧!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1.1厘米的认识
厘米——cm
1厘米——1大格
测量物体:对齐 对准数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足之处: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各种量法,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而是用一句总结“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刻度”一带而过。
教学建议: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